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易象大意玄罡存解(1/1)

场中郑宪感觉心神一阵阵眩晕,眼前发黑。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自己的腾飞,自己的荣誉,自己的一切。

郑宪状若疯魔,死死地盯着余景,一步步向余景踏去。

眼前突然一阵天旋地转,失去意识。

炼丹本就心神消耗过甚,此时怒急攻心,便晕了过去。

“郑师兄——”

一位炼丹师上前扶住了其躯体。

其余炼丹师也心有戚戚,能理解郑宪受打击的心态。

本以为可一飞冲天却被告知天外有人,心里的落差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扭转过来的。

众人看向郑宪的眼神多了几分同情意味。

余景此时倒是没心思管那么多。

一挥袖袍,便收走了玄落丹。

已经迫不及待想回去修行了。

丹鼎峰峰主的目光落在余景身上,神情一肃。

这种丹艺校考让此子夺得了魁首,不知会生出什么变故。

但如今木已成舟,之后便只能静观宗门决策了。

“烈火见真金,丹道即是百炼道。此届丹艺校考的魁首便是……”他的声音在最后一刻稍稍停顿。

“余景——”

丹鼎峰峰主终于宣布,声音洪亮,回荡在整个会场之中。

场中上千道目光齐齐落在那一袭白衣之上,余景的身影在众人的注视下显得格外突出。

片刻后,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响彻而起,如同潮水般席卷整个会场。

余景轻笑一声,眉宇之间却无得色。

他对自己的水平知根知底。

能有此功效是借圆满层级的玄落丹术,以他的真实水平换一丹方便无法卓绝了。

余景神色平平,拱手谢过众人便准备回去修炼了。

“余魁首稍等,请先领过校考奖励。”

一位丹鼎峰弟子见余景欲离去,轻扯其衣袖。

余景这才想起这茬,心中也生出一丝好奇。

不知丹艺校考的奖励会是什么?

丹鼎峰峰主沉喝一声,“余景,你已获得丹艺魁首之位。日后,也须勤学苦练不枉费自己丹道的天赋。”

“作为魁首,宗门自然不会吝啬奖赏。宗门给予你悟真丹,此丹药能短时提升你的悟性,助你攻克修行难关。”

丹鼎峰峰主手一扬,一枚丹药暴掠而出,一道匹练径直落入余景掌心。

听得这话,余景眸中掠过一丝惊喜之色。

此丹药与前去龙门大会所饮用的悟道茶有同工异曲之妙,在关键时刻可解燃眉之急。

比如这次二轮就因额度用完而差点进不了三轮校考,若是有此丹药之助,便无需烦恼过多。

手掌一拢,抓获了这枚丹药,入手冰凉,丹药之上有一圈圈丹纹,显得煞是神妙。

“竟能有如此意外之获!”

一道铜钟之声响起。

“此届校考就此结束!”

经过两天的丹艺校考,众丹师早已身心俱疲。

此时终于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神情一松,长舒了一口气。

而余景的事迹必然是之后弟子修炼之余的谈资。

这位此前苍景脉的潜待脉在经过武伐校考与丹艺校考已是将他那原本在众弟子心中略显陌生的名字彻底得加深了烙印。

……

“苍景脉的余景获得了此次丹艺校考的魁首?”

一袭宽大青袍的离尘宗副掌门此刻神色微微一变,沉吟许久,眸中闪过几缕深思。

就在他思索的时刻。

“嗯?”

忽而他宽袍微动,似是收到了什么消息,那平素里随意的神色已是荡然无存。

他大袖一挥,旋即化作一道神光向离尘宗深处那处山林而去。

片刻后。

“崔长云陨落?”

“晦都宗袭杀了我宗的真传弟子和五位脉种?”

听到消息后,樵夫面色一冷,难得动了几分真火。

脉种整个离尘宗只有三十六位,是离尘宗内外门中天资最为杰出的弟子。

这些弟子将来能够成为宗门的中坚力量。

而真传弟子更是宗门了大心思培养的,是各派真正的心血。

每损失一位,都可算是伤筋动骨。

“那玄罗宗也是发来消息,只要我宗助其守住灵石矿脉,他们愿将玄罗道藏殿的典籍进献给我们宗门。”

“这是一次初步试探,玄罗宗应是有几分意动。”

副掌门沉吟片刻,看向樵夫。

虽说此前觉得吞并玄罗宗在如今这个局势下不是很妥当,但若是主动来投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老樵夫眸光深远,静默片刻后开口说道。

“那便先遣一波修士前去支援,探一探玄罗宗的态度。”

“那脉种之位如今已有缺额,是否……”

“那两个小家伙都成为脉种吧,如今苍景森溟已无矛盾,可一致对外了。”

“等等”,老樵夫突然露出一丝笑意,“既如此,为何不让这两位小家伙随着先遣修士去历练一番。”

“待他们归宗之时便是成为脉种之日。”

……

在幽深而宁静的修炼密室中,余景盘膝而坐。

若是突破至凝罡天关,自己的一身道行才能得到质的飞跃。

倘若不加紧时间修炼,宗门内的那两名大敌动念算计,自己便危险了。

九粒玄落丹置于掌心,余景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强大灵力。

余景深吸一口气,调整自己的状态,然后如同吃糖丸般将其一起服下!

丹药一入口,便化作一股热流,顺着喉咙流入腹中,随即爆发出强大的药力。

这股药力在他的体内流转,冲击着他的经脉躯壳。

余景立刻引导这股灵力,按照特定的路线运行,每一次循环,都让他的修为更进一步。

余景闭目凝神,将全部心神投入到修炼之中。

《易象大意玄罡存解》是万象宗的凝罡法门,是一门幽若渊海、大含细入的玄罡术。

他依照《易象大意玄罡存解》的记载,以心眼洞察天地,手捏法印,心分两用,将体内灵气运转至窍穴之中。

识神先行在百会穴窍内观想日精赤霞,随后观想月华银辉,一步步将日精与月华融合,存入穴窍内渺渺茫茫的“太元府”之中。

再注入大量灵气,为太元府筑其形。滚滚灵气流入太元府吐出更为凝实之灵息。

这一过程极为艰难,需要极高的心神集中度和对《易象大意玄罡存解》的深刻理解。

余景不敢有丝毫怠慢,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慎,导致日精与月华失衡。

若是如此之后修行至水火仙衣之境,就得把这太元府打散重修。

那可真是为了一时之快反而耽误了仙途。

终于在无数次的尝试与坚持下,这座太元府被日精与月华所充盈。

余景舒出一口气,继续将下一穴位神庭穴填满。

神庭府成。

耳门、睛明……

……后溪、列缺、照海。

一月光景过后。

洞府内玉台上,余景缓缓睁开双眼。

七百二十座太元府已落于躯壳之中。

下一步便是积厚成器,入室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