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国本之争(1/1)

看到儿子进来,常晓明亲自斟了一杯茶。

待赵管家退出去,并将门关上后,便问道:“说说吧,把这两天发生的所有事都仔细说说吧。”

这么多的事,自己这个一家之主反而一头雾水,让他多少有些无奈。

常威也想和自己老爹好好交流一番,以弥补自己处事的不足之处,只是太不赶巧了。

现在自然不会隐瞒,一五一十将昨天狩猎比试的过程,以及今天自己和冯德恩的会面,还有在太子宫发生的事情全部讲了出来。

常晓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仿佛在听一场人为编造的评书故事一般。

“你真的一人徒手活捉一只虎,打死一只虎和一只豹,还杀了水溶麾下五位好手?”

虽然知道自己儿子的体魄增强了很多,但光靠体魄就做到这些,也很是骇人听闻吧。

在自己老爹面前,常威就不用谦虚了,直接点头道:“一些策略,再加一点运气,对付他们并不难。如果我的箭法再厉害些,就更简单了。”

“也就是说,那三个营,几乎是你凭一己之力帮助陛下获得的。”

“可以这么说。”常威没像在其他人面前那样谦虚,迅速应下。

“难怪陛下对你赞赏有嘉,为父为官这么多年的功绩,都不一定有此时这三个营重要啊。”常晓明很是感慨,不过却没有丝毫嫉妒,反而很是欣慰。

毕竟哪个父亲,不想要望子成龙?何况这个儿子自己都还没来得及精心去培养,他自个儿就要成人中龙凤了。

“由此看来,你走武举一途,确实比文举要合适一些。”常晓明不得不承认,随即又肯定的道:“你昨天在狩猎的表现,为父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你做得很好。包括继续对太子以外的人隐瞒,也是对的。”

常威却是微叹一声:“可还是被水溶怀疑上了,今天又从他那里敲诈了二十五万两,以后他恐怕会紧盯着我了。”

常晓明神色一凝的道:“水溶虽然比你年长不了几岁,但其贤名在外,深受太上陛下信任,自然有其过人之处。被他看出什么,实属正常。”

然后又认真的警示道:“通过昨天的比试,你应该也看出来了,别被他一个‘贤’字和谦和的外表所蒙蔽,那是做给别人看的。他真要对付谁,绝不会手软,所以碰上他,你切不可有丝毫大意。”

常威认真的点点头,而且很多红学家分析水溶最后可是有造反的嫌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个心慈手软的?

常晓明不再谈论水溶,转而问道:“威儿,你有没有想过,太子为何会送钱给你?”

常威显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所以直接道:“应该是拉拢我。”

“他先是亲自从水溶那里把钱要了来,然后又让太子詹事亲自送来,还特意在老爷您下值之前,不就是为了显示出对我的看重吗?”

常晓明点点头,又追问道:“那你为何一再推辞,是不想为太子效力吗?”

常威也不隐瞒,直接道:“我是想试探一番,看他是否连一个年轻后辈的钱都要贪。如果是那样的话,只能说明这个太子的眼界太低了,不足与谋,要早做打算。”

常晓明没想到儿子的话这么直白,顿时脸色一变,低喝道:“这种话也是能说的吗?你不要命了?”

常威笑道:“老爷,我知道分寸,所以只在你一人面前说。”

“你啊你。”常晓明无奈的摇摇头,又肯定的道:“不过你今天处置得很好,既给太子留足了颜面,也没有拒绝他的拉拢,他必然对你生起更大的好感。以后有太子帮衬着,你仕途也会顺畅不少。”

说到这里,他不自觉的往房门方向看了一眼,然后将身子探上前,在常威耳边低声道:“同样的,也别被太子的外表所迷惑。在眼下的局势中,连陛下的皇位都不稳,他能坐稳太子之位这么久,也不是易与之辈。”

常威点点头。

顿了一顿,常晓明又继续道:“而说到太子,就不得不说到另一人。”

常威瞬间吐出一个名字:“赵暾。”

常晓明微微颔首。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废太子的长子。

他从小由皇太后亲自带大,视如珍宝,深受太上皇夫妇宠爱,在他八岁时就被册封为皇太孙。

即便两年后太子犯了事,被废除了太子之位,也没连累到当时还年幼的他,皇太孙之位也得以保留。

常晓明长叹一声:“历朝历代都没有咱们大周这样的奇景,不但双日凌空,还有两位国本,这是大乱之象啊。”

“不管是太上皇也好,还是陛下也罢,其实他们现在都不是为了自己。”

“太上皇很清楚,如果自己一旦失去权位,自己的爱孙赵暾必然会遭到清算。而陛下亦是如此,担心自己稍有不测,皇位就会从自己这一脉旁落,于是他才想方设法的要为太子多留一些家底。”

“所以,陛下与太上皇之间的争斗,说到底,是国本之争。”

“为父是被陛下一手提拔的,早已被烙上帝党的印记。”

“你还年轻,原本这些事情和你没有多大关系,但通过昨天狩猎的比试,以及今天太子对你的拉拢,你已不可避免的入局。”

“而入了局,再想脱身,就难了。”

“为父虽然已是三品大员,但这样的争斗,连皇家子孙都不安稳,何况是臣子?”

“原本双方的争斗还只流于表面,手段不算激烈。但随着昨天的赌斗,以及陛下亲自到太极宫强行索要三个营,这种平衡便被打破了。接下来的争斗,恐怕会变得更加激烈、血腥。”

“一着不慎,为父可能连自身都难保,更不用说保全你了。”

“所以,以后处事,你要尽可能的依靠自己,多多磨炼。另外最重要的,就是尽快变得更加强大。”

常威之前根本没想那么多,现在听了这些话,神情不自觉的严肃了起来,认真的点了点头。

因为他知道正史中明末的国本之争,万历帝和朝臣为了太子的人选互相争斗,整整持续了一二十年,结果直接将万历帝逼得撂挑子不干了,对朝政不闻不问。

而朝臣一方,上到内阁、六部,下到地方几百名重要官员遭到罢官、解职、流放等处置。

这是明朝统治阶级的一次巨大内耗,皇帝和朝臣两败俱伤,对明朝的命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所以后世有不少史学家认为,明朝实亡于万历。

可明朝的这场国本之争,说到底只是皇帝与朝臣之间的争斗,皇帝始终掌握着绝对的生杀大权,朝臣完全靠头铁。

而如今大周的国本之争,则是皇帝与太上皇之间的争斗,双方都是正统的皇家血脉,都手握兵权,还都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这样的争斗,一旦失控,那就是天崩地裂,爆发内战,撕裂整个国家。

到时候,不知道多少人会家破人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