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逼迫投降(1/1)
“大都城内,能站着的人不足一半了。”
“越王殿下想要什么结果?”
“还望越王殿下放我们回草原。”
“当年我们兵临到临安城下,也没有如此.......”
看着一群元廷的文武,苦苦哀求,李星辰一言不发。
最后,众人纷纷下跪求恳求李星辰放一个缺口,给他们回草原。
李星辰迟迟不发声。
“你们知道,我已经拿下关中和山西了吧?”
这些大臣顿时大惊。
不忽木颤巍巍地声音问道:“为何我们一点消息都听不到?”
“你们的斥候,根本无法出城。我们城外六十万大军,七道防线,不是浪得虚名。没有一只鸟儿可以飞出来。”
“可是,山西,那可是山河表里的坚固防线。怎么能如此快速被攻占?”
李星辰叹息道:“这都是你们的一厢情愿。我二十万大军,在白将军的带领下,从运城和潞州两地,一路逆着汾河往北,三个月打穿山西,攻克晋宁、太原、忻州、雁门、大同。从居庸关回到大都来。”
元廷众多大臣顿时吓得面如土色。
三个月占领山西,那么他们就算退回草原,还能有多少抵抗力?
但是这些人心存幻想。
毕竟草原东边是辽东,西边是辽阔的中亚草原,往西边去,还有弱得不能再弱的沙漠民族。
只要逃离大都,还有回转余地,还有生存余地。
为此,这些人都在极力劝说李星辰放他们回草原去。
李星辰看着元廷这些饿的面黄肌瘦的大臣,不由得心生怜悯。
毕竟都是四五十,五六十的人了。
过了许久,李星辰站起来,叹息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天下大势在宋,不在元。当初你们的大皇帝杀掉了文丞相,你们没有阻止。甚至说是帮凶。如今,你们应该付出代价。”
不忽木叹息道:“我熟读儒家经典,也钦慕汉家文化。故而在任上,大力推广汉法。与民休息。文丞相宁死不降,我也劝过大皇帝,让他以道士的身份出家,以保全他的性命。可惜,大皇帝认为文天祥是宋人的反抗旗帜,不愿意放虎归山留后患。我们想保文丞相,也无可奈何。”
李星辰回头问一帮元廷的文武大臣:“你们也是这么想的吗?”
“是是是,我们都是如此想的。”
“我们都钦佩文丞相的为人。敬仰他的气节。”
“当时的形势,各为其主。若不然,我愿与文丞相结拜为兄弟。”
“老夫多次劝说文丞相,接受大元的官职。可惜,文丞相只认大宋。宁死不投降。我等已经尽力了。”
“难道越王殿下,围困大都,就是为了替文丞相报仇?”
李星辰叹息道:“从唐末开始,幽云十六州丢失了几百年了。从高粱河一战,幽州附近也丢失了几百年。导致我中原大地无险可守。如今,我既然来了,就是来收复这里的。围困大都,就是为了收回幽云十六州。建立中原大地的防线。”
不忽木叹息道:“难道越王殿下,是要灭绝我们草原一脉?”
李星辰笑道:“不忽木丞相不用担心。草原人也是夏朝之后,从中原迁徙出去的遗民。论血统,还是我中原一脉。都是我华夏分支。”
“既然越王殿下念及我等都是华夏分支。为何今日围困大都如此之久?从八月围困,如今已经快到二月。半年过去,士卒死伤过半,且都是冻饿而死。如今城内,尸骨累累。这难道是越王愿意看到的?”
李星辰叹息道:“每一个王朝的更迭,都伴随着大量的伤亡。这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我狠心,不这么做,你们难以接受王朝更替的事实。放你们回草原,你们肯定会卷土重来,再度越过长城,南下中原劫掠。”
众人纷纷下跪,捣蒜一般磕头。
表示永不侵犯中原。
李星辰看着这帮人的样子,忽然想起了历史上,1279年,崖山那十万军民。
陆秀夫背着小皇帝,纵身跳海的情形。
还有那十万军民,纷纷跟着跳入波涛汹涌的崖山海域。
次日那横尸十万于江上的悲壮情形。
如今,自己把这些罪魁祸首,连同他们的士兵、皇帝都围困在大都,饿了半年。
又想到伯颜在常州的屠杀。
三万多常州军民,最后无一人生还,都在奋勇杀敌中牺牲。
如此悲壮的情形,让李星辰感伤不已。
那些英勇的士兵,百姓,为了家国,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如今,自己包围这些曾经给中原带来深重灾难的敌人,算是成功复仇了吧。
这应该,可以告慰常州的三万、崖山十万军民和的英魂了吧。
李星辰悄悄转身,擦干了眼角的泪。
甩了甩衣袖,留下一句:“你们带着食物回城去吧,三天之后的正午时分,把你们皇帝的降表拿来。我就放你们回草原。不然,我就要发动总攻了。”
元廷的文武大臣二十多人,纷纷面面相觑。
不敢再说一眼,拿着士兵给的一大袋食物,颤颤巍巍地往城内走去。
路过七道防线,无不惊心动魄。
面对这些钢铁般坚固的防线,再多的军队,都无法突破。
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之间还有大量的元军士兵尸骸。第二道防线之后,就没有了。
毕竟,大部分突围的士兵,无法突破第二道防线。
后边还有五道。
且一道比一道更坚固。
火枪,火炮,火雷。
陷阱,陷坑,陷马坑。
壕沟、蒺藜、拒马墙,尖锐的刀墙。
天上还有密密麻麻的热气球,时刻监视着大都的一举一动。
更遑论远处人工建造的土山,架设着可以炮轰王宫的大炮。
元廷的这些文武大臣都知道,李星辰不想进攻而已。
如果他想,早就可以在三五天内攻克大都。
但是他不想牺牲自己手下的哪怕一个士兵。
他想要做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他想要让大都的人自己出来投降。
这些元廷的文武大臣,为了保住家族的血脉和富贵,都想出来投降,可是铁穆耳不愿意。
刚刚当上皇帝,皇位还没有坐稳,怎么肯投降?
这些大臣回到大都之后,把和谈的结果报告给铁穆耳。
“三天之后,不投降,宋人就要总攻了。”
铁穆耳此时愤怒不已。
咆哮道:“我刚刚当上皇帝,就让我去投降?不可能,绝对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