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0章 历朝皇帝追星王羲之,谢安被忽略!(1/1)

两年前,在兰亭处有二十多名友人聚会,并各自作诗写词,汇编为《兰亭集》。

王羲之为这《兰亭集》做序,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兰亭集序》。

而写《兰亭集》的二十多人中,有一人便是谢安。

王羲之辞官隐居江南,谢安也辞官隐居江南,两人之间经常相互走动,是典型的忘年交。

笑着相互调侃了一番,两人来到屋外凉亭中各自落座,就着几碟小菜开始喝酒。

无论任何时代,男人坐在一起聊天,话题肯定是要转到天下大势上的。

谢安弯腰捡起一颗石头将核桃砸碎,捡起果肉放入口中,边嚼边道:

“右军兄当真不出山了吗?桓温两次北伐都还不错,现在朝廷的气氛据说相当乐观。”

就在去年,桓温又一次北伐,从姚襄手里抢到了洛阳,把姚襄逼得只能逃亡关中。

随着桓温班师南撤,洛阳被前燕军队攻陷。

虽说洛阳得失反复,但东晋军队在北伐中展现出来的战斗力还是值得称道。

王羲之摇了摇头,淡淡道:

“老夫对这朝廷已经彻底失望,没什么好说的了。”

谢安明显感觉可惜,道:

“右军兄,你出身琅琊王氏,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就此舍弃官场实在是可惜!”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最有名的一句话。

王,指的就是琅琊王氏。马,说的是皇族司马氏。

大名鼎鼎的东晋开国权臣王敦、王导两人就是王羲之的堂伯父。

王羲之幼年丧父,是这两位伯父将他养育长大。

王羲之哈哈一笑,举杯喝了一口,道:

“安石还没说老夫乃是东床快婿呢。”

当年东晋太尉郗鉴打算为女儿求嫁于王家子弟,派使者持信前来拜访王导。

王导将尚未婚配的王家子弟集中在东厢房,让使者自行前往挑选。

王家是顶级门阀不假,郗鉴作为太尉也属于是东晋的顶级老丈人,这婚事可遇而不可求。

王家子弟一个个都精心打扮,风度翩翩潇洒俊逸。

唯有王羲之躺在东厢房床上,袒胸露腹表情随意,翘着右脚,脚底板朝天。

使者回报郗鉴,郗鉴大喜:

“卧东床者若为吾婿,快哉!”

这便是成语“东床快婿”的典故。

王羲之吐了一口气,没等谢安说话就自问自答,自嘲一笑。

“出身王家,又有太尉岳丈,却只能混到如此地步,老夫哪有什么官场才能呢?”

王羲之辞官前出任的会稽内史是五品官,地位并不高。

谢安放下酒杯,正色道:

“王兄说这话就不对了。会稽郡乃是大晋皇族封地,你的会稽内史就相当于皇族封国的相国,看似品级不高实则无比关键,怎么能自哀自怨呢?”

王羲之叹息一声,拿起酒壶给谢安倒酒。

“老夫已经老了,对官场再无任何兴趣,只想隐居田园没事写写字,和你们这些好友喝喝酒,了此残生。”

说着,他将酒壶放下,视线投向谢安脸庞。

“倒是你,谢安小友。你才而立之年,胸中锦绣才华无限,当真就甘心这么隐居山林一辈子吗?”

谢安闻言表情一暗,过了几秒钟后叹道:

“若他人发问,安石自然会说隐居山林乃我志趣。”

“但既是右军兄相巡,那我只能说——时局非我所愿,如之奈何?”

王羲之沉吟良久,道:

“桓温又派人来征召你了?”

谢安点了点头,道:

“家族极力反对我入桓温府下,我也不喜欢桓温的所作所为。”

王羲之拿起松子丢入口中,嚼得清脆有声,思考着开口道:

“桓温北伐关中、洛阳,声势已成。”

“谢家的力量恐怕很快就难以抵挡桓温,你还是要做好在他府中出仕的准备。”

“但以我观之,桓温此人野心勃勃对朝廷有不臣之心,你即便被迫出仕从他,也要做好随时抽身的准备。”

谢安思考片刻,道:

“右军兄之言,小弟记得了。”

“不过朝堂的事情谁又说得好呢?或许我谢家那几位兄弟叔伯很快就能将桓温斗垮,也不需要我来费心了。”

王羲之笑呵呵地开口道:

“安石,话不是这么说的。在我看来,能斗垮桓温之人,天下也只有安石你了!”

谢安哈哈大笑,举起酒杯,促狭地对王羲之眨了眨眼睛。

“若天下人知道两个隐居山林,无官无职游手好闲之士人竟盘算着想要斗垮大晋第一权臣桓温,只怕是笑也要当场笑死了。”

王羲之放声大笑,同样举起酒杯。

“天下人如何想法,与我何干!”

诸多弹幕随之飘过。

【唐太宗李世民:王羲之的长相看起来没有书上说的那么丰神俊朗呀。】

【宋太祖赵匡胤:都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了,还丰神俊朗什么?】

【唐高祖李渊:王右军还是很潇洒的,刚刚看到他书房里的那么多真迹,朕是真的太动心了。】

【明太祖朱元璋:你都是皇帝了,还想倒卖王右军真迹赚钱吗?】

【唐高祖李渊:???你这是什么话!朕是对艺术品的欣赏,艺术懂吗!】

【汉高祖刘邦:咦,看你们这么一说,难道这个王羲之是一个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吗?】

【元世祖刘烈:不是的高祖皇帝,谢安才是那个真正改变了历史的人。】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但要让朕在这两个人里选一个当臣子的话,朕选王羲之。】

【周太祖武则天:巧了,朕也是。谢安这家伙没情没趣的,还不如养着王羲之没事写写诗词呢!】

【秦始皇嬴政:等等,你们这意思是王羲之就是写字厉害?】

【光武帝刘秀:然后在你们心里,他还是比改变了历史的谢安更强?】

【宋太祖赵匡胤:对呀。】

【隋文帝杨坚:就是这个道理。】

【明太祖朱元璋:没啥毛病,你不信的话,看下去就知道了。】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长安,前秦皇宫。

苻坚正坐在御书房中,认真地批阅着面前的诸多奏章。

一名大臣快步走了进来,对着苻坚禀报道:

“陛下,刚刚得到的消息,王猛被抓了,已经用囚车押送回京师!”

“什么?”苻坚大吃一惊,猛地站了起来,“怎么回事?快带朕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