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死亡会传染(1/1)
清寨收到苏辙去世的消失是在杨兴武回到定边几天后,除去苏家,这里还有一个非常伤怀的人,潘易岭。
潘易岭是苏轼主考时候的进士,他和苏轼的关系不如和苏辙密切,最看好潘易岭的其实是苏辙。人总会有种奢望,失去的东西自己再拿回来。苏辙在世,他多少有点残念,有一天中枢风向又变,苏辙回朝。亦如当年元佑司马光回朝,那短短的一年司马光把旧党全部拉回中枢,范纯仁和苏轼、苏辙等平步青云。苏辙离世,不意味着将来就没有旧党回去,只是远近亲疏之分,不是他所属这系,他的年纪容不得他按部就班。
……
杨元奇陪着自己的岳父在潘家院子小坐,潘金莲在旁边给他们煮茶。
潘易岭说:“苏逊拖人把小苏先生的几部遗作送了过来,他说原本想自己回趟眉州再过来一趟,担心朝堂又发生焚书旧事,干脆把书籍先寄过来。”苏辙并没有指定书籍给到潘易岭,苏逊这个选择却是理解当时他父亲的心态。
苏辙在颍川,当年旧人陆续故去,信函通得多的就是潘易岭。潘易岭当年能为女婿的私事去找苏辙帮忙,两个人就关系匪浅。苏轼把自己葬在清寨,苏辙曾有意北上,只是当他察觉杨家要的是盐定路,打消了这个念头。苏辙作为元佑旧党有数的人物,怎么能跑来定边。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哥哥活着时候不北上,死了却把自己送去清寨。苏轼才是最懂杨元奇的人,杨家举家搬迁定边,那个时候他的哥哥就明白杨元奇要做的是不折不扣的将门。在士子的理念中,这实在不是一个好选择。
杨元奇问:“岳丈,士子以理念相合,武将以义气相投。武将就一定不能以理念相投?”
潘易岭道:“不行!理念不合士子能分成新旧两党,这之间的恶斗让朝廷彻底分裂。要是武将也是如此,那分裂的就不仅是朝堂,而是整个大宋朝。士子之间尚且如此,拿着刀剑的武将恶斗,其带来的灾祸会比五代十国时更甚。一个附加理念的武将集团远比利益相合的武将集团更难把控。”
杨元奇沉默,这是个事实,是否对错他自己判断不来。宗教之间战争最为血腥,就是因为那些军队都有“理念”。
潘易岭说道:“理念这个词太广,其实就你给杨家军灌输的守护,这亦然是理念,这却是可行的,守护本身也有对武力的约束。我非带兵之人,详细也说不清楚。只能说有些理念是可以的。”
杨元奇无言,好吧,那就是有思想的军队也是可以的。这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答案。
潘金莲说:“风有点大,我让人暖点酒给你们?”这不是风大,这是她看到自己父亲的落寞,偶尔喝点小酒能缓解这种情绪。
潘金莲话刚落,秦可儿恰好带着一壶酒过来,她又如何不理解自己的夫君,苏辙过世消息传来,潘易岭心情非常低落。
杨元奇道:“那我们喝上几杯。”
潘易岭笑了笑“你们两个也一起喝点?”
秦可儿和潘金莲“好!”
……
可能是因为酒好上头,也可能是身边有亲人作陪。潘易岭起身举杯遥遥望向南方,把一杯酒倒在地上“这杯就敬死亡吧。”
杨元奇哈哈一笑,也有样学样“这杯敬过往。”
潘易岭听到这句心情一畅,还是这个女婿知他心意。是啊,敬什么死亡,该敬过往。
潘易岭苦笑又是一杯“这杯敬曾经。”
杨元奇紧跟一杯“那我这杯敬明天。”
潘易岭有点恼“那我敬故乡。”
杨元奇还是跟着“我敬远方!”
潘易岭“……”
潘金莲嘻嘻笑:“老爹,我们一起敬将来就是。”
潘易岭“去去~你们爱干嘛干嘛去!”好好的想感伤一下,任是被几个人打扰。
杨元奇道“哦,哪有喝酒赶人走的。”
秦可儿笑着:“你们出去吧,我陪他再喝点就好。”酒已经到位,他情绪也没那么低落了,要不也不会赶他们。
潘金莲在秦可儿耳边嘀咕几句,拉着杨元奇出去。
出去潘家,杨元奇问:“你嘀咕她什么?”
潘金莲“我说外头凉,让他们去屋里喝。”
这话是有颜色的,杨元奇哪听不出“有道理,我们也去屋里喝点,还没够呢。”
潘金莲“三娘一会要来找我。”
杨元奇不管“我都陪你老爹了,你就不陪我?!凭什么他能继续喝,我就得去吹西北风。”
潘金莲无语,自己这个相公也喝了点酒,借着醉意她要不从了他,今天一定得出幺蛾子。潘金莲“那我扶你回去。”
杨元奇左右看了下“回去碰到三娘你们又谈事。”扯着潘金莲就往一个房间行去,这里更好。潘金莲一脸娇羞赶紧招手吩咐潘家人别来扰了他们。
……
……
死亡似乎会传染。
杭州传来消息,杨文广未亡人李氏也走完了她的人生,杨家再也没有了四世同堂。
天波杨府,陈氏、杨元奇同李师师和李清照、杨再兴和安娘、李迒和杨垣莉几个人坐在堂中。军司已经准了杨再兴长假,自从北上定边,他离开杭州已有七八年。
杨再兴说:“我和安娘直接去开封,南面传来消息,奶奶想归祖坟葬在爷爷旁边。我父亲会将棺椁带过去。”
陈氏点头问:“李迒和垣莉也去趟开封?”
杨垣莉应声“嗯,我和相公明天去明寨和老爷(李格非)说一下。”
陈氏问杨元奇“我们这边谁过去一趟?”李氏作为杨文广的未亡人,天波杨府承继爵位,于情于理也要去拜祭李氏。说完还看了眼李师师和李清照道“师师不能去,清照,要是李迒南下,你就别走了。”她们两个这件事跑来,其心态就可想而知。特别是李清照本最合适,她是开国男诰命夫人。
杨元奇回:“我一会去问张小娘说。”她久居开封,过去一趟最好。
陈氏道“嗯!一会在府里设个堂,我遥祭婶子。”
又一个人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