第1章 相遇(1/1)

纣王元年,冬月。

北海,袁城。

茫茫大地,雪虐风饕。

低矮的城墙外,袁福通携家臣跪在城门口,虽是世子,却衣衫老旧,无有换新。

前方不远处,三匹大马拉暖轿,两侧骑兵身披重甲,外盖厚袄,手提长枪。

暖轿之上,玄鸟旗迎风飘扬,正是朝廷钦差到此,宣读朝歌天子旨意。

袁福通已被晾了许久,冻得手脚僵硬。

忆起前世蓝星已有半月,他知道自己投胎成了封神世界里,一个极为重要,却从未露过面的角色。

——携北海七十二路诸侯叛乱,拖得闻仲十五年不得回朝的大逆袁福通。

他更知晓自己命运,清楚一旦照着故事线走,会落得个“北海平定妖党,太师凯旋回朝”的下场。

虽是穿越客,可他切切实实在这里长大,早已有了归属感。

前方暖轿后,还有一辆木板车,上面冤死的父亲还未下葬,他却要等着杀父仇人宣读朝歌旨意。

心中恨意可想而知。

暖轿内坐着的,是北伯侯崇侯虎之子,崇应彪。

崇侯虎曾随子受南征北战,战功赫赫。

子受继位后,父子二人得到重用,崇侯虎常年朝歌听命,崇应彪坐镇北方,虽是世子,却有大诸侯的权力。

正因如此,崇应彪在北方肆意妄为,欺男霸女,草芥人命,动辄杀人取乐,无人能制止。

前些日子,他在北方群侯宴上喝醉酒,便要父亲学舞姬跳舞取乐。

父亲岂肯受此大辱?

争吵之中,被崇应彪当场杀掉。

此事缘于刚正不阿的父亲曾向朝歌揭发崇应彪的恶行,结果不仅没成功,还得罪了这位鼎鼎大名的北伯世子。

父亲死后,被崇应彪扣了个醉酒出言侮辱大王的帽子,找了一群参宴诸侯作证,通报了朝歌。

天高皇帝远,崇侯虎在朝歌又极为受宠,自然他们说什么便是什么。

结果,杀人的崇应彪不仅没事,反而成了钦差。

袁福通还得跪着,等他在暖轿里烤够火下来传旨。

他心中怒意在冰雪中长燃,好在努力压制住,没有表露分毫,面如平湖。

自己只是小诸侯世子,所谓封国也不过是座人口稀少的小城,官文里称他是袁国世子,现实里则称他袁城世子。

地处贫瘠苦寒之地,靠着世子身份,仅能吃饱穿暖罢了。

报仇?

不说崇应彪是带着兵来的。

只说他身负王命,万一死在这里,要不了多久,便是大军压境,袁城上下一个不留。

袁福通静等许久。

忽然,有一道平静的声音顺着风飘到了耳边:

“世子,我去杀了他,为侯爷报仇。”

语气不咸不淡,仿佛在说一件稀松平常之事。

袁福通微微摇头。

说话者是个散修,不属大教门下,名为韩青。

幼时,自己在雪地里发现了重伤垂死的他,便拖回城内照料,让他捡回一条性命。

此刻使了个隐身诀,不知藏在哪里。

袁福通拒绝了他,崇应彪得死,但不能现在死,更不能死在这里。

韩青这方外之人,也不知经历了些什么,脑回路不同寻常。

此时必须隐忍,崇应彪的亲叔叔是截教高人弟子,万一身上带着什么保命之物,想快意恩仇都没机会。

好在过了片刻,暖轿处终于传来动静。

崇应彪身披厚重白袄,腰挂奢侈玉器,袄内华服做工奢侈,金丝纹大蟒,银缕缝麒麟,衣角玲珑佩环,走起路来叮叮当当。

他手捧圣旨,打了个哈欠,在侍卫的簇拥下,闲庭信步走向城门。

来到一众跪地之人面前,他扫视一圈,毫不掩饰语气中的鄙夷:

“尔等就穿这些破烂衣裳来领旨?”

