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汤若望:我难道不能当教宗?(1/1)
〖牛顿:剑桥地方,历代大规模学术论战五十余次,是非曲折难以论说,但科学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大学堂,决定了多少代科学家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所以古来就有问鼎剑桥之说。
二十年前,我从剑桥踏上征途,进入皇家科学院,大不列颠科学家群体遂归于一统。本爵士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牛顿:把式万对喽式万,优势宰我。〗
〖但凡你问的是卡文迪许,也许大伙就说不出什么来了,毕竟社恐富二代+权二代什么的换成在华夏可能真的出不了头。
但牛爵爷嘛……他是那个逼别人敬酒的。〗
〖而且是前半生被逼敬酒,后半生逼别人敬酒。〗
〖牛爷发迹早,极其会钻营,怕是用不了前半生就上去了。〗
〖前半生搁教会学校,咋敬酒啊?〗
〖被胡克按着头敬酒。〗
〖牛爵爷三十岁之前还是耿直青年,被胡克整玉玉后愈发魔怔。〗
〖错咧,是牛爵爷上位才引领的敬酒风潮哩。〗
〖你以为牛顿是被官僚主义逼得敬酒,实际上是牛顿用官僚主义逼别人敬酒。〗
〖牛顿:这次院士提名就让小张上吧,上次吃饭别人都敬我白酒,只有他敬我苹果酒,是个有心的年轻人。〗
〖牛爵爷:诶,小爱。
爱因斯坦:我在。〗
〖牛:听说你有一项专利不错~
爱:什么我的,那明明是牛爵爷您的!
牛:小爱很上道啊,明天带你去impart。〗
〖牛顿这辈子唯一的爱好就是整人,他真的对女色没有兴趣。〗
〖其实帮人处理后事也是他的一大乐趣。〗
〖牛顿在英国政坛最大的阻碍是没有贵族血统,进不了最核心的权利层,就这他也做到了能做到的最高处,这一点上华夏可以靠师承和提携关系,突破血统限制。〗
〖牛爵爷来华夏,那可叫一个如鱼得水,他可是天生官僚圣体。〗
〖牛爵爷:我可是非常擅长混官场的大科学家和神学家!〗
〖提示一下,牛爵爷的职位换算过来,其实等于央行行长,而不是一个印钞厂厂长。〗
〖大概相当于:阁老、户部尚书、兵部兵器局兼江南织造。〗
〖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牛顿牛爵爷。〗
〖牛顿是有宗教背景的,就是落魄了点,代换到华夏这边就是人丁稀少的大儒后代。〗
〖牛顿:原来有了权势可以直接诛了讨厌的人的九族啊,这可太适合咱了。〗
〖弄不好要玩九族的九族。〗
〖为了算清九族的九族,发明了积分。〗
〖牛爵爷:世人皆以为我好斗,这是天大的误会,其实我是个大好人啊,看,胡克和莱布尼茨的族谱我都帮他们整理好了。〗
〖牛子斩首政敌的时候,因为脑袋掉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牛子凌迟政敌的时候,想均匀的折磨对方所以发明了微积分。〗
〖可是……牛老爷,你还没有解决大脑袋和小脑袋同时落地的问题呀。〗
〖只要割肉的速度赶不上长肉的速度,这人就不会死。〗
〖兰州牛肉面。〗
〖牛顿在华夏,那么经典力学里面推动地球转动的手就是天子的,而不是上帝的,牛哥就是这么会来事。〗
〖提晚了,天人感应那一套就有点天子影响自然的感觉了。〗
〖牛爵爷给你来一套完整体系完整严密的证明。〗
〖以前是只能说,但是你拿不出证据,牛爵爷可是拿出证据证明的。〗
〖看牛爵爷屁股坐哪,站世家就是完善天人感应论,站皇权就是完善殿兴有福论,推翻天人感应论。〗
〖牛顿生活在华夏会有什么成就,我不知道,但胡克和莱布尼茨成就肯定比现在大。〗
〖我们在皇家科学院抓到了800个胡克分子和200个莱布尼兹分子。〗
〖100件坏事里面,一定有150件是胡克莱布尼茨干的!〗
〖牛顿的手伸到哪里,哪里的胡克和莱布尼兹就泛滥成灾。〗
〖不是胡克先开搞的吗?〗
〖胡克搞的是牛顿的老师。〗
〖在带英,牛爵爷还要找理由,在华夏,天地君亲师,理由都不用,就是报复你胡克,你能怎么着?〗
〖曾经有一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政治家和科学家哪个对人类文明贡献更大?
