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土脉乌家(1/1)
“爱妃何以失神?”
刘辩做完最后一个手势,终结了引渡术的修炼。
这是他光武帝之时完成二兴大汉由赤帝奖励的一门仙术。
虽不能长生,却可以修身养神,锻造筋骨皮肉与心神。
能固人之精魄,守人之魂魄,引万物之灵,渡天地之气,化世间之不利。
正是在其苦修一月有余之间,整个人才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将神魄中那君王气质实化到这具新的身体之中。
这也难怪唐姬会为之失神恍惚。
收了收神,整理了思绪,唐姬这才回道:“陛下修练的这仙法实在是让人容易失态。”
“现在换了董卓贼子在面前,怕是也难以辨认出来!”
刘辩笑了笑未作应答,站起来道:
“让汝办的事如何了?”
唐姬这才记起要事,忙从袖中拿出一物递了过去:
“按陛下的意思,妾身于十日前将东西送到了乌记棺材铺,其人所获,除了开始有些惊慌之外,未有其它举动!”
“更没有与外人联系,似乎在等待什么人的出现。”
听得此言,刘辩沉吟半晌,方道:
“取朕的面具,明日会会他!”
…………
一路穿过金市的繁华地段,来到了偏僻的街巷。
这里商铺不多,逛街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阴风阵阵,吹起吹落那些枯树叶。
刘辩二人的脚步停在了卦牌上写着‘乌记棺材铺’五个大字的店门前。
朝内望去,阴森恐怖的气息扑面而来。
店内都是一些死人用的物品,不是很多,分列两面墙角。
店中有一面墙,两翼各有一个堂门,门后有什么,不必多言。
“店家!”
唐姬唤了几声皆没有回音,乃与刘辩相视。
刘辩直接往内走去。
刚一入店,便听到堂门后面响起了一老者的声音。
“客官要祭拜,还是安葬?”
“若是祭拜,店前任选,选好了为汝估价,百年老乌家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若是安葬,店后有上好寿料,一应所需皆可购齐!”
唐姬闻言继续打量着店中物体,正如老者所言,店前全是祭拜所用之物。
“这家店开了有一百多年,现在是第几代了。”
“客人好眼力,传至某家这,足足第六辈!”
刘辩对店内的东西不感兴趣,朝着里面继续走去。
穿过堂门便看到了躺在榻上懒洋洋的小老头。
小老头面目尖瘦,皱纹数道,因为光线的原因看不太清血色肌里,倒显得有一些渗人磕碜。
仔细端详,便会发现其面相五官与昔日的土脉脉主八成相似,可见这乌家百年老店未断过薪火!
“客官不是来买东西的?”
猛然间,小老头睁开了眼,只见那双眼睛向上翻动着,露出大片的眼白,那眼白犹如寒冬腊月里的冰雪,散发着令人毛骨悚然的阴寒之气,仿佛能够穿透人的灵魂,让人不寒而栗。
“汝猜?”
刘辩淡然的回道,言毕,方打量起了四周。
店后的布置与昔日皆相近,并无多大不同。
呃!
小老头顿时有些不悦。
这戴着面具的男子,有种让人捉摸不透的危险感。
不过有一点他可以肯定,此人是个高手,不能轻举妄动。
“客官在找寻什么?”
刘辩依旧未答。
自顾自的喃着。
“吾祖上早些时间给乌家老店下过契,购了些好东西,今日让我来取,不知可妥善保管妥当?”
老者听到这话,瞳孔微微一缩,脸色凝重。
“百年老乌家,自然是重信重诺,客官付过定金,东西自然会备好。”
“客官可带来了老乌家开具的契书!”
刘辩停在了一副棺材旁边,转过来死死注视着小老头:“若吾言此事已达百年之久,契书丢失,阁下如何应对!”
小老头听到这话,神情猛然一变。
主动与刘辩拉开了距离。
瞳孔之中多了份狐疑还有忌惮。
整个棺材铺像是堕入了冰窖之中,丝丝阴寒之气,袭人胆魄。
“汝乃何人?”
“欲意何为?”
刘辩神秘一笑:“汝可,多问一句!”
小老头心里咯噔一下,脸上表情更加丰富。
迟疑片刻这才道:“十日前那东西是汝……?”
刘辩微微颔首:“除了吾,这世上应该无人会做此事!”
果然如此。
像是如释重负,小老头伸出右手:“东西没错,但是……要正品!”
刘辩闻言未有掏取随身物的动作,而是唱道:
“金木水火土,五叶一枝花。”
“土在乌家藏,司豫兖在京。”
小老头听后激动得全身都在颤动。
双手攥拳,尔后又缓缓松开。
最终单膝跪了下去,抱拳敬上道:“土脉脉主乌六拜见阁主!”
“阁主驾到,不知有何吩咐!”
时隔一百五十年,乌家终于等来了阁主。
乌家一度以为阁主早就不存在了,赤焰已亡。
刘辩俯视着乌六,并未将其扶起,而是问道:
“三州的情报,土脉还在收集吗?”
乌六闻言更加激动,铿锵回道:“禀阁主,乌家一直紧守土脉宗旨,对进入或出身在司州、豫州、兖州三地的人才进行情报探查与收集。”
“从未有过懈怠,整理出的图集文稿皆藏于铺子地宫之中。”
“阁主若需要,现在便可清查!”
刘辩朝唐姬看了一眼,这才对乌六道:“带路!”
“若无差池,乌家必为大功,定有重赏!”
乌六闻言遂带刘辩朝后院走去,经密道机关动向地宫。
地宫还是昔日其为光武帝时命人所建,个中机关刘辩也是熟烂于胸。
但凡乌家有半分异志,进行过改动,他都能清楚知晓。
好在乌家足够忠诚信诺,一直坚守土脉宗旨信条。
“阁主请阅,右边为庶民档案,左边为寒门,前边是官宦世家,后边是豪强地土。”
“中间堆叠的是新送来还未整理的卷宗。”
“往里走有一个焚化厅,散乱存放的是过世之人的卷宗,若无意外这些卷宗会在五至十年后焚尽销毁。”
一切规矩,都是昔日刘辩为光武帝时所定。
乌家未曾删改。
刘辩随手从中间的那堆新送来的卷宗里拿起一份,展开查阅。
映入眼帘的便是荆州黄忠,携子治病,初入司州,于轩辕关遇大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