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怀王还是那个怀王!(1/1)

暗地里粮价疯涨的同时,各个粮食铺子又被县衙颁布的最高售价所束缚。

这就导致,各个粮铺明明手里有粮食,却不肯低价往外卖。

乔县令在知晓这个情况后,多次约谈县里的各个粮铺,却始终没有太大进展。

在实实在在的银子面前,各个粮铺皆阳奉阴违。

乔县令的举动,并没有引起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如今百姓们想买到粮食,除了暗地里高价买之外,就只剩怀王开设的那个粮铺,这一个选择了。

但所有人都挤在那一个粮铺排队,就算店铺效率再高,也运行不过来。

况且,全靠这一个铺子的粮食,也供应不起这偌大的宜宁县百姓,和源源不断赶来的流民。

这些日子,怀王往县里拨来的粮食,往往刚到没多少日子,就又被抢空。

不少刚落户的流民,想在县里买些粮食,却很难买到。

有些头脑活泛又有钱的,便想法子找高价粮买,但能买到的终究只是少数。

乔县令有心想整治藏粮不卖的那些人,偏偏分身乏术,被流民落户和城外劫匪等一系列事情绊住了手脚。

这些日子,不止乔县令,整个县衙所有人都忙得像个陀螺。

目前流民涌进来的速度和数量,都远超他们的预期。

维持住城门口流民的秩序,以及快速帮助流民落户后,分配到地方,成为了县衙如今的重中之重。

这会,因着流民犯愁的,又何止宜宁县。

整个怀王封地内的各个县市,面临的境况都差不多。

但这时候,压力最大的还是怀王以及王府的一众幕僚们。

怀王府。

怀王坐在议事厅上首,听着底下一众幕僚们争来吵去,只觉头都大了。

他的视线在一众幕僚身上扫过,落在了一个皮肤略黑的汉子身上。

这汉子并未参与争吵,只静静坐在下首。

怀王见他眼生,仔细回想了下最近刚入幕僚府的人。

府里每个幕僚的资料,都是呈到他面前,由他看过点头后,才能进到幕僚府的。

最近才入幕僚府的人,好像就只有一个。

小老乡青青的便宜爹!

当时王时敏兴冲冲地拿着资料过来,直呼找到了个大才。

他还有些惊讶,能让素来沉稳的王时敏这么激动,必然有些不同。

等拿到那几份试卷,细细看过之后。

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人确实有能力。

不说其他,对于治国之道,这人可以说是其中行家。

他又将几份考卷细细看过,才开始看这人的资料。

等看到资料里写着,住址宜宁县宝山镇,家庭成员,女儿陆青青,儿子陆书言时,他也惊呆了。

他还是跟王时敏确认了两遍,才确信,这人真是青青的那个便宜爹。

之前他和青青虽未具体聊过这人,但凭借青青之前的处境,也知这人不是个好的。

而且一介乡野村夫,又是如何懂得这许多的治世之道的?

在看到简历中,那格外突兀的梦中白胡子老爷爷传授知识时,他都不由得嘴角抽了抽。

这人肯定有问题!

只是,看那篇措辞考究的文言文,以及整张纸上流畅优美的书法,这人应当不是现代人。

有可能是魂穿,也有可能是系统啥的。

好吧,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可能。

但这些日子各类事情太多,他实在没什么精力再去确认。

索性人就在王府,被王府的侍卫看着,也出不了啥幺蛾子。

等啥时候有空了,他再研究也就是了。

这会,怀王实在听烦了他爹留下的这些老头掰扯,朝王珪开口道:

“陆先生,对于朝廷发布旨意,训斥本王大肆收揽流民,有不轨之心这事,你如何看?”

王珪没想到怀王会突然点他的名,虽惊讶却未表露出来,略整理了下衣襟,起身恭敬回道:

“王爷为国为民,不忍天下百姓受饥渴而死,实乃大善大义之举!”

怀王听着这话,嘴角带笑,继续问道:

“哦?先生不觉得本王此举,有收揽人心、蓄意造反之嫌?”

王珪听着怀王那漫不经心的语气,想到自己这些日子听到的怀王所发布的各类政令,心里有了主意。

“臣素来信奉,凡事论迹不论心。

如今天下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王爷甘愿将自身置于危险境地,也要救万民于水火。

此举,实为仁义之举。”

怀王听着王珪的话,笑道:

“先生既赞同本王的举动,那本王面临现在的局面,又该如何应对呢?”

王珪将脑海里已经想好的对策,重新梳理排列过后,说了出来。

怀王听完后,不由得暗自感叹这家伙够鸡贼。

王珪这一大通建议说下来,总结后的大致意思就是。

王府有许多西洋的稀罕玩意,而崇祯帝身旁的大太监曹公公最喜这些物件。

第一步就是要找对门路,将东西送上去,让曹公公帮着运作此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个年代官宦是皇帝手里的刀,同样这把刀也能影响到皇帝。

此事的应对之法说起来也不难,在用银钱和稀罕物件收买曹公公后,来到第二步。

需要去信联系与老怀王交好的,东林党中的汪先生。

由王爷亲自去信,表明目前所处的困境,向汪先生求救。

当然,随信寄去的财物也必然不能少。

两边打点好后,进入第三步。

怀王需要上奏一封言辞恳切的奏疏,表明对朝廷绝对臣服的态度。

有了这份奏疏,再加上宦官与东林党同时用力,想解决也不难。

甚至要是使劲使大了,朝廷还有可能会嘉奖他救济流民的善举。

其实这计策与怀王最开始想的大差不差,只不过王珪的计策更完善。

怀王又细细琢磨了一番,直接拍板定下,就用这计策。

安排完负责实施的人后,怀王不等其他幕僚挽留,直接起身离开。

一众幕僚们见状,默默感慨一句。

怀王还是那个怀王啊!

每次进议事厅,都跟有虱子咬他一样!

待不住,根本待不住啊!

好吧,幕僚们已经习惯了怀王的行事风格。

他们只能默默安慰自己,如今怀王身体好了,好歹还愿意来议事厅了。

搁之前几年,他们好几个月都见不了怀王一面。

好吧,这世上的事就是这样。

一个懒散惯了的人,偶尔勤快一次,都会让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