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东瀛事(1/1)
迎着初升的朝阳,金石城北门大开,五千白虎军背城列阵。严齐乘銮驾,九旒,直抵阵前。
随着一身雍容华贵的锦衣金甲、乍一看真有些王者气象的严齐粉墨登场,吴军一片哗然,他们都知道,按照礼制,那是皇帝才有资格使用的穿着和出行规格。
将军们怒不可遏,纷纷请战。
“陛下,都督,”贺质拱手道,“末将看来,这白虎贼军阵如土鸡瓦狗,直接下令进攻吧,末将愿领本部人马为先锋!”
“陛下,我南海水师五千人日夜兼程,舍船就步,赶往此地,正为今日之事!”孙奉也不甘示弱,“对面五千人,臣也五千人。臣愿立军令状,全歼白虎贼,斩下严齐之头颅献上!”
“皇兄,”孙俊纵马出列,“臣弟愿提精骑二百,突击敌阵,生擒严齐这狂徒!如若不胜,甘当军法!”
孙皓本想亲率猛虎营、骁龙营破阵,转念一想,猛虎营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没必要再多此一举,还是给这些将军们立战功的机会吧。不过究竟派谁打头阵,这倒是个问题。
全军将士的士气都相当旺盛,谁也不想落后。
没等孙皓想好,只见严齐走下车辇,骑上一匹战马,手持骑矛,打马而出,指着孙皓道:“吴帝听着,孤,白虎王严齐是也。你我两家恩怨,今日阵前,无需多言。事已至此,孤也不想再造杀孽,徒增我白虎国军民之伤亡。我闻孙策之孙就在阵中,可敢出阵一叙?”
“苍髯老贼,陛下面前,休得放肆,少时便将汝碎尸万段!”孙奉拍马出阵,耍了个枪花。
“汝大父昔日杀我严家三百余口,汝又杀我次子。孤今日愿单骑与汝决斗,既分高下,亦决生死,汝可敢应战?”严齐声如洪钟,目光灼灼。
“老东西,”孙奉冷笑,“你还是让你儿孙替你出战好了,就你,当不得我一合!”
“我只问你一句,你敢不敢应战?”严齐道,“现在,我要报的是我的家仇,这是我和你,两个人的战争。”
“我若不敢应战,便不是桓王之孙!”孙奉大怒,“你既然找死,我也成全你!陛下,请允臣出战,此既是国事,也关系到我孙氏之尊严!”
“去吧。”孙皓摆摆手道。
“大吴长沙桓王之孙,上虞侯孙奉来也!”孙奉运足丹田之气,大喝道。
严齐回头看了一眼他的将士,最后叮嘱道:“我若有不测,你们就放下武器,不要再打了。”随后,他催动战马,向孙奉冲过去。
孙奉见他起动,也不再废话,双腿一磕马腹,战马便撒开四蹄加起速度,风驰电掣地向严齐冲去。
百十步距离,转眼即到。
严齐死死地盯着孙奉的眼睛。这张面孔,他已经看了大半辈子,无数次举矛相刺。在那一瞬间,他仿佛又回到了年少时,熟练地挺起长矛,凝聚全身力气,向孙奉刺去。
但他到底是老了,气血已衰,再也不会有青葱岁月。孙奉轻松荡开他的长矛,矛尖绕了一圈,卸掉了严齐刺来的那股力量。在两骑即将错开时,挺身一刺,正中严齐的咽喉。
严齐落马,血珠洒在周围的草地上。他眼睛瞪得老大,望着湛蓝的天。
孙奉摇摇头:“我早就说过,你根本就不是我的一合之敌。击杀一个老头,实在是胜之不武啊。”
……
金石城,白虎国王宫。
孙皓坐在纯金打造的王座上,不禁感叹白虎国的富庶与奢华。有个大金矿在旁边就是不一样啊,建邺城的太初宫远远比不了。孙权生活简朴,宫无高台,物不雕饰。
“给朕一个不杀你的理由。”孙皓看着匍匐在地的严和,严肃地说道,“你开城迎我大吴王师,固然有功;但你严家罪孽深重,人神共愤,不是势穷力竭时的臣服就能赦免的。那些许氏门客的后人,朕一个都不会放过,全部都将斩草除根;许毅那几个女儿和亲的部落,朕也会让它们彻底消失;你大兄二兄的家眷,也断无幸免之理。那么,你告诉朕,你和你的家眷,又凭什么要活下去?”
