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郭皇后【166】(1/1)

只有欧阳修和司马光坚持上了折子痛批。

司马光更是直言:祖宗家法不可变,变则生乱。变古易常,未有不亡。

古有王莽改制、北魏魏孝文帝汉化,皆是因为变法导致的祸乱,三代之法,万世不可易。

宋绾看着自御史台递上来的讽谏折子,看一眼就觉得头疼,这个司马光,在他的文章里,好像自己就是什么千古大昏君,足可以类比唐玄宗李隆基那个前明后暗的大昏君。

似乎在这么下去,大宋没过几年就要亡国了一样。

好家伙,这是历史的轮回吗?

这一次被司马光这些守旧的保守派疯狂攻击的不是王安石,反倒是她这个皇帝?

她把折子丢到一边,把司马光打发到昭文馆协助李迪修史去了。

既然有这个文笔和学识,好好写你的《资治通鉴》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想不开去当个谏臣,当个喷子呢?

“范公,如今只有你能改变官家的心意了。”余靖和陈执中趁着下朝的时候拦住了范仲淹。

自从范仲淹擢升为同平章事,范府就拒不接见朝中大臣,平时范仲淹公务繁忙,他们也只能趁这个机会把人拦下。

“我能阻止什么呢?陛下一意孤行,难道我还能如十几年前一样跪在集英殿外,携众多大臣再威逼官家一次?”

范仲淹无奈的摊了摊手:“再退一步说,官家不也任命了庞籍为知枢密院事,满打满算枢密院的武将不超过五个人。”

“不超过五个人?范公说的倒是轻松,自大宋立国以来就没有武将出任枢密院!若是再这样继续下去,官家会越来越过分!”陈执中义愤填膺。

范仲淹捋了捋自己修长的胡须,意味深长的道:“我大宋立国时,没有收复西夏。余大人,陈大人,现在时代已经变了啊。”

他说着,拍了拍余靖的肩膀。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官家是铁了心的准备对付辽国,若是成功,那便是开创了自立国以来更伟大的基业,届时,他们这些拱卫在官家身侧的臣子注定会被载入史册。

是褒是贬,全赖官家的态度。

届时武将的地位必定又有一个巨大程度的拔升,若是好友和陈大人连这一点都看不清楚的话,日后他们两人难受的日子还长着呢。

“余制诰,你自己仔细想想吧。”范仲淹语重心长的道。

他轻轻的叹了口气。

余靖乃是范仲淹好友,两人一同主持过庆历新政,他对好友的脾性十分清楚。

余靖什么都好,不说品德与学问,就是为人太过固执古板,他决定的事情,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奈何官家比余靖更加固执,官家一言九鼎,天底下还有谁能改变官家的心意呢?就连圣人都在官家面前折戟。

他看的清楚,官家将自己和富弼还有一众新党的人都提拔了,就是一种交换,以改革派一方的利益去交换狄青、种世衡、杨文广等人进入枢密院这种决策中心。

改革派获得了好处,就得学会退让。

范仲淹不得不承认,官家这一招是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