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宝藏(1/1)

司徒初到底没拗女儿,同意她留下了。

但是闻玉却要启程回京了。

裴沅知道她来了琼州。

已经写了两封信,给宋长英了。

都是催闻玉回去的。

“你这丫头,还说你娘知道。”

宋长英看过信,笑道。

裴沅压根就不知道女儿来了琼州。

是裴思泉回去之后,裴沅不见闻玉的踪影,才知道她过来了。

闻玉蹙了蹙眉头,这回不想走也得走了。

她带过来的这一队人马,有百多号人。

对外说是镖师,实际都是闻佑的亲卫。

董裕晚上偷偷的去了一趟天目山。

回来时,找到了闻玉。

“小主子,东西有下落了,他们找到了。”

“哦,当真,里面是宝藏吗。”闻玉来了兴致。

这是父皇给她的密令。

她这一趟来琼州除了是来探望宋长英,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替父皇查探纪家留下的宝藏。

那群暗卫最近一直在天目山上寻找。

纪絮给的地图在琼州。

闻佑探寻了许久,才发现正是在天目山上。

“倒有十几箱金银,可大部分都是兵器。”

董裕道。

“兵器......。”闻玉讶异。

纪家把兵器藏在这里。

“年岁久远,兵器都生锈了。”董裕道,“小主子,明日要不要去看看。”

“嗯,”闻玉点点头,“八百里加急传信给父皇,等父皇回信,我们就启程出发。”

说这句话的时候,闻玉轻轻勾了下唇,那种冷淡中带着一丝威压的气质,同闻佑一模一样。

董裕躬身应道。

虽然同闻玉是亲戚,但两人私下相处并不亲昵,董裕牢记自己的身份,对元昭公主恭敬有加。

并不因为,她是一个孩子而随意轻视她。

而闻玉也渐渐收敛了身上那股活泼明快的气息,逐渐有了公主的威仪。

..............

第二天,闻玉扯了个理由,把穆星禹那个小跟班甩开。

同董裕来到了天目山下。

这座山峰高耸巍峨,谁能想到,当年纪家竟然把东西藏在千里之外的这里呢。

山上树木繁茂,越往深处走便有一股瘴气,还有各种野兽。

所以山脚下的人都根本不敢往深山走。

路早就探好了,有人在山腰上接应。

闻玉吞下一颗防瘴气的药丸,董玉边走,边撒一种药粉。

一直到半山腰。

那处有一块大石头,经过风吹日晒,石头有些坑坑洼洼。

守候在那的人见到他们过来,按下后头的一个机关,大石发出轰轰的声音,移开了。

大石移开,是一道石门。

石门是开着的。

里面的人见闻玉过来了,忙给她行礼。

“参见公主。”

“起来吧。”

闻玉扫过周围。

这里更像一个隧道,很长的石头隧道,似乎是从山腰上穿过去。

里面空旷,被人布置过。

堆积如山的兵器就摆放在那里。

这么多的兵器,够五六万人是完全没问题的。

闻玉望着那些兵器陷入了沉思。

纪家先祖,把这么多兵器送到琼州是为了什么呢。

莫非他当年留下的银子都用来买兵器了。

现在正值大战。

有了这堆兵器在,朝廷能省下不少的银子。

闻玉似乎知道了他的心思。

远在盛京的闻佑也猜到了纪家先祖的心思。

纪家这样的忠义,可惜竟然被闻家的后人赶尽杀绝。

闻佑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他的身上也留着纪家的血。

闻玉很快就接到了闻佑的回信。

这批兵器终于能重见天日了。

与之同时的,还有定南王翻案的消息。

办完了这些事,闻玉该彻底离开了。

司徒初多了这堆兵器,如雪中送炭。

当场便大笑三声,往地上倒了一杯酒。

敬定南王助他一臂之力。

宋府里。

宋长英也似乎察觉到闻玉此行的目的。

那个依偎在她怀里撒娇的小姑娘,已经长成一个真正的皇家公主。

“玉儿的心思我也看不透了。”宋长英感叹。

“生在皇家,哪有真正天真无邪的,玉儿是公主,还是元昭公主。”穆翰劝她。

宋长英笑道,“这还用你提醒。”

“我这不是怕你......,”穆翰没有说下去。

闻玉同妻子太亲了,他怕以后真发生什么事,妻子会受伤。

“你与其担心我,还不如担心你儿子。”宋长英道。

穆星禹那小子,整日跟在闻玉后头跑,都这么大了,她岂能不知道儿子的心思。

“那小子的事情,自己做主,但你不一样。”穆翰捏住妻子的手。

宋长英白了他一眼,“都这把年纪了,还不害臊。”

穆翰笑笑,又拿出药膏来替她上药。

有些伤口是新的,有些是旧的。

宋长英总是觉得穆翰多此一举,她隔段时间就要受伤,早就习惯了。

“如今有了这批兵器,明年再来一批粮草,这场战不会持续太久了。”穆翰道。

这位圣上可不是先皇。

先皇懦弱无能才任由单国欺压。

但是当今不是,他有魄力,有手段,如今有了这批兵器,更是如虎添翼,他也迫切的需要一场大胜仗,来证明自己威望。

宋长英也知道,便道,“这一次,咱们不仅要把他们打退,而且还要把他们打怕,这样这里的百姓才有好日子过。”

盛京里的闻佑确实是这个心思。

在知道纪家留下的宝藏是一堆兵刃后,便下了一道秘旨给司徒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