孙皓顿了顿,又道:“不要觉得你还有什么可依仗的力量,让朕会有所顾忌。那些夷人,朝三暮四,谁赢他们帮谁,断然不可能为你打抱不平。至于你们那点所谓的国人、汉兵,朕若不是看在他们同为汉人,同属华夏同胞的份上,早就把他们屠成京观了。历史的教训告诉朕,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长沙桓王吃过的亏,朕不会再吃。”
“朕很残暴,对吗?”孙皓用剑挑起严和的下巴,好直视他的眼睛,“朕是很残暴,但朕的残暴只针对外敌。告诉你,只要朕愿意,不单单是你严家这点人,朕有能力把整个夷州都屠成白地,时间问题而已!你,没有任何与朕谈条件的筹码!”
“陛下!”严和抖若筛糠,“陛下天威,罪人五体投地,从无冒犯之心。早在陛下兵发夷州之前,罪人就一再劝告父兄,向陛下投诚,不要负隅顽抗。可他们就是不听,还把我给软禁起来。我早就想归顺,奈何没有机会啊!”
“现在说这些还有用吗?”孙皓有些不屑,“没有机会,说明你要么没有足够的意愿,要么也没有什么实力,对朕又有何价值。况且,你身上流的终究是严白虎的血。别说了,拖下去吧……”
孙皓挥挥手,两名武士立刻进来。
“陛下不要啊!”严和以头抢地,磕得头破血流,他哭喊道,“我还有钱,有钱,我知道一个地方,有花不完的银钱……”
“且慢!”孙皓让武士松手,停止拖拽严和,“银钱在哪?”
“在倭岛,在邪马台国,那边有座大银山!我们和倭岛一直有贸易往来,这条线都是我在经营,邪马台国的女王台与都是我的相好!陛下,我能为王师导引,灭了那些倭奴小国,从此就有花不完的银钱……”
这话一下子就勾起了孙皓的兴趣,他给严和赐座,把孙俊、丁温、孙奉、沈莹和贺质等人都叫来听。到了这个份上,严和也不敢有丝毫保留,把他所了解的倭岛形势和盘托出。
早在东汉初年,汉光武帝时期,日本列岛上的部落社会逐渐向国家过渡,形成了倭奴国这个部落联盟国家,并遣使入洛阳朝贡,刘秀赐下汉倭奴国王金印。自汉末桓灵之际,倭岛大乱,分裂百余国,自相攻伐,连年不休。这一时期,倭岛上最大的邪马台国在王族中推举出了一名巫女为王,此女名叫卑弥呼,擅长用鬼神之事迷惑百姓,与同一时期大汉那边的张角类似。卑弥呼为王以来从来没有外人能够见到她的面,只有千名巫女以及一名送伙食的男人出入宫闱,朝政实际由弟弟难升米处理。
自卑弥呼为王以来,倭岛(后世本州岛)、瀛洲岛(后世九州岛)和伊予岛(后世四国岛)这东瀛三岛的局势逐渐安定。邪马台国实力最强,又有汉倭奴国王金印这个在这一时期的倭人心中堪比隔壁大汉的传国玉玺的正统象征,卑弥呼蛊惑人心的能力也相当在线,种种因素下,卑弥呼女王成为了倭人共主。邪马台国深度控制了倭岛和瀛洲岛北部三十多个属国,其余小国也名义上遵奉卑弥呼为主。卑弥呼实际掌控的人口约七万户,三十余万人。
东汉末年,公孙度崛起于辽东,任辽东太守后,东征高句丽,西伐乌桓,威震海外。乘中原大乱,自称辽东侯、平州牧,穿戴拟于天子,称雄海东。公孙度死后,其子公孙康继承其志,恃远不服。曹操北征乌桓后,公孙康斩杀二袁,与曹氏幕府达成协议,以公孙康继承燕秦汉以来的东北亚秩序的条件,承认其对海东的统治换取公孙氏政权不再参与中原纷争,名义上是效忠东汉(曹魏)的地方官,实际上割据辽东。
公孙康没有后顾之忧,便开始经略四方。他出军进攻高句丽,攻破其都城,焚烧邑落,后又将乐浪郡十八城的南半,屯有县以南荒地划分为带方郡,派遣将领公孙模、张敞征讨当地原有的韩、濊族等势力,史称“右折燕齐,左振扶桑,凌轹沙漠,南面称王”。自此,包括邪马台国在内的东瀛诸国的头上又有了一个新爹。
