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郭皇后【184】(1/1)
一听这群人天天嘴上挂着什么仁义道德,曹佾心里就是一股莫名的火上来:
“你讲仁义道德,辽贼杀我大宋百姓,掳我大宋百姓的时候,可会同你讲仁义道德?”
“要不然这样,我把你丢到幽州边境,让你在贼窝边上生存个把月感受一下边境百姓的生活如何?”
文臣被他混不吝的样子气了个仰倒,“你、你、你……竖子不足与谋!”
说着转过身去,不欲再同曹佾交流。
曹佾得意坏了,这些人没理说不过他,又打不过他,只能无能狂怒了。
他拱手朝宋绾,像是只洋洋得意的小公鸡:“回禀官家,我觉得狄将军的提议甚妙,若是官家准允,我愿意前去幽州实施此计!”
宋绾轻咳了两声,小辣椒一样的曹佾在朝堂上就像个小炮弹一样,家中有人托底,所以天不怕地不怕的,再利的口舌碰上这么个混小子也没辙。
“既然曹小将军主动请缨,那就让曦月带队,你在她手底下当个裨将吧。你脾气暴,可要好好听你姐姐的话。”
“啊!”曹佾本以为官家一定会同意他的请求,届时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岂不是想干嘛干嘛,没想到还是逃不出姐姐的手掌心。
他悄咪咪的给宋绾投过去幽怨的一眼,被曹曦月看了正着,她伸手捏住了曹佾腰间的软肉。
“啊,疼……”好歹记着这是在官家的福宁殿,到底忍了下去,没叫出声来。
一连串的部署下去,大宋这边,宋绾连同一帮朝臣,都在静待辽国那边的局势变化。
赵暄安置好灵州几地的事宜,准备启程回到洛阳。
临走前,他特意的叫人去田间去请王安石。
与四年前刚来西夏的时候相比,王相公整个人都黑了一整个度,穿着粗布麻衣吗,头发为了方便,包在头巾里。
若不仔细辨认的话,他这副打扮,和地里那些农民没什么两样。
赵暄很是敬佩王安石的毅力,王相公做起事来,亲力亲为,是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虽然王相公不爱洗澡的坏毛病还是没改。
“王相公,我已决定回洛阳,您真的不同我一起回京吗?”
赵暄目露恳求道。
王安石摇了摇头,“殿下不必着急,等我在灵州的事宜完成,我们终究会在洛阳相遇的。”
这些年,他以灵州一地作为试验区,施行他的变法,已小有成效,但是还有许多错漏之处需要纠正,这个时候,他还不能走。
想到这,他觉得自己当年请求与太子殿下一同来到西夏的决定无比正确,变法光是在一地开展就已经相当困难,还有不少不妥之处,还好灵州之地不大,还有时间留给他慢慢修正。
若是依照他原来的想法,变法一上来就全面在大宋施展,后果不堪设想。
“殿下此去乃是为了攻辽一事吧?”王安石虽然整日待在田里,混在百姓之间,但是对于朝堂的大事也有所耳闻,灵州毗邻辽国,辽国皇帝去世、上京为了皇位之争闹得不可开交的事,早就传到了灵州。
就是百姓平时闲暇时间也喜欢聊上几句皇室之间的大八卦。
作为官员,王安石敏锐的政治嗅觉告诉他,朝廷定然会把握住这个机会,对辽国进行打击。
“介甫就在此地祝殿下一路顺风,心想事成吧。”
赵暄对于没能把自己的大才王相公拐回洛阳这事还耿耿于怀,就连骑马离开灵州城之时还一步三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