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半渡而击?笑话(1/1)

李星辰带着海上舰队,不断地袭击渤海沿岸的蒙元驻军。

时不时派精锐骑兵深入内陆搞袭扰。

如此一来,从辽东到黄河边上,各地的元军都如临大敌,不断地抽调士兵把守要塞。

此外,李星辰派出舰队,再一次从天津附近袭击海河附近的驻军。

元廷再次下令从漠北和山西调兵勤王,大都附近的驻军更是不敢远离,都提心吊胆,日夜防备。

无疑对策应山东境内的反攻,极为有利。

此时,山东境内,就剩下济南和济宁两地了。

济宁城小兵少,无力抵抗王二虎带领的二十万大军。

王二虎的部队还没到,驻守济宁的军队就逃到济南去了。

此时,白衣带领着自己本部三万人,又用重金从招远和莱州等地招募的军队七八万人,组成了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从淄博往西攻打。

等到了济南城下,王二虎的部队也到了。

如此一来,三十万大军,把济南围得水泄不通。

为了吸引更多的蒙元军队前来救援,白衣和王二虎商量之后,决定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

此时悠悠公主派人沿着运河送来了大量的粮草和装备。

更重要的是,送来了从东瀛带回来了大量的金银,作为招募新兵的军费。

白衣原本在招远地区开采了不少黄金,此时又得到了悠悠公主送来的金银,心中不禁大喜。

于是下令在河南和山东招募更多的新兵。

“每月饷银三两,满两年的老兵涨到每月五两。三年服役期满,若退伍,回家之后当地发田地三十亩,还有三十两安家费。”

原本山东河南等地,连年干旱少雨,导致不少农民濒临破产。

此时听说了大宋王师招兵,而且还有三两的饷银,退伍后还有田地和安家费,无数青壮纷纷踊跃报名。

毕竟,大灾荒年月,能有口饭吃就已经不错了。

如今更有这么优厚的待遇,简直就是破天荒的好事。

无数青壮,连夜从河南、山东、江苏往济南赶去。此外,一些青壮甚至从河北、山西等地偷偷渡过黄河,到济南报名参军。

经过一系列挑选,最终招募了25万新兵加入。

如此一来,王二虎和白衣手中的军队,更是高达55万以上。

每天消耗的粮食更是惊人的数量。

好在这些年,大宋占领的地区免田税,百姓家家有余粮,官府也从公田收获了大量的粮食。

高产作物的作用此时也体现出来。

大量的玉米、土豆、红薯种植,让百姓手中的粮食多了好几倍。

加上大运河可以从江南直达济宁,调运粮草也方便。

兵多粮足,武器又先进,王二虎此时已经想着沿着运河进攻大都了。

李星辰此时带领舰队驻扎在天津卫的外海,得到王二虎想要进攻大都的建议之后,觉得时机也成熟了。

于是让他尽快解决济南之后,可以渡河试探性进攻。

在给王二虎的信中,李星辰强调:“新招募的士兵,可能没有什么战斗力。如果情况不利,可退回黄河以南休整。”

可是情况出乎李星辰的意料。

王二虎下令对济南发动总攻之后,遮天蔽日的炮弹砸了一轮之后,济南的守将,身上背着荆条,手捧印绶,出城投降。

如此一来,下一步就是过河了。

为了策应王二虎渡河,李星辰下令从江南调集了所有能用的热气球,紧急调往济南。

热气球的运用,就像是天上的眼睛,可以随时发现周围的敌情,以免渡河的时候,被敌人伏击。

此外,为了激励士气,悠悠公主带领后续部队,也从扬州移驻徐州,确保后续的粮道安全。

此时,大都内,元廷已经人心惶惶。

自从富察皇后去世,真金太子也因为奏章事件,惶恐不安地去世之后,忽必烈对生活失去了信仰。

此时已经76岁高龄了,整天喝的醉醺醺,也不管朝政了。

如今,大宋的军队即将渡过黄河,准备一路平推的时候,忽必烈更是一点儿都不着急。

只是下令册封真金太子的第三个儿子铁穆耳当太子,让他带兵前去迎敌。

朝廷上大臣们更是一片哗然,都觉得忽必烈老年昏聩,昏招频出。

此时,元廷能打的将领,都在各地驻扎,能用的不多。

不得已,玉昔帖木儿还得亲自上阵。

连年的征战,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的强壮都被抽调得差不多了,不得已只能从喀尔喀草原、中都草原和辽东草原紧急调兵。