袁福通声音沙哑,埋着头道:

“回禀天使,袁城贫苦,穿衣能避寒已是极限,还望上差恕罪。”

崇应彪冷哼一声,却也找不到发作的理由。

况且这鬼地方,他也不想多待。

“你便是袁福通?”

“小臣正是。”

北方两百镇诸侯,皆听北伯侯调遣。

崇应彪代父镇守北方,袁福通需以臣礼待之。

只见崇应彪打开圣旨,声音庄严道:

“罪侯之子袁福通听旨:

孤闻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故尊上爱下,社稷井然。汝父狂悖无礼,醉酒失言。辱骂君王,冠履倒易。然孤念汝年不过十七,亲族人丁单薄,遂免重罪。

兹令北世子崇应彪,代孤责罚三鞭以示警醒。即日起,汝袭袁国侯位,望谨记孤言,爱民守己。

钦哉,谢恩!”

袁福通直起僵硬的腰,双手高举,在寒风中高喊道:

“臣袁福通!领旨谢恩!”

但圣旨并没有落在手里。

崇应彪一手拿旨,一手扯下腰间长鞭,冷声道:

“急什么,抬起头来。”

袁福通刚抬起头。

“啪!”

“啪!”

“啪!”

空旷的城外,响起清脆的鞭声。

袁福通脸上出现了三道狰狞的血痕。

他双目通红,一言不发。

崇应彪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问道:

“听闻你天生神力,八岁便能赤手空拳与妖魔搏杀,这也不还手?鞭在脸上,一辈子受人耻笑。”

圣旨并没有写明鞭打哪里。

崇应彪鞭在脸上,就是为了逼他不堪受辱反击。

此人并不怕他反抗,甚至巴不得他反抗。

鲜血顺着脸颊流淌,袁福通疼得咬牙切齿,嘴里蹦出几个字: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崇应彪闻言,嗤笑道:

“倒是比你爹懂隐忍。”

他将圣旨放在袁福通仍高举的手上,感到有些无聊,转身离开,留下一句话:

“本世子就在崇城,若你哪天忍不住,只管来就是。”

他走上暖轿,带着麾下侍从离去。

只剩一匹老马拉着木板车,车上躺着一具冻得僵硬,死去多时的尸体。

“世子!”

周围家臣连忙向袁福通围了过来。

袁福通沉默不语,抬手制止众人搀扶。

他活动着被冻僵的四肢缓缓起身,手里紧握着朝歌圣旨,死死盯着崇应彪离去的方向。

木板车旁,一道身影从空气中出现。

韩青黑色长发随意披散肩头,穿着一身单薄衣物,腰挂长剑,面色平淡地拉动马车。

就在这时。

袁福通发现,周围雪花下降的速度变得极为缓慢。

他无法动弹。

周围要去迎父亲尸体的家臣们,动作也渐渐陷入了停滞。

直到整个世界,暂停。

下一刻,四面八方有雾气不断涌现。

“这是……”

袁福通静观其变,原著里,自己能拖闻仲十五年,靠的肯定不是所谓的北海七十二路诸侯。

那可是闻仲,是“道德已全”、“历百千之劫”的金灵圣母门下弟子,殷商镇国神柱,率领的是久历战阵的王畿军队。

把北海换成中原富庶之地,发育个几十年,都未必能在战场上讨到他的便宜。

阐教?

西方教?

还是代表女娲来的妖族?

袁福通不管伤势,任随雾气淹没自己。

不知过了多久,耳旁响起莺莺鸟语,花香弥漫鼻尖。

还有一股淡淡的骚臭味。

突然,雾气荡开,让出屋子大小的范围。

一方岩壁挡在了袁福通眼前。

岩壁最下方有个小洞,露了个蓬头垢面的猴头,还有它的一只手,手里拿着啃了一半的桃子。

一人一猴大眼瞪小眼。

猴子震惊道:

“隔绝天道,停滞三界,竟有这般手段!”

袁福通瞠目结舌,抹了抹脸上的血,失声喊道:

“孙……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