直到我认识了艾萨克.牛顿。
天不生牛顿,万古如长夜。〗
〖科学兼政治家,甚至还是神学家。〗
〖经济方面也有所建树。〗
〖罗伯特·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光学、力学、天文都有研究,但是跟牛爵爷搞斗争,他死了以后爵爷当了皇家学会主席,解散了他的实验室和图书馆,抄家掘坟,废了他所有成就,就给留了个显微镜发明者。〗
〖若是牛爵爷活在明末,东林党那帮人肯定都被整成孙子。〗
〖你确定牛爵爷不是东林党魁首吗?〗
〖把胡阁老开棺戮尸还不够,连坟都推平了啊!〗
〖得罪了牛太师,不挫骨扬灰都算人家心慈手软了!〗
〖在英国牛顿都能把胡克的画像全毁了,在咱们国家那估计就是把历史上关于胡克的记载和碑文全抹了。〗
〖但凡换个别的人,我只能憋得老脸通红,然后一声叹息。
然而这是牛爵爷,狠人中的狼灭,他没生在华夏,是他的遗憾,是世界人民的幸运。〗
〖牛爵爷在华夏,怕是要搞白奴贸易,毕竟牛爵爷真做过黑奴贸易,明显没有道德包袱。〗
〖牛顿:如何杀人没有负罪感?不把人当人就行了!〗
〖牛圣讳顿教会我们三件事:学问要按照儒学的数学原理这么搞、非我族类都不是人,是物品、黄金才是天然货币,不够就出去抢。〗
〖牛顿生晚了,如果他刚好在嘉靖朝入仕,就是最完美的。〗
〖上能哄嘉靖开心,和他一起研究修仙,下能统领内阁,治国理政,中间闲着没事,还可以把科学缝进儒学、道学、佛学。〗
~~~~~~
大明,嘉靖年间。
天幕提及一个信神,研究神的科学家,嘉靖又想起数月前脑海里那个朦胧的幻想——机械飞升。
~~~
大明,崇祯年间。
“还真他娘的是个全才!”崇祯忍不住爆了句粗口,毫无帝王形象。
他眼神复杂地盯着天幕,喃喃自语:“这般人物,若是生于大明……”
话说一半,却戛然而止。
他自嘲地摇摇头,天幕未现之前的自己,即便诸葛亮再世、岳飞重生,只怕也会被自己用废。
朝堂上的党争倾轧,早已让大明千疮百孔。
忽然,他眼中精光一闪,想起一个人来,倒是同时集政治家、科学家、神学家于一身。
崇祯忽然坐直身子。
“承恩,去传口谕给徐家子弟,要他们继承徐公遗志。”
“将来蛮夷提及牛顿,朕希望蛮夷说:牛顿不过是英夷的徐光启!”
王承恩正要领命而去,却又被叫住。
崇祯沉吟片刻,又道:“顺便传谕汤若望,让他写信去西洋,请那些科学家、神学家都来大明效力。”
“皇爷,朝臣们怕是会……”
“不满?”崇祯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那就让他们去论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错的!”
“如今女真未灭,他们再不满也得给朕忍着!”
