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丧事(1/1)

“我也要放!”小鱼儿见后喊道。

“这是只有夫妻之间才可以放的,你以后有了自己爱的人也可以”,张平安解释道。

父子俩在冰窖中留了许久,管家过来看了三次,每次都只能叹息一声离开。

等听到小鱼儿打起了喷嚏,张平安才反应过来,叹息一声:“唉,这里太冷了,你身体受不了,走吧,先上去,让大夫给你看看!”

小鱼儿撇了撇嘴,也不能再嘴犟了,他知道对于小孩子来说,风寒是很严重的病,稍不注意可能就会死人的。

父子俩上去后,管家立马让两人灌了一碗姜汤,又换了衣裳。

“老爷,现在夫人不在了,小少爷以后就只能靠您了,您可得保重身体啊!”管家劝道。

“我明白”,张平安点点头,目光深远,“我不会让小鱼儿再没了爹的。”

“哎,这就对了”,管家欣慰道,又从一边的下人手里将匣子捧过来,恭敬地递给张平安:“这里面是夫人留给您的信,您看后就什么都明白了,至于夫人的嫁妆……钱家那边的意思是,夫人只有小少爷这一个孩子,肯定是留给小少爷的,但小少爷现在还小,若以后老爷您续弦,这……。”

管家话没说完,但张平安明白他的意思。

抬手止住话头道:“夫人的嫁妆,还有家里的财产,以后都是小少爷的,我不会再续弦,岳父大人那边可以放心,到时候我会请人立个字据。”

管家听后松了口气,他也只是传话的,能两边商量好是最好的,不然哪一方他都得罪不起。

其实他知道,随着张平安官越做越大,如今的张家也并不缺这些嫁妆,不会贪图这些东西。

但毕竟嫁妆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若是以后落到了填房手里,也挺膈应人的,不如提前说清楚好。

小鱼儿一连哭了几场,情绪宣泄过度,此时蔫蔫的,眼神也不如之前灵活,不知在想什么。

张平安看的简直心如刀割,也只有有了孩子,做了父亲以后,才会有这种感受。

“让下人摆饭吧,再熬两碗安神汤,今晚我们就在这边歇息”,张平安吩咐道。

管家应声后便退下了。

吃饱立在一旁,此时方才明白整个事情经过,他是看着小鱼儿出生的,此时看着这个孩子,也只能暗暗叹息一声“可怜天下父母心”。

晚膳众人都没胃口,没吃几口便撤下了。

张平安将孩子哄睡后,伫立在桌前良久,才轻轻将匣子打开。

入眼是一叠叠按日期分好的信件。

粗略一看,竟有一百多封,将匣子放得满满当当。

张平安先从日期最远的开始看起,那是他到北地的第一年。

钱攸宜也才来舟山别苑不久。

她并没有在信中抱怨,恨天、恨地、恨为什么这个病会得到自己身上。

她只是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结果,这么多年,悬在她头顶的那支箭终于还是射出来了。

唯一遗憾的是,以后她不能陪着孩子一起长大了,不能参与孩子的喜怒哀乐,也不能站在他身前保护他。

所以她才会选择隐瞒,她不能让自己拖了张平安的后腿,也不能带累孩子的名声。

因为等她去了以后,只有孩子的亲爹才有可能真正的为孩子着想,做孩子的依靠。

“此生得遇君子,托以琴瑟,纵使黄泉碧落,亦不悔当年嫁衣红。若魂魄有知,当化连理枝头蝶,随君岁岁年年,只盼君莫怪”。

“夜半挑灯梦未成,手缄红泪寄卿卿。菱花知我相思苦,儿啼仿佛屏风后。”

无一不在诉说着思念之情。

看到这里,张平安喉头哽咽了。

一封封信,仿佛烙印在他的心里。

他看得出这些信都是有感而发,甚至能够想象到当时钱攸宜一个人坐在窗前写信的样子。

这样的想象,更让他心碎。

看着床边儿子的睡颜,张平安暗暗发誓,他一定会尽全力让儿子一生顺遂。

第二日一早,张平安便带着儿子回去了,丧事的事情要处理。

怎么对外公开这件事情也有些麻烦。

他还得再去钱家一趟,岳父和大舅子二舅子去了京城,如今留在临安的只有四舅子钱裕。

两边得通个口风才好。

“爹,我们什么时候再来看娘?”小鱼儿仰头问道,精神还有些萎靡。

张平安站在船头,遥望着舟山。

闻言低头回道:“很快!”

“很快是多久?”小鱼儿追问。

“明日或者后日,等回临安把事情交代下去,爹就带你再来舟山。”

“好”,小鱼儿听后高兴了一些,不再问了。

父子俩度过了一段沉默的行程。

等到家后,张平安便将舟山的情况跟张老二和徐氏说了。

张老二和徐氏其实也早有些不好的猜测,只是一直不敢去验证。

此时听后又是伤心又是叹气,虽然这个高门媳妇不是徐氏特别中意的那种,但人说话做事都得讲良心,凭心而论,这个儿媳妇对他们老两口是很不错的。

“就是可怜孩子小小年纪就没了娘,造孽啊”,徐氏抹眼泪。

哭着哭着又开始心疼儿子:“你说说你,去的时候好好一个人,才一日不到,从舟山回来头发就白了大半,你这孩子就是太重情,小时候还好些,官儿越做越大,现在心思却越来越重,有什么事都闷在心里可不好,娘不懂别的,却知道久郁成疾的道理,这样下去不行啊!”

“唉,外人都只看着咱们家风光,却看不到你肩膀上担子有多重,爹说这话可能有些矫情了,但现在的日子爹真的已经满足了,以后你不用这么拼,能不能封侯拜相都不重要了”,张老二也跟着抹眼泪道。

他年轻的时候性子要强,轻易不会流泪。

老了老了,心也就越来越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