短时间内,再一次组建了一支二十万人的骑兵,准备南下黄河防线,与王二虎决一死战。

这已经是元廷能拼凑的最后一点儿机动力量了。

而且,此次出征的还是新册封的太子爷。

如果打了败仗,那肯定是谁都接受不了的。

为此,从大都出来,河北各地的州郡府衙,不得不尽可能地保证这二十万人马的供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此,当王二虎听到斥候来报,说元廷派出铁穆耳太子带兵前来决战的时候,不由得感慨起来。

“此战若胜利,那可以一路平推到大都城下。恢复汉唐盛世。若不利,我等愧对朝廷,愧对王爷。愧对为此付出十多年努力的千千万万大宋百姓。”

回想起崖山海战,到此时已经11年了。

这是一年来,从清溪城到崖山,再到琼州,接着是占城、暹罗、蒲甘,再到广州、邕州、泉州、临安、扬州,接着是山东、河南,此时是济南和黄河。

一路走来,王二虎也从一个木匠,到了一个统兵几十万的大将军。

白衣从美洲回来,历经海洋的劫难,此时也显老了不少。

“二虎将军,小型舰队从运河过来了,而且必须趁着敌人的骑兵大部队未到,我先带兵过去。”

“也好。我派出全部的气球部队,在黄河以北给你掩护。”

玉昔帖木儿的部队,侦察到宋军正在渡过黄河,心中高兴。

“宋人正在渡河,我们可以趁他们渡过一半,来一招半渡而击。”

铁穆耳之前也带兵平叛过,也懂得军事。

所以,同意了玉昔帖木儿的计策,下令加快进军速度,想要在宋军渡河的时候,进行攻击。

可惜,等二人带领部队赶到黄河以北五六公里的地方,发现天空出现大量的热气球,密密麻麻地遮住了天空。

玉昔帖木儿原本和宋军交战多次,深知这些热气球的厉害。

于是下令快速撤军。

“快撤军,这些会飞的怪物非常可怕。会落下震天雷,一颗足有十来斤重,能炸死五丈之内的人马。”

但是,铁穆耳不知道,也没有见过这些东西。

“这肯定是宋人玩的法术,障眼法而已。何必惊慌?此时敌人正在渡河,正是我军出击之时。”

说着,铁穆耳带兵开始冲锋。

白衣渡过黄河的军队此时还不到三万人,而元军来了二十多万。

但是她并不慌张,淡定地指挥士兵形成半圆形的防御工事,并且架设上已经渡河的大炮。

在大炮阵地之外,就是各种战壕和陷马坑。

王二虎接到敌人大军到来的消息,于是下令加快速度渡河。

此时,铁穆耳的军队开始冲锋。

热气球部队得到了阻击的命令,于是纷纷瞄准铁穆耳的骑兵部队投弹。

轰隆的爆炸声,响彻黄河北岸。

此时,白衣的部队也开始了反击。

根据热气球的指引,在三公里外就开始炮击敌人的骑兵。

铁穆耳原本以为,自己的二十多万人,可以迅速击垮黄河以北的三万宋军。却没有想到,双方还没照面,自己的骑兵,就被天上的怪物炸死了不少。

导致大量刚从漠北和辽东来的骑兵,按照密集的队形冲锋,可是越密集,就越是热气球和火炮的关照对象。

很快就被炸的四分五裂,没死的,四下奔逃,溃不成军。

玉昔帖木儿带领的骑兵,还算是见过世面,懂得这些火雷和火炮的威力,于是采取了疏松一点的队形,分批次冲锋。

所以,损失小一点。

但是冲到了白衣部队阵前几百步的地方,已经冲不动了。

大量的壕沟和陷马坑和拒马栅栏,更是让骑兵失去了机动性。

不少元军骑兵,连人带马摔进陷马坑了,其他的骑兵纷纷停在坑前。

如此一来,又成了宋军火枪兵的靶子。

宋军士兵们惊喜地发现,根本不用瞄准,只需要朝着敌人密集的阵型里射击就行了。

“真是过瘾,根本不需要瞄准。往人多的地方打,一个枪子换敌人一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