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气急败坏(1/1)
周婶亲切的拍了拍许大茂肩膀,笑眯眯说道:
“大茂啊!你最近闯的祸可不小啊!”
“婶儿,您可不能瞎说。”
许大茂闻言略显惊慌道:
“我都好几天没回来住了,怎么就闯祸了?您是不是搞错了?”
许大茂哪想到他那点破事早就传的人尽皆知。
按常理讲,就他干的那点破事儿,秦淮如没必要嚷嚷的人尽皆知。
毕竟俩人都是院里的老住户,把破事儿捅出去,不仅没好处,还得把脸丢的一干二净,起码几年内得一直在邻居们嘴上挂着。
想想都晦气。
更何况他许大茂虽然不干净,但没被当场抓住不是。
没证据,就是她秦淮如,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所以此时的他,那一丝惊慌,只是出于干完坏事后的心虚,并不是怕邻居们会把他怎么滴。
“刚才你周婶还夸你呢!怎么转眼便开始说瞎话了?”
朱婶扯着嗓子没好气道:
“大茂,你是不是以为你干的那点破事大伙都不知道?实话告诉你,大前天秦淮如就当着大伙的面说了,跟小姨子搞破鞋,真有你的,今儿我们拦住你没别的意思,只是想告诉你,秦淮如说了,等你回来,她就跟你去街道办手续离婚。”
说罢,朱婶死死盯着许大茂,看他后续有什么反应。
其他人的心思也差不多。
全盯着许大茂,想看他作何反应。
“瞎说,完全是瞎说。”
许大茂立马语气激动的应激道:
“我压根不是那种人,这么多年的邻居了,你们还不了解我?我许大茂虽然平时不着调,但某些关键性错误我从来不犯,跟秦京茹搞破鞋,她也说的出口,真不害臊,我要是那种人,她成什么了?呸!为了污蔑我,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许大茂跟应激的公牛似的,喘着粗气,内心的阴暗面不自主的展现了出来,面孔扭曲,嘴里骂骂咧咧,唾沫星子翻飞,颇为吓人。
苏颖、沈梅、陶丽娟、王华媳妇她们几个年轻人,被惊得纷纷挪动脚步,闪到了一旁。
生怕许大茂现场发疯。
倒是朱婶她们,依旧稳稳的站许大茂面前,面不改色。
不愧是从那个年代走过的老人。
什么场面没见过?
眼前的这点意外,对她们来说,连毛毛雨都算不上。
还有后凑过来的三大妈,虽略显惊讶,但也没像苏颖她们似的,想着躲开。
此时只听朱婶语气平淡道:
“她成什么了?受害者呗!大茂,你不用想着狡辩,人家秦淮如说了,那天秦京茹就是跟着你出去的,然后再也没回来,你怎么说?”
“我.......我那是给她送回老家了。”
许大茂的心理素质还用说,这么三言两语压根唬不了他。
最初的气急败坏后,丫立马恢复理智,理直气壮的嚷嚷道:
“我是秦京茹姐夫,她想回家,路又那么远,我送送怎么了?你们不同想着污蔑我,我许大茂身正不怕影子歪,随你们怎么说,没干就是没干,你们........算了,懒得跟你们说。”
说罢,丫侧身避开朱婶,一溜烟的跑出了院。
这就完了?
现场众人你瞅瞅我,我看看你,全一脸的懵逼。
不是。
这孙子怎么就跑了?
话还没说完呢!
尤其是朱婶,冲着许大茂离去的方向不甘的喊道:
“许大茂,你跑什么?话还没说完呢?说清楚再走啊!”
“行了嫂子。”
周婶见状劝道:
“他心虚了,跑是怕咱们跟秦淮如站一头,万一拦着他不让走,等秦淮如回来后,他吃不了兜着走。”
“这话说的。”
朱婶撇嘴道:
“他们家的事儿,我干嘛要掺和?真是的。”
“不提那个。”
一旁的三大妈插嘴问道:
“算是坐实了吧?许大茂真跟那个秦京茹...........”
“肯定呀!”
周婶点头道:
“要是没那事,他跑什么?你们等着吧!许大茂一时半会不敢再回来了,起码没摸清大伙态度前,他不敢回来。”
“不对啊婶儿。”
苏颖疑惑道:
“不是得看秦淮如的态度吗?关大伙什么事儿?”
“嗐!不懂了吧!”
朱婶嘿嘿乐道:
“咱们院啊有个传统,事儿一旦闹大了,就会开全院大会,仨大爷主持会议,院里所有的住户投票解决,现在虽然没管事大爷了,可要是出了大事儿,全院大会依旧还得开,就许大茂干的破事儿,一旦开会皮都能给他扒喽!对不他三大妈。”
三大妈闻言有点懵。
有这种说法吗?
谁说的?
上回许大茂跟娄晓娥没离婚前,被厂里抓住他和秦淮如搞破鞋,不也没开全院大会吗?
难道现在又能开了?
“可.......可能吧!”
周婶不满道:
“别可能啊!对付这种没良心的白眼狼,必须开全院大会批判他。”
三大妈纠结道:
“可是,上回就没开。”
“那不一样。”
周婶摇头道:
“上回他被轧钢厂抓了,咱们开什么?这次轧钢厂不是还没插手嘛!要是咱们堵住他,等秦淮如回来,只要他俩一闹,一准开。”
听到这,三大妈还真有点小激动。
自打没了管事大爷后,阎埠贵在前院的地位,肉眼可见的下降。
要是能重开全院大会,三位大爷往上面一坐,甭管有没有管事大爷的头衔,地位上起码得高邻居们一头吧!
眼瞅着就年底了。
要是能开上全院大会,年三十的对联绝对不愁卖。
赶上好几天工资了。
不能不心动。
三大妈当即点头道:
“对,这么一说,是得开,对于许大茂这种人,必须狠狠批判他,回头老阎下了班,我就跟他让说,让他去问问其他人意见。”
瞅着三大妈如此上套,周婶满脸笑容的开心道:
“对嘛!不能轻易饶了他,行了,不早了,你们聊着,我该回家生炉子做饭了。”
说罢,便揣着手,很是满意的冲其他人点点头,不紧不慢的离去。
其他人也差不多。
这年头没几家会像杨庆有似的,甭管人在不在家,只要入了冬,家里的炉子就不断火,煤炭消耗量,一家顶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