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1/1)

红裙自萧月璃的玉体轻轻滑落。

露出她白皙如玉的肩膀,以及修长的双腿。

身上是绸缎中衣。

这是古代女子常穿的贴身衣物,其质地柔软,颜色素雅,贴合着肌肤的曲线,更添几分诱惑。

陈轩的目光一触即收,连忙移开视线。

心中不断念叨非礼勿视,却仍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一股难以言喻的悸动。

“你愣在那里做什么?还不快上床休息。”

萧月璃的声音传来,陈轩咬了咬牙,索性心一横,快步走向床榻的另一侧。

只见五师姐萧月璃已侧身卧于床上,薄被轻轻搭在她的腰间,恰好遮住了那令人目眩神迷的风景。

“呼——”

陈轩长长地舒了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小心翼翼地爬上床,拉起被子蒙头就睡。

但,下一刻,萧月璃那略带戏谑的声音再次响起。

“臭小子,你睡觉不脱衣服吗?难道还打算穿着衣服入睡?”

陈轩闻言,心中一阵苦笑,暗道。

“师姐啊师姐,你这是在考验我的定力吗?”

但他嘴上却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回答道。

“脱,我现在就脱。”

说罢,他从被窝里猛地窜出,手忙脚乱地开始解衣脱裳,动作虽显笨拙,却也迅速。

待一切妥当后,他才重新钻回被窝,整张脸涨得通红,仿佛番茄一般。

见状,萧月璃不禁嗤笑出声。

“屁点大的孩子,竟还知道害羞。”

陈轩闻言,小脸涨的更红,匆匆一句“师姐晚安”后便紧闭双眼,假装入睡。

心中却暗自嘀咕。

“师姐啊,您这可是要了我的亲命喽!”

萧月璃见状,嘴角微扬,不再逗他,轻轻抬手一挥,一股温和的内力随之溢出,瞬间将室内烛火逐一熄灭。

房间骤然陷入黑暗,静谧无声,唯有两人平稳的呼吸交织。

陈轩摒弃杂念,鼻端萦绕着淡雅的兰花芬芳,渐渐沉入梦乡。

一夜无事。

次日,卯时初刻,天边微亮。

“当当当——”

门外响起轻轻的敲门声,随后是陈昭烈温和的声音:“轩儿,该起床了。”

萧月璃与陈轩几乎同时睁开眼,目光交汇的瞬间,陈轩猛地一惊。

他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将被子踢落,整个人竟蜷缩在了师姐怀中。

此刻,他的小光头正舒适地枕在师姐的臂弯,而自己的双臂,则不自觉地环绕着师姐的身体。

陈轩心中一惊,连忙坐起身,脸色涨红,尴尬地解释道。

“师……师姐,我……我也不知怎的,睡着睡着就跑到你怀里了。”

萧月璃轻轻起身,目光中带着几分戏谑,淡淡地瞥了他一眼。

“我倒好奇,你这孩子,真只有六岁吗?怎么行为举止,一点也不像个孩童?”

陈轩心头一紧,随即心中释然。

对呀。

我特么是个孩子。

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

他迅速调整心态,不再纠结于此,麻利地从床上跃下,开始穿衣。

想到父亲还在门外等候,他连忙喊道。

“父王,孩儿这就出来。”

很快,两人穿戴整齐。

陈轩跑到萧月璃身边,自然而然地牵起她的玉手,一同向房门迈去。

“吱呀——”

房门缓缓开启,陈昭烈站在门外,眼见儿子拉着一位容貌出众的女子走出,不由得愣了一下。

陈轩意识到父王还没有进群,尚未知晓师姐昨晚的到访,连忙开口介绍。

“父王,这位是我的五师姐萧月璃。”

随后,陈轩向陈昭烈简要叙述了昨晚的情况。

陈昭烈闻言,恍然大悟,对于萧月璃在陈轩房间过夜之事,并未多想,只是礼貌地拱手道。

“原来是轩儿的五师姐,真是幸会。”

萧月璃微笑着回礼:“萧月璃见过靖王殿下。”

一番简短寒暄之后。

陈轩、陈昭烈与萧月璃一同离开了月满西楼。

途中,他们经过一家热闹非凡的包子铺,那诱人的香气瞬间吸引了三人的注意。

于是,他们停下脚步,一同品尝了热气腾腾的早点。

随后,三人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了翰林院前。

此时,翰林院外正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为即将到来的诗会做着最后的准备。

现场已被精心布置,红毯铺地,彩旗飘扬,各式各样的花卉点缀其间,营造出一种雅致而热闹的氛围。

远处,一群群从附近省府赶来的学子们正兴奋地交谈着。

他们身着各式文士服饰,脸上洋溢着对诗会的期待与憧憬。

京城百姓们也纷纷涌来,想要一睹这场文化盛宴的风采。

他们或站在路边,或聚在人群中,议论纷纷,脸上满是好奇与兴奋。

在人群中艰难前行,陈昭烈三人终于来到了翰林院前。

一位身形消瘦、面容清癯的老者正在督促众人忙碌。

见到陈昭烈前来,他连忙快步上前,恭敬地行礼道。

“翰林院大学士顾清源,见过靖王殿下。”

陈昭烈也拱手回礼,语气中带着几分尊敬。

“顾大学士客气了。”

顾清源将视线移向陈轩,眼神中带着几分探究,开口询问,声音温和而恭敬。

“殿下,容老臣斗胆猜测,这位想必便是,近日名动京城的陈轩世子吧?”

陈昭烈闻言,露出一抹温煦的笑容,轻轻颔首。

“正是犬子陈轩。”

言罢,他看了陈轩一眼。

陈轩心领神会,立即上前一步,恭敬地向顾清源行礼。

“陈轩见过顾大学士。”

顾清源见状,连忙伸手虚扶,同时躬身回礼。

“老朽何德何能,能受世子如此大礼,快快请起。”

一番客套之后,顾清源的神色变得更为郑重,他略微迟疑了一下,随即轻声向陈昭烈发问。

“殿下,老臣近日偶得陛下口谕,提及此次诗会您不打算亲自出席,而是由世子代为参与,可有此事?”

陈昭烈微笑依旧,轻轻点头。

“确有此事。”

顾清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话锋一转,又问道。

“老臣还从坊间风闻,世子前几日在月满西楼前,即兴赋诗一首,传为佳作,可有此事?”

陈昭烈再次点头,笑容中带着几分骄傲。

“确有此事,轩儿那日之诗,确有可观之处。”

顾清源听后,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他微微欠身,再次确认道。

“殿下,老臣斗胆再问,那首诗可曾经过您的指点或是润色?”

陈昭烈轻轻摇头,笑容中带着几分欣慰。

“那日之诗,纯属轩儿即兴而发,本王未曾有过丝毫干预。轩儿文道天赋异禀,相信他在今日的诗会上,亦能有所建树。”

此言一出,顾清源的身躯微微一震。

他原本以为,陈轩那日在月满西楼前的诗作,必然是经过了陈昭烈的精心指点,方能如此出色。

然而,陈昭烈的明确否认,却让他心中的这个念头瞬间破灭,取而代之的是对陈轩才情的深深震撼。

顾清源的目光变得异常灼热,深深地看向陈轩,再次躬身行礼。

“世子大才,实乃世间罕见,老臣心中佩服之至。”

礼毕,他稍微停顿了一下,再次开口问道。

“不知那首‘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世子可有为其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