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精忠报国(2/1)

校场之上,露天戏台。

声影大阵虽是齐备,毕竟比不得霜庭院内两年经营,设备齐全。

可士卒们依旧热情高涨。

六万兵将自不可能一起看戏,城还需守,也容不得这么多人。

只能分批。

【声影流光匣】自也能用,苏瑾却依旧亲自上台,都是为了肝副职业。

此刻,人员就位,大阵亦起。

两千兵将翘首以盼。

他们都很好奇,接下来的戏,唱的是个什么故事。

杨家将故事已然落幕,是凄凉的悲剧,又燃又刀。

说实在的,大家都想看点无脑爽的,最好别再又刀了。

打仗挺不容易,都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了,就来点激情澎湃的热血剧情吧!

《岳母刺字》,这戏名也挺有意思。

大家自也晓得,此戏的主角多半就姓岳了,可为啥要刺字呢?真奇怪!

唯独叶大少,兴奋的攥紧了手,期待的不止是剧情,还有自己执着的“艺术”!

随着鼓乐声动,台上虽未出现演员,唱腔却起。

一段历史,便自在这悲凉高亢的词曲中,娓娓道来。

众人听着听着,亦是一愣!

之前的杨家将,是连续剧,四处戏唱了一个忠烈之家的悲凉故事。

这在此界,已经算长篇巨作了。

大家都以为,新的故事该是与之前四出戏没了关系。

却是不曾想,关系竟不小!

这次故事背景中的中原王朝,竟还是宋!

不过,却是已然被异族打的南渡的宋……

好熟悉啊……

真的要这么隐喻么?

“河山崩乱,朝廷南窜!

那全族忠烈的杨家将,救不得断了脊骨的赵家汉!”

“占中原,偏遭虎狼望!

耶律家欺负罢了,又崛起个完颜家的祸患!”

“官家的忠臣良将,没几个好下场!”

“神州的万里河山,割也割不尽,赔也赔不完!”

“啧!”

“你说那辽国命短!没死在自家手里!”

“咳!”

“却道这官家目浅!要联那猛虎吞狼!”

“却不知那胡寇一家独大,染血的獠牙,咬向了羊!”

“这堂堂中原,大好河山!神州百姓,勇烈不断!

却是叹!

何以英雄辈出,总遭胡人乱!

何以能成良将,皆没个好下场!”

……

词,继续唱。

壮阔波澜。

戏里的大宋,被辽欺负完,又与黑水白山之中崛起的金联盟。

灭辽之后,难得形成的三足鼎立之势,终究被自作聪明打乱。

吃饱了的金,却反手攻宋,都不带歇息的。

戏词唱着这故事,绝对是原创!可大家越听也越觉熟悉,既视感太强。

不是……文大家!

咱且不说宋与齐。

您这戏中的辽,有没有可能是“真树”。

您这戏中的金,有没有可能是“匈奴”?

戏唱到此处,剧情也自由上台演员推进,便越发离谱。

宋徽宗,宋钦宗,一对好父子,难兄难弟俩,于城破之后被大金俘虏。

赵构上位,仓惶南窜,轻功身法盖世无双!

真乃中原一地好天子,神州百姓圣君王!

台上唱戏那老生,眼中绝望又决绝。

那老者看着旧都战火,望向苦难百姓,他腔含哭意,调有铿锵:

“君点将来将点兵!何曾见过君弃民!

我虽年迈力不及,愿分君忧战胡金!”

“这外贼,朝廷不防,老臣来防!

这国土,朝廷不守,老臣来守!

宗家一把老骨头,愿做神州之脊梁,碎得一身血与肉,要叫官家重抖擞!”

……

这天子逃窜,老臣请缨,愿守旧都,抵抗大金的剧情,说实话看的人揪心。

大齐当年也做过这样的事,却更加抽象,将那请缨之臣屠了满门!

此事过于恶劣,堪称丧心病狂!

大齐之后多番掩藏,数千年后,平民百姓与普通军卒将对史家遭遇,知道的并不多,或者根本就不知晓。

可此世,天下间的大世家,真权贵,又哪个不知,哪个不晓?

如今那台上唤做宗泽的老臣,唱的言语,也听得唐奇英凝眉。

师吞齐的拳,也紧紧攥起。

而这时看戏的士卒们,心也跟着那宗泽绷紧。

根据戏中大宋的尿性,国内臣子,谁忠烈,谁倒霉。

为国为民死全家,身死族灭一条龙!

他们,都开始担心宗泽的命运了。

可是,这戏不是叫《岳母刺字》么?

主角不该姓岳么?

这戏都唱了小半,怎得连主角都没出来?

不得不说,也就文大家声名在外,是大神了。

不然别人敢这么写戏,搞了半天全是背景交代,那得扑街扑死!

可大神,就是大神,无需遵循这些套路。

主要前面内容虽没出现主角,但质量确实也高,很抓人心,大家不觉间也期待起后面的剧情。

而随着大基调背景已然奠定,剧情继续推进。

河山之乱暂时落幕。

宋辽之间拉锯,也变成了宋金之间大战。

伴随的,是中原的失地,赔款,更惨,缩于江南。

那个姓岳的男子,也终于出场!

大伙儿直呼主角终于出现的同时,都带着期待。

他们知道,这男子必然就是乱世的力挽狂澜者,是中原的守护神。

毕竟,是主角!

现在的极云关面临大战,文大家该是识趣的,即便为了振奋军心,也该写出些大家爱看的东西。

乱世出现救世主,一员小兵入军伍。

至此龙腾九天云,复我河山驱胡虏。

“这种王道剧情,无脑点最好!咱爱看!”

大家期待着,虽不客气,也希望文大家懂点事!不要不识抬举!

而接下来剧情的走势,也的确是按他们所想推动的。

“儿命危险娘心碎,娘心焦虑儿伤悲!

“自古尽忠难尽孝,移孝作忠娘不亏。”

那姓岳的少年如是唱,其名为飞。

满身气势,一派风骨,正是主角!

“娘呀!莫要望!

孩儿此去!

精忠报国为己任,定将敌寇斩尽绝!收复失地整乾坤,再回家来孝娘亲。”

此刻,板声慢,弦乐缓。

唱词深深,凄切,不悲凉:

“两鬓苍然,愿得见,光复江山!

儿呀,我守孤灯,待你还!

奋勇去沙场,效那杨家将!报国尽全效,毋负一身胆!

宗泽帅下做良将,铸我中原真脊梁!”

姚氏唱着,抚着孩儿的背。

她眼中有泪,却自强忍;她目中有光,亦是骄傲。

丹九娘宗师级的戏曲造诣,已然能与苏瑾对上戏了!

“逢乱世,须忠臣代有名将!

大丈夫,立功业来日方长!

怕的是,我的儿难坚志向!

刺四字,作垂训永记心旁!”

丹九娘如是唱,言行间,也自端庄。

继而,提羊毫抚儿背,仔细端详。

厉节操,秉精忠作人榜样!

剧情到的此刻,已入高潮。

戏子们功夫精深,节奏刚好。

岳母持金簪,不由,她手颤心慌!

刺的下,见血入肉,字字锋芒!

这一刻,看戏的将士们情绪昂扬。

叶大少站起身来,激动的发颤!

“艺术!艺术!

至此,艺术已成啊!

师尊,您是懂徒儿的呀!”

他心中吼着……有病似的。

此刻,台上那主角背后,四字也已刺好。

精忠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