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母亲的好奇心(1/1)

女儿今天之所以能过上这般的好日子,那也是跟自己当年对她的管束得档有关系的。母亲不但不对她当年所做的事情心存愧疚,她反而还引以为傲,母亲这样想。

插红薯苗,这么简单的活,交给孩子们干就行了。孩子们在前面插红薯苗,大人们在后面浇水,孩子们还干的乐开了花,小家伙们像玩儿一样,开心的很呢。

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或者星期天,唐唐都会带孩子们到地里去干活,每人拿一把镰,去红薯地里拔草。她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看好了,除了墩子中间那棵红薯苗以外,其他任何东西,不管是什么苗,你们都给我把它拔掉,拔不动的就用镰刀割,一律铲除。”

有了孩子们的参与,锄草的事也是起到了飞快的效果,草容易死不说,大人们锄草也会更方便,更快一些。

在给芝麻锄草时,只有唐唐的公公,能用锄头,均匀的给芝麻留苗的技术。舅舅哨子和其他人都没有这个本事,所以大家只好徒手留苗了。大家弯腰把多余的芝麻苗拔掉,只留适当的苗在地里长。

这样拔苗也有一个好处,好处一就是,在锄草的时候不用费心留苗,只要专心锄草就可以了。

好处二就是,拔掉的芝麻苗可以拿回家,用开水泡一下,是可以当菜吃的,也可以拿去卖钱。这时孩子们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放学后,孩子们就拿着镰刀跑到芝麻地里,把大人扔在地沟里的,那一把把的芝麻苗,用镰刀割了有叶子的那一部分,放到篮子里带回家。

让外婆用开水泡一下,再放入凉水里过一道,外婆就用手将这些芝麻叶,捏成一个个像柿子那么大的圆球,外婆说这些芝麻叶球,拿到城里,能卖一块钱四个。

一提到钱,唐唐妈就两眼放光,这回将芝麻苗拿去卖了三百多块钱。还多亏了这个老太太的主意,当然这些芝麻苗全都卖给了宾馆和医院里,这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唐唐妈自从身体好了以后,她见这个家里没有一个闲人,于是,她也自觉地包揽了家里的一切事务,在家干活时,孩子们也帮一把,家里所有的事,她现在也能独当一面了。

唐唐妈这一能干家务,田妈也就能抽身出去干活了,这对锄红薯草的人来说,那也是件非常好的事,他们的工作量自然就减轻了不少。

转眼又到了大暑节气,双抢又开始了。唐唐妈看到那对夫妇准时来到家里干活了。早上4点,除了三个孩子和外婆以外,其他人全都下田割稻子去了。

割稻子的人,割到8点就回来吃早饭,到9点又去割稻子,要到11点才回家休息吃饭。吃完饭继续休息,一直休息到下午三四点钟,除非中途突然会有雷阵雨,要去抢收稻子,否则休息时间不变。

下午收稻子的时候,是各有分工,三个孩子忙着挎堆,就是把晒在田里的稻禾,堆成一小堆,两个大人捆稻子,两个大人挑运稻子,因为路程短,所以两个人运稻子,那是绰绰有余的。

在田的左上侧,那两棵大树之间的大坝上,早已经在树底下垫上了蛇皮布。两台打谷机在工作,4个人在打谷机旁边忙活着。

稻田和放打谷机的地方,只有一米高的距离,所以最近的稻子都不用捆,只要直接抱到坝上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就大大的缩短了工作量,当然,这也最符合快干的宗旨,唐唐的宗旨就是,这么热的天,当然是快点干完回家,取了精华就可以,这个精华就是稻谷。只要先把稻谷打回家,那别的就都不算事了。

打下的稻子,就直接送到碾房,碾成米了。若不是要把米糠分离,恐怕这些稻子,连家门都不用进,就直接拉去卖掉了。

从稻禾上打下来的稻子,一个太阳都没晒,碾出来的米就跟萝卜子一样稀碎,煮饭都难煮,就这样的米,每天都能卖掉五六百斤。不到半个月的功夫,就卖掉了1万多斤米。真是奇怪啊?这米不但供不应求,听说还卖出了个好价钱。

帮女儿卖米的人,不但不收场地租金,还免费帮着她卖米,从来都没收过手续费,女儿是哪来的这么大的本事和好人缘?唐唐妈百思不得其解的想着。

双抢抢完了,紧接着就是挖花生了。由于这两天没有下雨,花生只有一边抽水,一边挖了。

这次挖花生没有请黑林村的人来帮忙,家里除了6个大人,还加上4个孩子,其中包括唐唐的妹妹一个。再加上打零工的夫妻俩,一共有12个人干活。也因为没有下雨,不怕花生发芽,只是抽一块地的水,就挖一块地的花生,这样干起活来没压力。

12个人连挖带摘,干了八九天,就把花生给挖完了。这次不但省了点人工费,还多挖了一百多斤花生。是这样,下雨拔花生,拔的时候会遗留一部分花生在地里,让别人淘走了,当然就少了这一部分花生啊?

