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君前问对(1/1)
杜洪波被陕山这么一说,顿时如坐针毡,额头上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滚落下来,而他的后背则早已被冷汗湿透,仿佛能拧出水来。他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竭尽全力地解释道:
“经开区这两年的情况确实不太乐观。前任常务副县长鞠萍在担任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大肆敛财,中饱私囊。如今,他已经被市纪委双规,接受组织的调查和处理。可以说,他就是导致开江经开区目前这种状况的罪魁祸首……”
“好,就算鞠萍是罪魁祸首吧。”陕山面沉似水,他的目光如鹰隼一般锐利,紧紧地盯着杜洪波,让后者不敢与之对视。他用指关节重重地敲了敲桌面,发出“砰砰”的声响,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突兀。
“我不是又给你们班子配了一个新的常务副县长吗?结果呢?你们县里有没有积极配合他的工作?”
陕山的声音越来越大,语气也越发严厉,甚至还带着一丝质问的味道:“早先开会的时候,市委组织部指出你们开江县委班子存在的问题,比如平均学历低,老龄化严重,成员缺乏经济管理经验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可是费了一番心思!”
”专门给你们配备了京师师范大学的高材生,就是想提高你们的整体素质;特意挑选了年仅二十五岁的年轻人,是想给你们注入一些新鲜血液,降低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你们开江的经济增速不理想,刚好陈东莱又是搞出过全省县级经开区增速第一的经济长才。市委希望他能把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带到这里来,带动你们开江县一起发展。”
“结果呢?市委反复讨论,精挑细选的干部,交到你这位班长手上,你又让他陈东莱发挥了什么作用?难道只是让他们去打杂吗?”
陕山虽然新近上任,但对于组织工作还是相当重视。陈东莱和几位与他同一批次被任命的县区领导,更是他在与书记碰头会成员反复讨论后,才一手敲定的。
杜洪波的头低得更低了,他嗫嚅着说道:“这个……这个……”
“昨天千龄书记告诉我,陈东莱已经到你们开江两个多月了,而你们县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让他接任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杜洪波,我不管你们县里的内部形势如何,你是勤于内斗也好,沉迷权术也罢。我只警告你一点,绝对不能在人事任免上对抗上级组织!”
陕山的声音提高了八度,震得杜洪波的耳膜嗡嗡作响。
这个指控相当严厉,直接把杜洪波吓得魂飞魄散。“陕书记,这两个月县里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各种工作任务接踵而至,导致很多任命和项目都无法及时推进。这完全是我个人工作不力所造成的,我对此深感愧疚和自责,所以特意向您做出诚恳的检讨。”
他心里不禁有些发虚,暗自思忖:可能陈东莱真的亲自跑到市里去‘告家长’了。想到这里,他心中的愤恨愈发强烈起来:有什么事情不能在县里解决?非要闹得人尽皆知?
然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突然意识到,陈东莱并没有把红城能源科技公司的投资问题闹到市里去。这让他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庆幸。要是陈东莱把这件事情捅到市里,那可就麻烦大了。
这个项目虽然靠谱,但县里为了促成它,付出的配套资源实在是太多了,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非议和闲话。
想到这里,杜洪波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对着陕山说道:
“陕书记,我们开江县一直都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投资,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比如,我们加强了与各地商会和企业的沟通联系,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向他们宣传我们开江县的优势和潜力。同时,我们也在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陕山面无表情地听着,嘴角甚至还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等杜洪波说完后,他毫不客气地打断道:“这些都是空话!我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成绩,不是听你在这里放卫星!你说你们在做这些工作,那成果呢?有多少企业真正落户开江了?又有多少项目真正落地了?”
杜洪波被陕山这一番抢白弄得有些尴尬,但他心里也明白,光靠嘴皮子功夫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把撒手锏拿出来了!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思路,接着说道:
“书记,您说得对,我们确实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不过,我们也并非毫无进展。就在最近,我们已经与京师的一家大型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这家企业计划在我们开江县经开区投资建设一个总投资额达一千万元左右的能源项目。目前,双方已经成功签约,预计明年年初就能正式落地实施。”
“能源项目吗?那倒也还行。”
陕山微微后仰,身体完全倚在座椅靠背上,原本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他那严厉的口吻也随之缓和下来:“开江可是能源大县,是不可多得的优势所在。一定要紧紧围绕能源这个关键点来做文章,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规避短处,将自然资源的利用发挥到极致。”
陕山心里暗自琢磨着,这个杜洪波似乎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尽管他在经济方面可能缺乏一些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但至少他还明白一个道理——靠山吃山。如果这个新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并取得成功,说不定真的能够改变目前开江县经济不景气的局面。
想到这里,他的眉头略微舒展了一下。他觉得,如果杜洪波能够在县委书记的位置上再坚持一段时间,等到明年年中的届中调整时,再考虑对他的职务进行调整,似乎也未尝不可。这样一来,既给了这位封疆大吏一定的时间和机会去证明自己,也算是给了他一些基本的面子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