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无法进城(1/1)

突如其来的吹风,让本来想问他累了就休息一下再走的姜绾闭上了嘴。

她被他轻功带过几次,现在已经没有第一次的时候那么的害怕了。

不过在下坠的时候,那种失重感还是让她不敢睁大眼睛。

闭上眼睛又偷偷睁开一条缝,看着脚下越来越近的地面,感觉刺激又新奇。

等双脚稳稳的落在地上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再次感慨,老祖宗真的比现代人厉害多了。

“姐。”

姜瑜与林玉娘上前来,“我们接下来往哪里走?”

“出山吧。”

离开了那山沟,这附近的树木又已经是枯黄一片。

想着接下来的三年天灾,姜绾觉得还是尽早去到北境的好。

姜瑜没意见。

林玉娘也没有。

至于谢衍与姜谨言,那更是以姜绾的话为主了。

几个人背着行囊往山外走。

原本一直在驴背上的东西,突然落到人的身上,背着是有点吃力的。

但是又因为没了驴,他们走路的时候就不用顾虑那么多,前进的速度又快了一些。

在山里走了两天,一行五人终于从山里出来到了外边,眼前本该是一片良田,但是因为干旱的原因,颗粒无收。

河水干涸,田地开裂,早前种下的一些稻谷,玉米,被晒得跟枯草一般,一折就断。

远处的官道上,依稀可见三五成群的赶路人。

姜瑜问姜绾,“姐,我们也要走官道吗?”

“走。”

知道身后这座大山里,藏着一伙无恶不作的强盗,姜绾已经没有再走山里的打算了。

他们沿着官道走,进城去把狼皮置换一些吃的。

她心中念头刚落下,就听到林玉娘的惊呼声响起“那边,那边着火了。”

姜绾顺着林玉娘的视线看过去,赫然看到不远处的山脚下,竟然有大概十平米的过火范围。

这样的天气,这样的环境下,从一个十平米的过火范围,变成整座山都燃烧起来,那绝对是分分钟的事情。

就在姜绾他们出神的短短的一瞬间,那火势就又往山上窜燃开了好远。

本就几个月没下雨,每天都是大太阳暴晒,火要烧起来,真的太容易了。

官道上不少看到这火灾的人都拔腿往前跑。

姜绾也不迟疑,叫上身后的家人,赶紧往前走。

亲眼看着山火的引发,她越发的确定,以后是绝对不能轻易上山了。

一家人匆匆忙忙的赶路,在天黑之前,终于来到林州府。

桃花村就是林州府下辖的地界。

按理说桃花村,以及周围的几个镇子都遭受了山火的侵袭,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灾民,林州府的知府是应该要派人去赈灾的。

但现实却是,林州府的知府衙门,不仅没有派人去赈灾,还借口灾民太多了,一起涌入城里,会导致林州城混乱。

州府衙门下命令,让人将城门紧紧关闭,阻挡从桃花村那边方向来的灾民。

姜绾他们到林州府的时候,城墙下已经聚集了大概三四百号灾民。

这些都是跑得快的。

再过几天,那些走得慢的,拖家带口的也来到了,那林州府外的灾民会更多。

“姐,城门关着不让进,我们要怎么办?”

姜瑜语气郁闷的问身边皱着眉头的姜绾。

姜绾环抱着胳膊,抬头看了看眼前高大的城门,城墙上每隔几米,就有穿着盔甲拿着长枪的士兵在守着。

想要翻越这城墙进城去,不现实。

再看了看四周坐在地上,三五成群的说着话的灾民,她皱了皱眉“等等吧,后边还有很多人,林州知府不能一直把城门关着的。”

现在的灾民还算少了,若是林州知府不好好解决,等到后面的人来了,几千上万人的,到时候看看他们要怎么处理。

好在这林州知府虽然不让灾民进城,却也没有阻止城里的富户出来外边布施。

姜绾他们刚准备找地方坐下,就听到不远处响起了人们的欢呼声,说是城里的大善人庄老爷又来施粥来了。

好巧不巧的,位置恰好在姜绾他们这边。

姜绾还没想好要不要上前,就被拥过来的人群挤着往前走。

“二姑娘…”

谢衍连忙伸手去抓住她胳膊,要强行用武力将她带离开人群。

姜绾摇头,眼神示意他不可以乱来。

这是在林州府城外,城墙上就是数不清的官兵,打开的城门两边,也有很多官兵。

若是谢衍贸然使用功夫,会被人注意到的。

到时候恐怕他想要隐藏的身份,就藏不住了。

谢衍看明白了姜绾的眼神,他提起来的气放下,没有使用功夫,但是却用自己的身体将她护住。

不能用功夫,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她一个人被挤过去。

有谢衍的身体当肉墙帮忙阻挡冲击,姜绾终于是能自主控制自己的身体了。

“别挤了,别挤了。”

庄家的管家出声,喝退那些一拥而上的灾民“再挤就谁也别想吃了。”

这话比任何的话都有用。

这不,话音落下,那些想往前挤的灾民,马上就停顿下来。

庄管家睨了一眼灰头土脸的灾民,冷哼了一声,让下人将五口大锅抬出来。

大锅里是熬煮好了的粥。

姜绾便成了第一个排队的人了。

她站在那儿,负责发粥的人让她把碗拿出来。

姜绾回过神,连忙露出笑容来“马上,马上拿出来,碗在我夫君的身上。”

她话音落下,谢衍已经把在山里用木头凿出来的碗递给了她。

之前他们带着的瓷碗在山里不小心摔碎了,谢衍就用实木给他们一人凿了一个。

木头的碗比一般的碗要大上一些。

负责打粥的人看了看姜绾,拿起大勺子打了一勺粥。

说是粥,其实就是可以看到底的米汤。

不过到底是有比没有的好。

姜绾弯下腰笑着道谢,端着木碗往一边走。

她没有马上走远,而是在不远处等着谢衍。

对方也给谢衍打了大半碗的稀粥,他端着碗转身来到姜绾的身边。

两人要走,突然身后响起了一道男声。

“等一下。”

哒哒的马蹄声来到他们身边,骑在高头大马上的一个穿着青衫的男子,视线在姜绾与谢衍身上来回的流转。

最后定格在谢衍的身上,语气不善地开口。

“什么地方来的?户籍,名字,一一报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