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打铁还需自身硬(1/1)
宋正则也当场拍了桌子:“胡闹!许小山再不济,也是我们青山大学优秀毕业生,又是联盟毕业生改革试点的18学子之一,怎么就要因为英勇无畏受了伤被调去干传菜生、草料间?!”
3位副书记、9位副校长又是一轮护桌运动。
桌子的安全问题,似乎成了青山大学每次党政联席会的重点保护对象。
欧阳宇辉当即闭嘴。
叶炎阳却厉声道:“传菜生怎么了?草料间怎么了?任何工作都是为群众服务!不分高低贵贱!21世纪了,还要搞三六九等不成?!年轻人,又是我们青山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更应该哪里需要哪里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更有利于年轻人的成长。”
会议终究以不欢而散收场。
许小山最终的落脚点是青山公园灵植大棚园丁。
其实,叶炎阳对许小山并没有特别的爱与憎,如果不是因为媒体大肆宣传,他甚至都不知道有个职工叫许小山。
之所以反对许小山留职,原因很简单,只因为那是宋正则提出来的。
……
许小山望着窗外的灯火阑珊。
海面有几艘渔船的灯光闪烁。
想起白天方刚猛支支吾吾的神态,又想起蓝星大陆的妻子,眼神掠过一丝坚定,确定了目标。
不管将来发生什么,打铁都得自身硬才行。
而这样一个世界,修者始终是金字塔顶端的存在。
成为顶级修者之一,到时候应该就能将灵蕴存满可以回家了。
许小山思绪纷飞,一边输点滴,一边听奶奶聊着家常。
时间很快来到十点半。
护士笑盈盈拿着白板进了病房,核对过姓名床号,动作熟练的拔针。
叮嘱道:“明天八点、11点各有一瓶液体,如果没啥问题,医生开了药,下午就可以办理出院了。”
“谢谢护士。”许小山半躺在病床上微微笑道。
“你现在能正常走路,明天去一楼大厅窗口办报销,就别让老人来回跑了。”
小护士年纪不大,但是口齿伶俐,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有种想通过关心患者的方式教训人的感觉。
“嗯,好。”许小山点点头,目送护士离开,又对奶奶说,“奶奶,不早了,给您洗洗脚先睡吧。”
奶奶却看着门口有点出神,慢悠悠对许小山说:“这小姑娘也不错,爱笑,长得喜庆。还是护士,会照顾人。小山,以后你找个护士当媳妇也行,再给奶奶生个重孙更好。”
“奶奶,我才19,您就给我张罗婚事,是不是有点早?”许小山铺好旁边空着的病床,拿起床头下的塑料盆,准备打点热水给奶奶洗脚。
“早啥?不早!我16跟你爷爷成亲,17就生了你爸,19我就是俩孩子的娘了。也就时代不一样了,你们年轻人只谈恋爱就是不结婚,一个比一个结婚晚。”
奶奶低头看着给自己洗脚的乖孙子,伸手摸了摸许小山满头秀发的脑袋,突然语调略显悲凉道:“等你结了婚,将来奶奶不在了,也好有个人照顾你。”
难怪有人说,人老了有三个特征:怕死、爱钱、少瞌睡。
许小山现在算是有了进一步认识。
许小山粲然一笑:“奶奶不乱讲,我还等着您帮我带重孙子呢。”
心中却是略带苦涩:老人家,我不属于这个世界呀。
但也没办法跟眼前的老人解释。
端起塑料盆去倒水。
待奶奶睡下。
许小山盘坐在病床上,意念稍动,一片金色数据雨出现,很快汇聚成一本厚厚的古籍医书《柳叶圣手》,继续如白天一样的画面缓缓流入自己的灵识海。
白天心绪烦乱,没来得及多研究,夜里无事打算查看一下新学到的知识。
“嗯?怎么还有《天盾诀》的心法内容?”
许小山盯着黑暗脑海中点点亮光化成的一串串文字、一幅幅图像,居然发现了熟悉的内容。
“不对。比《天盾诀》课本里的内容更完善。”
课本里学习的天盾诀,更像是一个导引术,需要调整呼吸引导气息流经奇经八脉,再经周身七窍皮肤毛孔与天地灵气建立连接,从而引气入体,炼气修真。
许小山连忙按照《柳叶圣手》中多出来的《天盾诀》内容调整呼吸节奏,开始修炼。
没过多久,便有一缕缕灵气,缭绕在许小山的四周,体内灵气逐渐汇聚成一条细细的小溪,滋润着每一寸气脉,尤其是声带处的有些僵硬的肌肉纤维。
不知不觉间,三个小时悄然而逝。
许小山收功,抬起灵力值手环摁下几个按键,屏幕上左上右下显示出两组数字:1550/1553。
“才修炼3个小时,就增加了3公斤灵力值?”
3公斤灵力值,似乎不多。
但可别小瞧这3公斤灵力值。
据原主记忆显示,他从6岁上小学才开始修炼,直到19岁毕业,13年时间也才积累了1500公斤灵力值。
也就是说,每个月能增长8公斤灵力值,就已经是修者中龙凤般的存在。
进一步说,3个小时增加3公斤灵力值,足以匹敌以前近半个月的修炼成果。
如果许小山从6岁开始修炼的是优化版《天盾诀》,那么13年足以登顶穹隆境十段大圆满。
“看来这金猪存钱罐,就是个作弊器!真是天助我也!”
许小山略显兴奋,数月以来的郁闷有所松动。
又在幻想中兴奋一阵,总算能睡个相对轻松的觉了。
在类地蓝星,不止修考需要理论基础和灵力值,各行各业工作、升迁,同样需要政绩或业绩和灵力值双重考察。
第二天,周五,阳光明媚。
刚输完液,方刚猛就准时带来了午饭,问些出院的事情,又把自己的摩托车留给许小山,等到两点半才去上班。
下午三点半,办理完出院手续。
许小山家住青山镇溪头村。
连绵青山山脚下一个临海小村。
尽管青山镇有山有水,家家户户也都有地,更有不少人家翻盖了新式的二层小楼,窗明几净,但村里并没有几个年轻人。
只有逢年过节那几天村里才难得热闹一阵。
许小山是村里为数不多考中修者大学的村民,也是为数不多因为工作原因还住在村里的年轻人。
山路狭窄崎岖,开车并不方便,平时都是骑摩托车上下班。
许小山载着奶奶回到老旧家中,简单收拾一番,来了几个邻居串门。
“小山,明天上班不?”一个邻居大娘扭头问了句刚扫完院子的许小山。
“大娘,明天周六日,星期一再去上班。”
“小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以后肯定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个邻居大叔不疼不痒说完,话锋一转,“比楚家那混小子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