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12木兰从军(1/1)
在讲解完这首诗的大致意思后,谢道韫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感想。
梁山伯率先站了起来,他侃侃而谈,表达了对女性也能够在外施展才华、挥洒天地的看法。
然而,夭夭却始终没有举手发言。尽管如此,谢道韫还是注意到了她,并特意点名让她来回答问题。
夭夭略作思考,然后缓缓说道:“木兰之所以出征,是因为‘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面对这样的情况,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征途。
在出征的过程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艰难险阻她都能够勇敢地承受。
这说明女子的能力和潜力其实是非常巨大的,只要国家和家庭有需要,她们同样可以像男子一样‘百战死’。”
夭夭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木兰最终最期望的并不是得到尚书郞这样的官职,而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她所渴望的,是安宁、和平与宁静。”
谢道韫微微颔首,表示同意夭夭坐下。
然而,就在这时,王蓝田突然发难,质疑夫子为何能心安理得地坐在上首。他的质问如同一道惊雷,在众人中引起一阵骚动。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质问,谢道韫并未惊慌失措。她嘴角微扬,不紧不慢地回答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夫子之所以能居上首,乃是因其学识渊博、德高望重。”
谢道韫的回答不卑不亢,既点明了夫子的地位和能力,又巧妙地化解了王蓝田的质问。
然而,马文才却并未就此罢休。他紧接着提出了三从四德的规范,试图从道德层面给谢道韫一个下马威。
这一次,谢道韫稍稍迟疑了一下。
三从四德乃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一种束缚,她虽不认同这种观念,但在这样的场合下,直接反驳恐怕会引起更多的争议。
就在她思考如何应对时,梁山伯挺身而出,滔滔不绝地阐述起自己对三从四德的理解。
梁山伯的言辞犀利而有力,让马文才一时语塞。他显然没有料到梁山伯会如此能言善辩,原本的计划被打乱,马文才有些恼羞成怒,竟然扬言要带领学生罢课。
林夭夭坐在一旁,将前面的剧情尽收眼底。她对这几位人物的性格特点记得颇为深刻,尤其是梁山伯,他那宁折不弯的气节给夭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想到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夭夭不禁为梁山伯感到担忧。
果然,梁山伯的罢工提议引起了轩然大波,最终引来了山长。
在山长的威压下,马文才不得不低头道歉。
然而,真正低头的,其实只有马文才一人。他在山长、夫子、所有同学以及工人们面前,彻底失去了颜面。
“站住!”夭夭突然高声喊道,连她自己都有些惊讶,为何会如此冲动地叫住他。
其实,夭夭与梁山伯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不远不近,不冷不热。
而与同学们相处时,她也并未遇到什么大的矛盾。所以,她原本只想安安静静地和同学们一起,看看戏,享受一下校园生活,似乎也并无不妥。
然而,当她看到眼前这个还算意气风发的马文才时,脑海中却常常浮现出剧情里马文才低头的模样。
那是一种让人怜惜的姿态,仿佛他所有的骄傲都在一瞬间被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