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各自的打算(1/1)
“还不如海红果和海棠好吃呢,我看不如种海红果。”
“海棠也行,能吃就行,咱是要卖食品厂卖钱了,又不是咱们自己吃。”
“那她为啥只说让种山楂树,没说其他的?”
“一个村一个特色产业, 你一天天除了知道吃还知道啥?”
“我就是传个话,别打架。”
“好了 ,就是传个话,拉拉扯扯干嘛,等晚上再问。”
江元月看一眼自家媳妇,劝一句,下了板凳。
张梨也被同一辈的妇女拉了下去,围成了一圈。
“又不知道价钱,又不知道多久能结上果子,你说你也不知道问清楚点。”
“人家着急上班呢,再没事了回来专门听我们两口子在那说废话了?”
“是啊,死了那么多人呢,志文组织着去拉炭都不用摸黑出门了。”
“就是可怜了孩子。”
“谁不可怜,人家好歹还有钱拿,我一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钱。”
……
3点会议室准时开会,四个人先碰头,意见统一,主要是钱从哪里出,挪了以后怎么补回来。
等人都到了,分工明确以后,公安局负责调动人员接这些人的家属进城,教育局负责帮忙办理学籍,在今年放假之前办理入学手续,财政局拨款到派出所,派出所接人给折子、机械工业管理局负责研究研究机器,看能不能改进。
等林多福写好文件,七个人签字,文件正式生效,至于生产主任胡建华,等待能源部那边的文件,也就是一颗花生米了。
话题沉重,一个个都肃着脸离开,顾立夏回办公室看之前自己不在的时候陆长征三人联合签署的文件,补签字。
到下班时间还有一沓,锁柜子里明天看,下班。
蹭了陆长征的车回来江家村村口下车,被一个看起来一米二高还流鼻涕的小孩叫住了,“嫂子,我妈让我喊你上家里吃饭,说今天那个果树的事。”
“你是谁家的?叫什么?”顾立夏看一眼这个擤鼻涕的小男孩,跟了上去。
“我叫江多明,我爸叫赵元树,二妈说大妈家里今年不顺,她家里有小孩,我家清静,晚上吃白面条,再庆祝一次我爸去家具厂上班。”江多明见过这个嫂子很多次,再想想娘说的,一家人,倒豆子般说了实话。
“你读几年级了?学的怎么样?”
“我觉得还行,就是我大姐老觉得我笨,妈,我回来了。”
本来就没几步路,进了院子,江多明推门进屋,一直推着门,顾立夏进屋这孩子才关门。
顾立夏抬眼就看见这是一家人都在,老姑姑拉着孩子们介绍介绍,都是谁家的,排行老几,毕竟将来老人不在了不能断了亲。
人丁兴旺。
江元宵和赵玉梅两个人的孩子大儿子江精明娶妻李淑芬大儿子嘉志、大女儿嘉诚、二儿子嘉兴,大姑娘江花明,二姑娘江雨明,二儿子江糙明刚刚二婚娶的妻子也已经怀上了,现在只有一个儿子嘉禾,三姑娘江雪明,四姑娘江喜明,小儿子江忠明。
江元月和张梨两个人的孩子,大儿子江光明大儿子江嘉许、二儿子江嘉祥,大姑娘江方明,二姑娘江素明,二儿子江显明,三姑娘采明,三儿子江丁明,四儿子江少明。
赵元树和周青青,大儿子江炎明,二儿子江有明,大女儿江平明,三儿子江良明,二姑娘江再明,三姑娘江心明,小儿子江多明。
再往下一代的嘉兴、嘉岁、嘉禾、嘉文、嘉黎、嘉吉、嘉佑………,这些个孩子,顾立夏也不是一个都不认识,有点印象,但是不多。
最后,作为长子长孙的江精明被推出来代表一家人开了口 “弟妹,这山楂树是怎么个种法?今年养的兔子还没怎么见收成,倒是大都回了本,这山楂树几年能回本?”
“家里现在有三个工人了,再加上我爷爷奶奶他们有补助,日子过得比往年好了很多,我们想吃个定心丸。”
顾立夏早就了解过,自己就能说出123来,“我能联系到的优良品种是接穗嫁接的树苗,结果周期通常在栽植后?2-4年?开花结果。”
“当然也可以选择少花一点钱的办法,直接买种子,从播种到结果需?5-8年?,山楂树一般在?8到10年进入盛果期,单株产量逐年提升,管理得当的树体可连续结果?70年以上?,甚至达150年。??”
“你们问到了,我就尽可能的选择更优的效果,至于种多少或者不种,那都是你们自己的选择,我从这一点上是尽可能多的为以后考虑,为子孙后代考虑。”
顾立夏说完接了江喜明递过来的碗,酸菜面,用萝卜缨制成汤底,搭配粗面煮制,口感酸香浓郁,挑一筷子喂嘴里,确实是之前的感觉,这酸菜是老姑姑腌的。
“也对,你们那院子种的树也是这几年的才种上的,也不过两年就挂果了,就是坡上那些树也一样,刚挂果也没多少,家里现在一共有三个工人,跑去了孩子们读书生病 ,剩下的钱都买了这山楂吧。”老姑姑看一圈孩子们做了打算。
“也不需要全部都买苗,钱不趁手的时候,从我这里挪点也是可以的,有时间了去量量地看一下大概能种多少苗,差的钱我先垫上。”顾立夏就喜欢和老姑姑打交道,直来直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