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郭皇后【175】(1/1)
就这么两根筒状的物品,竟然就能让人将千里百里之外的景色看的清清楚楚,简直不可思议。
像是天赐的神物一般,若不是听杨将军说是军器监的那群人造出来的,杨将军手中还有十几把一模一样的,何岑当真以为是杨将军神仙入梦,得了什么天大的机缘。
他眨着瞪的像灯笼一样大的眼睛,满是期盼的看着杨文广、手中的望远镜。
眼巴巴的样子,活像一个向主人讨食的小狗。
杨文广心软了瞬,他小心的将东西递给何岑,嘱咐道:“望远镜造价昂贵,如今军中满打满算也只得了十个,军中诸将都不够分的,你可要小心些。”
“那是自然。”何岑用双手敬重的接过,“这般神奇之物,若是弄坏了,怕是我这一条小命都赔不起吧。”
杨文广一笑:“那倒不至于,但是叫你倾家荡产应当是可以的。”
他学着杨文广的动作,将镜筒放在眼前,瞬间,百里之外的邕州城尽收眼底,就连站在邕州城城墙上的守将的样貌都看的一清二楚。
何岑倒吸了一口凉气。
“千里之外,都近在眼前,不愧有千里眼之名啊!”
何岑捧着望远镜爱不释手,迟迟的不肯放下来。
早知道就同意杨将军的提议,去他的帐下坐一个干办公事就好了。
届时他离杨将军离得近,杨将军又这般好说话,那他岂不是可以常常可以“借”到望远镜?
何岑一想到这,就后悔不迭,感觉错过了几万贯钱一般。
刚才拒绝了杨将军,他又不好意思脸皮厚的再去求杨将军,只能恋恋不舍的看着杨文广把望远镜用上好的丝绸布包好收了起来。
苦哈哈的去画自己的图去了。
得了邕州城精确的布防图,修整一晚后,杨文广当即率领先锋部队,朝邕州城进发。
旌旗猎猎,鼓角声声。
“攻城!”
杨文广一声令下,炮声轰鸣,坚固的邕州城门三两下就被炸的粉碎。
被将士们保护在后方的侬智高见此,瞳孔一缩。
“宋军竟然有如此神兵利器,岂非天要亡我耶?”
黄师宓和黄玮也是脸色发白,他们倒是隐约听过,西夏战场上用过此物,但是道听途说之言,黄玮只以为是以讹传讹,有故意夸大之嫌。
今日见着实物,只觉得纵使有十万二十万大军,在此等神兵利器之下,大王也断然没有战胜的可能。
“大王!”
黄师宓有心想劝侬智高逃跑,但是见着侬智高通红的双眼,只觉得这话说不出口,
“都给本王打起精神来,射箭,把炮手都给本王杀了!”
侬智高不愧是经验丰富的大将,一下子就抓住了克敌的关键。
但是此刻已经没用了,偌大的邕州城门已然倒塌。
杨文广命点炮手退后,自己手执军旗,身先士卒,带领着先锋部队一路往城内冲杀。
西北的精锐最擅长的便是变化莫测的阵型,以来去迅疾如风,在瞬间就能收割无数敌人的性命。
杨文广研究过,侬智高最常用的战术便是让步兵手执大盾、标枪,结阵进攻,织成一张紧实绵密的大网,士兵在这张大网中不动如山,任何攻击都像是一滴水珠汇入平静的大海。
再加上南方多山,西北多平原之地,西北骑兵加长刀巨斧的话在南方战场施展不开,但是骑兵加火铳、短兵近身博战,以骑兵对步兵,具有碾压的优势。
两军酣战一日,侬智高所率领的峒兵大溃。
侬智高率着残兵败将从小路速速逃离邕州。
杨文广亲自带兵前去追击,有望远镜在手,侬智高逃离的方向被他看的一清二楚,侬智高在他眼中,就是一弯被渔网网织住的鱼,任他如何挣扎也无法逃脱。
享受够了猫戏老鼠的快乐,杨文广追奔五十里,将侬智高生擒。
带兵回营,侬智高的军师黄玮和黄师宓亦被其他将领擒获,直接阵斩于邕州城下。
可谓是大捷。
军中到处都充斥着喜悦的气息。
战利品也很是丰厚,打扫完战场之后,杨文广带兵入城,所获的金帛数万,杂畜数千,并且救出了被侬智高部俘虏掠夺的老壮一共七千二百余人。
大军浩浩荡荡的进了邕州城,百姓夹道迎接,威风凛凛。
接下来的几天,杨文广又带兵前去收复了广南之前被侬智高打下的几地。
死战者好生安葬,弃城而逃者按律论罪。
杨文广大开杀戒,毫不手软,这般狠厉果决的手段震慑了整个广南之地。
收复邕州,生擒侬智高广南平定的捷报很快便送回了朝廷,宋绾大喜,短短不到一个多月的时间,杨文广就给他交出了这样一份完美的平叛答卷。
很快平复了宋绾听到辽军趁火打劫,派兵骚扰幽州的怒火。
辽军就是喂不饱的饿狼,自从檀渊之盟被废除后,没了宋朝的岁币,少了一半的经济来源,辽国的大臣和皇帝日子一下子就不好过起来。
尤其是宋朝收复西夏之后,得了河西那片养马之地,宋朝的太子在西夏经略得当,从辽国进口的马匹和铁器大批量的减少。
辽国的贵族享受够了宋朝带来的奢靡的生活,陡然间享受不到,全然消失,对辽国的上层社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只能通过不断加税来提高收入,再花费大价钱从宋朝购买。
再加上榷场倒闭,辽国底层的百姓一下子少了许多的收入,不仅如此,顶头的大官们还商议着加税加赋,对辽国百姓来说本来还算过得去的生活,一下子苦不堪言起来。
辽国的普通百姓尚且如此,更不必说一直被契丹人拼命压迫的女真人。
契丹人恨不得从女真人身上扒下一层皮来。
最后,辽国发现,要想日子过的好,还得从事老本行,那就是靠抢,宋朝不给,那就抢,打的他们“自愿”给。
听说侬智高在宋朝的广南之地谋反搞得风声水起,辽国皇帝耶律宗真和宰相张俭和刘六符一商量,决定趁着宋朝自顾不暇之时,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