辽东公孙家族的水师是有能力抵达倭国的。一方面离得很近,倭韩之间也早有密切交流,肯定找得到;另一方面,在公孙度时期,公孙度就派遣将领柳毅跨海击青州,占领东莱诸县——这是太史慈的故乡,并设置营州刺史。直到公孙康时期,曹操才派张辽征讨,击走柳毅,夺回东莱。这足以证明公孙氏水师的航海能力和跨海作战能力。
相比之下,东吴对东瀛的情况是比较陌生的,只是有一些会稽人出海时曾经因风暴偶然到过夷州和东瀛。孙权在派卫温、诸葛直寻找这两个地方时,这支探险舰队也并不知道具体该怎么走,最后也只找到夷州,并没有找到澶州,也就是东瀛。至于后来和公孙渊交流时,公孙渊也有意封锁了这方面的消息。毕竟,对于他来说,包括倭、韩在内的整个海东,只能有一套秩序、一个宗主、一个话事人,那就是辽东公孙家族。在海东,公孙家族才是华夏的唯一代表者,东吴的势力是万万不能插手进来的。
相对而言,东吴对东南亚的情况要熟悉得多,甚至一度以中华正统自居,在东南亚诸国构建起了朝贡体系。
景初二年六月,邪马台女王卑弥呼第一次派遣自己的弟弟难升米向曹魏朝贡时,极有可能只是响应燕王公孙渊的号召,经带方郡去往辽东,商议大事。因为那时候曹魏司马懿攻打辽东,公孙渊的燕国面临覆亡之危,召集各个属国协助抵御,合情合理。但难升米等抵达带方时,这里已经“城头变幻大王旗”,只得临时改变行程,朝贡曹魏。
自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后,邪马台国派到带方郡的使节前后达4次,同时献上生口、倭锦、珠、弓矢等。魏国也曾两次遣使至邪马台国,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赐以金印、紫绶,封其大臣为率善中郎将等职称,并赐锦绢、铜镜、珍珠等。
正是在这一时期,邪马台国在其领地的西边发现了一座大银矿。但当时崛起于瀛洲岛南部的狗奴国已经蠢蠢欲动,再也按捺不住取代邪马台国成为东瀛共主的野心。狗奴国发兵灭亡了瀛洲岛北部伊都国、不弥国等几个深度亲善邪马台国的小国,占据了整个瀛洲岛,并登陆倭岛,与邪马台国争夺银矿和东瀛共主的地位。当时卑弥呼年事已高,难升米这些人也不善战,面对新锐的狗奴国,邪马台国节节败退,卑弥呼不得不多次向曹魏求救,请求天朝发兵。
但曹魏朝廷并无军事介入东瀛的意愿,只是派遣使者调停。狗奴国根本就不买账,战争仍然没有停息,且局势对邪马台国越来越不利。
卑弥呼在内忧外患中死去了。其弟难升米继位,但因为他是男王,国中人心不服,一片混乱,死者上千人。难升米只好让位给自己的女儿台与。台与和卑弥呼家族的所有女性一样,都是侍奉太阳神的巫女,并宣称拥有太阳神的法力。她们居于深宅之中,终生不得婚嫁。
台与继位后,国中人心渐渐安定。但对外仍然打不过狗奴国,越来越多的小国被狗奴国兵威所慑,背叛了邪马台国,那座银矿也被狗奴国夺走了。
此消彼长之下,狗奴国越发强盛,邪马台国却风雨飘摇,不仅东瀛共主的地位就要不保,甚至有灭国之危。
恰在此时,严和带着一支千余人的船队,在向东探索的过程中,误打误撞地来到了邪马台国王城(今日本奈良县附近)不远处的港湾(今日本大阪港),与邪马台国取得联系。了解到邪马台国的情况后,严和当即决定出售军械。
在这个时代,东瀛诸国的军事水平和技术实力并没有比夷州土著和南洋土著高到哪去。在严和看来,他们的武器实在是原始简陋。后世负有盛名的倭刀现在还没影儿,毕竟唐朝还早着呢,没有唐刀哪有倭刀?