但这一次是用锄头一棵棵挖的花生,那遗留在地里的花生就很少了,就不用别人来淘了,也就多挖了一百多斤花生。

家里的地上全都是花生,屋顶上,屋外头,到处晒的都是花生。花生一晒干,就拉去卖掉了。卖掉了三千多斤的花生,家里还留了五百多斤,有一些是留着当种子的,还有些是留着榨油吃的。

紧接着又割芝麻种荞麦和其他的一些菜。这些事都要在开学前,全部做完,否则自己就没工夫种菜了,唐唐每年都是这么计划的。

还是和往年一样,唐唐照旧把卖花生和芝麻的钱,全都给了舅舅,母亲眼看着女儿将1万多块钱都交给了弟弟,说实话,她真的很眼馋。

女儿家能卖的东西还真多,这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女儿又盘算着,把那多养的一百多只公鸡卖掉。唐唐说:“现在卖,都是子公鸡,谁都可以吃,也少吃点家里的粮食,鸡也刚好长大了,这时候卖最划算。”

“你这都是公鸡,没有母鸡,人家会买吗?”舅舅担心的问。

“不买没关系,那我们就留在家里吃,我卖这么便宜,应该会有人买,”唐唐有把握的说。

“你怎么那么有把握?”舅舅又问。

“咱们这是嫩公鸡,谁都可以吃,我给它定价15块钱一只。马上就到中秋节了,我就不信没有人买。咱们这里,一向就有男孩子长大时,要吃公鸡的习惯,再说了,鸡比肉贵吧?我这一只鸡,少说也有三四斤重,鸡肉卖的跟猪肉一样的价,鸡肉总比猪肉好吃吧?到时候,只怕我们家没有那么多公鸡卖哟!”唐唐很有自信的说。

“你又是放到卖肉老板那里去卖呀?”舅舅问。

唐唐点点头笑着说:“是啊,只有他帮我一起买最顺手。”

“大过节的,你去肉店门口卖鸡,那不是明显的抢人家生意吗?还让人家帮你一起卖鸡,这有些不好吧?”舅舅有些过意不去的说。

“没关系,我那区区一百多只鸡,是误不了他的生意的,我就选在中秋前去买总行了吧。再说了,该买肉的买肉,该买鸡的,你是阻止不了别人想买什么的?”唐唐笑着跟舅舅解释着。

果然,在中秋节前两天,唐唐家的一百二十多只大公鸡,全部都卖完了。其实唐唐家一共有200多只公里,余下的80多只,她不想卖了,想留给家里人吃。这么好的鸡,与其好了别人,还不如好了自家人,大家天天干活,也需要一些营养来补充体力,唐唐心里这么想。

还有就是,自家孵小鸡,没有公鸡那是孵不出来小鸡的,自己也要留点鸡种。

以前公鸡养多了,总觉得是一种负担的,照这个行情,公鸡多养点也没坏处。如果销路好,养公鸡会更划算,因为公鸡养到8个月,就可以卖掉。

而母鸡要比公鸡多养两三个月才能下蛋,无论是人力,还是经济投入都要比公鸡多好多。而且母鸡养到冬月刚一下蛋,就被凌经理给买走了,有的甚至连蛋都没有来得及下一个,就被端上了餐桌。

这样的投入并不能让自己获得多少利润,相比公鸡,就觉得好吃亏。以后多养点公鸡也不是不可以,唐唐在心里这么想着。

要卖的东西接二连三,卖茭白,茭白现在种了有六分田。产量增加了,卖的也多,次数也多,收入自然也多了些。

卖南瓜,其实南瓜早就在卖了,只是南瓜卖的慢一点。一个月只能卖三四百个,家里的南瓜要卖大半年呢。

霜降到,这意味着秋收正式开始。请来的人工夫妻如约而至,秋天没那么多雨,大家把稻子全部放倒,晒个四五天,再打下稻子。

现在打稻子可比双抢时容易多了,现在只要把打谷机往田中间一驾!稻禾也不用捆和运了,简单很多了,打下的稻草和瘪谷壳,只要点一把火烧掉就可以,省去了好多麻烦。

这边只要空出一块钱,那边马上就点火烧稻草,等稻草一烧完,耕田机就开始工作了,等耕好了很快就撒下了油菜籽。一条龙的操作,真是太快了。稻子割在田里晒了四五天,打下来的稻谷也不用晒,直接拉去碾米卖掉,省时省力。

一晚上要拉两板车稻谷去碾房。母亲看见光三轮车一天都要跑家里两趟拉米,一直拉到家里只剩四五千斤稻谷时才停下来。

母亲看见家里挖红薯时,又有一辆大卡车来拉红薯,拉了一车又一车。

“连红薯也能卖掉吗?”母亲问田妈。

“当然能卖,这个老板年年都到家里来买红薯,都买七八年了,”田妈回答。

“一下卖掉那么多车红薯,家里的猪够吃吗?”母亲担心的问田妈。

“够了够了,从前年起,家里就多种了三四亩地的红薯。现在每年这个老板都要拉五六车红薯走,”田妈说。

“拉这么多车红薯,那价钱一定很便宜吧?”母亲往灶堂里添了一把柴问。

“是啊,现在越来越便宜了,开头一年那车红薯,卖了5毛钱一斤,后来卖了4毛,再后来,就只卖三毛八了。不过唐唐说,就是卖3毛8也是挺划算的。因为我们家红薯的产量高,每亩达到了五千斤一亩。

这个老板之所以愿意来买我家的红薯,那就是,我们家的红薯品相好,又随他挑好的,红薯上面有半点裂缝和虫眼的,他都不要。

不过这也没关系,我们家还有猪和鸡可以销掉,正是有这个优厚的条件,这个老板才年年来我们家买红薯。”田妈对亲家母说。

“那也不便宜呀,1斤3毛8分,一百斤就三十八块,一万二千斤红薯,就能卖四千五六百块钱呢?光红薯就能卖这么多钱,”母亲吃惊的说道。

“是的,唐唐也这么说,她说就算是卖3毛钱一斤的红薯,那也比中任何东西都划算,真希望这样的老板多有几个,来买我家的红薯,”田妈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