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1/1)

朱浩东是吧,许氏心里默默的记下了这个名字。

没想到,春宁有一日却带了朱浩东回家。

“大伯母,朱兄不小心崴了脚,我带他回来抹药。”

“小侄见过大太太。”

朱浩东大大方方的见礼。

“朱公子有礼了,请随意。”

许氏想起来了,在朱府的时候见过这个孩子,只不过那时候他还只还只是十二三岁的孩子,转眼之间就长成了大小伙儿了。

而且看得出来,真是一个知书达礼的优秀公子。

许氏越发满意。

春宁带了朱浩东回了自己的院子,找了阿姐教他调制的药酒。

“这个先涂上的时候有点疼,而且我还会用力的给你揉揉,你要是承受不了,就只能去找大夫了。”

“相对于外面的大夫,我更相信肖太医的祖传秘方。”

朱浩东道:“我母亲说过,肖太医在京城是德医双馨。很多人都受益过他的医术。”

太医一向是只给宫里的贵人看诊的,但是,肖太医还给平民看诊。

他休沐的时候会在一个药坊里坐诊。

很多百姓慕名而来。

与别的人不同的是,他不收诊金,只开药方,让这些百姓去买药就行。

当然,京城中也有一些达官贵人会请肖太医上门,这个时候的肖太医就会取诊金,或者收一些珍贵的药材。

在京城之中,肖太医是独一无二的肖太医,他就是这么值得人惦记。

“可惜了,祖父的医术并没有传承下来,我们都是无用的子孙,惭愧啊。”

“你们已经很厉害了。”朱浩东道:“听母亲提起过你们在蜀地的境遇,若是换成别的人家,很难熬到出头之日的。”

“肖家才离京时,母亲时常以泪洗面,惦记长姐得很。”

“是啊,长嫂受了不少的苦。”春宁道:“特别是才到蜀地,我们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连吃的都没有,我们还吃过不少的野菜……”

“幸好熬过来了,风雨之后总是能见彩虹的。”

“是,我们一起努力,一起见彩虹。”

两人点头微笑。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是这么奇妙。

春宁是最晚到瀚文书院的,与赵明朗倒是在昌州时就相识了,没想到与朱浩东也一见如故,而且两人互通姓名后才知道,原来还是姻亲。

朱浩东因为是庶子的身份,在书院不被人看好。

他也不自卑,落落大方,不与人交好也不与人交恶,气定神闲的样子让春宁很佩服。

是的,人就是要做到这种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常之心度春秋。

“燕姑娘。”

门外传来书童墨画的声音:“燕姑娘找公子有事儿?”

“是呢,我找春宁哥哥拿一盒药丸。”

春燕找春宁拿的药丸是准备给新结识的一位叫静然的小姐用的。

那小姐的有气虚的病症,大夫看了无数都没效果。

春燕想起了阿姐制作的一种补血的药丸,准备送她试试。

“可是公子有客人。”

“噢,那我在这儿等等吧。”

“墨画,让燕姑娘进来,这屋里的不是外人,都是亲戚。”

春宁觉得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都是亲戚,见面打个招呼也是应该的,没那么多讲究。

又大约是因为在昌州待了这么多年,养成了不拘小节的习惯。

春燕听见这话就走进了书房。

“宁哥哥……”

这才看见春宁对面坐着的一位青年,脸瞬间红了。

“燕儿妹妹,这是长嫂府中的朱公子,排行第四。”

“春燕见过朱四公子。”

“春燕姑娘多礼了。”朱浩东连忙红着脸避开她的见礼:“早听长姐说过,贵府几位姑娘都是才情了得,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朱四公子谬赞了。”

春燕不好意思的回话,然后找春宁要药丸。

“好,我这就给你取来。”

春燕拿了药丸向两人福了一礼转身离去。

朱浩东……如果说天下有一见钟情的说法,他觉得自己现在就是了。

春宁帮他脚抹了药,朱浩东谢过春宁就要回府。

他记得母亲说过,要给他寻一门好亲事儿。

之前王家因为他守孝退亲了,没过两个月听说王家那位小姐嫁给了她的一位表哥,朱浩东就觉得很搞笑。

幸好退亲了,要不然很多事儿就很难讲了。

母亲也为他相看过几户人家,总是高不成低不就,他也就没心思谈。

昨晚还拒绝了母亲要为他再订亲的事儿,他一心等恩科之后再谈亲事也不迟。

毕竟,他虽然记在了嫡母名下,但是改变不了他是庶出的事实。

那些闺阁小姐是看不上庶子的。

同样的道理,母亲也看不上一些庶女。

朱浩东认为自己是全京城最有福气的庶子,早些年姨娘还在,嫡母从不避讳让他去姨娘面前尽孝,总说姨娘生养他不容易;姨娘走后,嫡母也给了她最大的体面。

而对自己这个庶子,嫡母该给的从未缺失过,毫不夸张的说,她就将自己当成亲生的在养。

做人要厚道,不能既要又要。

嫡母给了他最大的体面,他自然也要为嫡母争光。

所以,这一次恩科,他势在必得。

他要让那些看不上他的闺阁小姐后悔得直跺脚:今天的朱浩东她们爱理不理,明天的朱浩东她们高攀不起。

但是,现在,他突然想先订亲了。

“肖家的姑娘?”朱夫人听见儿子说起肖家的姑娘很是惊讶:“你怎么会见到肖家的姑娘?”

难不成是因为玲玲回去说了,然后肖家也有意所以特意安排了见面?

不过怎么会饶过自己呢?

“是这样的,儿子今日崴了脚……”

当下将去肖家的原因和经过说了。

“肖家的几姑娘?”

“儿子也不知道,只听春宁称呼她为燕姑娘。”

“那就是你长姐的小姑,春燕了。”

朱夫人很高兴:“昨晚向你说的也是这个姑娘,母亲认为肖家家风好,那姑娘也是因为去昌州耽搁了时间,所以到了一定的年纪还没有订亲。你要是有意,母亲这就请媒婆上门去提亲。”

“母亲,不如先不提亲。”朱浩东在为自己争取:“您先上门去和肖大太太说明,等我高中之后再上门提亲,订亲,若是没中,她们介意,权当这事儿我们没提过。”

“你这孩子,你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