而严和出售的军械来自东吴,这自然是白虎国从大头龙那里买的,源头是修则。对于这些倭人而言,“大吴军工”那是绝对的天顶星科技,有了这些军械,邪马台国重新在战场上取得优势。为了能帮助邪马台国夺回那座银矿,严和甚至亲自下场,率军参战,大破狗奴国。一仗下来就把狗奴国的势力彻底从倭岛赶下海,逃回瀛洲岛。
经此一役,那些见风使舵的小国又归附了邪马台国,严和也成了挽救邪马台国的英雄,破例得到了台与的亲切接见。
此前,除了父亲和一个衰老丑陋的男性侍者以外,台与从未见过第三个男人,更没有见过如严和这般年轻俊朗的美男子(至少在她看来是这样)。台与比孙皓年长七岁,那时候的她还是年方二八的少女,虽然她不懂男女之事,但本能催生出的欲望却在不知不觉中把她引向深渊。而跟这样懵懂无知的少女打交道,严和的经验可太丰富了。
满室生春。
那天,台与背叛了太阳神。
……
“女王殿下,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
“嗯……”台与呢喃着,嫩藕般的少女臂膀缠绕着严和的脖颈,“严郎,我的严郎,你还会再来找我吗?”
“当然,以后我会常来邪马台国的。”严和宠溺地抚摸着台与的额头,拍着胸脯吹嘘道,“有我在,邪马台国稳如泰山,你的王位也没人能动摇,你是我的女人了,我会保护你,对你负责的!”
“斯巴拉西!”台与兴奋尖叫,又急忙噤声,警惕地看了一眼周围,确定没有侍者打扰后,又把头埋进严和厚实健壮的胸脯中,“我不要你对我负责,我只要你一直像今天这样,唔,你说的,‘爱’我就够啦!当然,你还要卖武器给我们呀,我不想被狗奴国人抓走!”
“没问题!不过我现在必须要走了,否则你父亲,还有那些巫女、侍者,他们会起疑的!”严和匆忙起身,整理衣冠离去。
台与倚在门边,望着严和潇洒远去的背影,吃吃的笑。
然而,在那之后,台与的肚子渐渐大了起来。难升米很快看出端倪,盘问之下,台与终于说出真相。难升米气得发昏,却也无可奈何。事到如今,除了调动整个卑弥呼家族的力量帮助女儿瞒天过海以外,他没有第二个选择。因为一旦此事泄露,不仅台与王位不保,甚至整个卑弥呼家族的宗教统治都将受到严重动摇——对于那些虔诚信仰太阳神的邪马台国国人乃至整个东瀛的倭人,此事的恶劣程度不言而喻。
因此,卑弥呼家族都乖乖地配合了难升米的布局。
台与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难升米立刻把她们记挂到一个族人名下,并作为下一代女王的备选者。严和还是时常来邪马台国贸易,难升米也不敢为难他,毕竟他武力强横,又拯救了邪马台国。关键是,邪马台国完全离不开他和他带来的军械了。
狗奴国仍然占据着整个瀛洲岛,并时常发兵袭扰倭岛。邪马台国的军队实在孱弱得可以,就算有严和帮忙,他们也无力扩大战果,彻底消灭狗奴国。到后来,狗奴国逐渐缴获了一些军械后,双方又打得有来有回了,邪马台国不得不倚靠白虎国的武力,以继续维持霸主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难升米更不敢得罪严和。严和也看出这一点,后来找台与幽会时,都不避着难升米了,甚至还要求把两个女儿抱来和他见面,享受天伦之乐。难升米反而只能捏着鼻子小心翼翼地给严和安排好,确保能掩人耳目。
他年纪也大了,又经常像这样受严和的气,没过几年也死了。
卑弥呼家族愈发仰仗严和,没人敢对他不利。严和在邪马台国也乐得逍遥,有那么几年,他待在邪马台国的时间比在白虎国的时间都长。要不是孙皓登基之后,严齐要集中力量防备东吴,严和压根就不想回来。
孙皓看着严和铺开海图,详细地讲解倭国的事,暗暗心惊。虽然这幅海图的细节和后世的日本地图差别很大,但仍然能大概辨识出来。孙皓也大概猜得出来,严和说的那座大银矿,应该就是石见银山。
真看不出来,这严和也算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冒险家了。
“严君的本事真是大啊,风流倜傥!”孙皓揶揄道。
“罪人不敢,但求陛下饶我一命!”
孙皓点点头,严和的价值不言而喻。只有他和他的部下活着,孙皓才能找到通往倭国的海路。和曹魏朝廷不同,他对倭国的兴趣相当浓厚。倭国的人口、矿产、地理位置……在孙皓看来,这简直是必争之地!而孙奉、丁温等人虽然暂且感受不到倭国的重要性,但仅仅是那座银矿也足够吸引人了。因此,孙皓有心赦免严和,他们也并不反对。
“很好,你为你自己和你的家眷争取到了活下去的机会。”孙皓微笑道,“至于你能不能把握住,像朱崖马氏那样从罪人成为功臣,就要看你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