他站起身来,踱步到窗前,声音低沉:“若不趁此时做些事情,待平定女真之后,朕就什么都做不了了。”
~~~~~
清朝,康熙元年。
云南。
“陛下,臣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吴三桂恭恭敬敬地行礼。
永历帝抬了抬手:“大将军不必多礼。”
“朕说过,军国大事由你决断便可,直说无妨。”
吴三桂嘴角微扬:“臣想请陛下给景教教宗修书一封,以利相诱,请他们将牛顿、胡克等人送来大明。”
“再请陛下给国姓爷去信,让郑氏动用在西洋的底蕴,若利诱不成,便直接绑来。”
永历帝挑眉反问:“大将军,朕自然没有意见。”
“但若是以强力绑来,人心不服,不愿效力,岂非徒劳?”
吴三桂轻笑一声,“那牛顿最痴迷神学,如今这天幕显圣,难道不比他那些虚无缥缈的神迹更有说服力?”
“况且他在西洋因出身所限,终究难登巅峰,陛下若赐他刘姓,何愁他不归心?”
顿了顿,吴三桂又道:“如今华夏虽乱,却非百年后那般积弱。”
“蛮夷对天朝上国仍存敬畏之心。”
“大明爵位,岂是英夷可比?”
“再说西洋蛮夷想要加大通商,总要有个中间人,牛顿再合适不过。”
“何况那汤若望降清已久,恐怕早已说动康熙小儿派人去请了。”
永历帝沉吟片刻,终是点头:“便依大将军所言。”
“朕这就修书,你派人快马加鞭送去。”
不出吴三桂所料,鳌拜、康熙早已和汤若望达成秘密协议。
汤若望梦寐以求的无限制传教之权,终于得偿所愿。
汤若望很清楚,若是清军占据绝对优势,虽不会立即鸟尽弓藏,但也绝不会真正重用这些他们。
唯有在双方僵持不下,民心向明的情况下,才会答应他们的条件。
而对汤若望而言,大明绝不可能给出如此优厚的条件。
清廷之所以敢答应,正因为他们从未真正以华夏之主自居。
若是大清败亡,哪还管他汤若望会把华夏搞成什么样子?
大清都没了,我还管他洪水滔天?
若是大清得胜,到时候再慢慢收拾这些西洋人也不迟。
清廷甚至已经想好得胜之后的安排。
将皈依景教的民众迁往回疆,让这两个世仇的教派在那里互相制衡。
再加上当地的汉人,三方角力。
死多少人都不心疼。
死的人越多,三方仇恨越深,当地越乱,大清反倒越容易统治。
汤若望等人又何尝不知这是与虎谋皮?
但他们想着: 只要放开传教限制,未必不能与佛道一较高下。
即便最终落败,也好过如今束手束脚。
既然清廷给出诚意,汤若望当即投桃报李,借鉴洪天王的先进经验,直接修改教义。
将努尔哈赤奉为天父嫡长子,而耶稣反倒成了庶出私生子。
远在千里之外的教宗是否会震怒?汤若望根本不在乎。
有本事就派兵远征东方,看他是能打得过大清,还是打的过大明。
若是大清真能一统天下,当年十字军能东征,他汤若望说不定还能率领八旗西征。
到时候谁赢,谁才是正统!
当然,老谋深算的汤若望也留了后手。
若是大明最终胜出,他立刻就能改口:努尔哈赤本是明朝臣子,按华夏礼法,朱明皇帝是他的君父。
四舍五入,明太祖就是天父下凡!
不然如何解释他从南到北一统天下的伟业?
而努尔哈赤不过是撒旦,趁着天父和域外天魔作战,偷偷来到人间,想要颠覆天父所建立的国度。
撒旦作祟,迷惑了他们的心智,他们才会将撒旦误以为天父长子。
只要大清有败亡迹象,他们立刻改教义。
大明认不认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这些西洋人不仅懂神学,还掌握着科学技术。
明朝皇帝就算要杀人,也得先榨干他们的价值。
更何况汤若望今年已经七十高龄,人生七十古来稀,多活一天都是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