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0章 刘庄觉得不行,桓温和王猛的最终选择!(2/1)

刘庄面带不解地说道:

“不付出伤亡,又怎么可能拿下长安?”

长安又不是什么普普通通的城池,而是任何势力都会严防死守的超级大城、坚城。

刘秀呵呵一笑,指着金幕道:

“桓温不是在极力招募关中各地豪强、知府、县令吗?”

“他应该是打算通过怀柔的手段将关中地区的力量化为己用,就可以用最小的伤亡,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解决前秦政权。”

刘庄思考片刻,摇头道:

“儿臣觉得这样不行。”

这位东汉太子很少用如此肯定的语气说话。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前秦皇帝苻健坐在皇位上,表情和语气都非常冷峻。

“各位,桓温就在城外,这是大秦真正生死存亡之时。”

“告诉那些豪强大臣,他们想要什么,朕都能给他们,只要他们愿意站在大秦朝廷这边对抗桓温!”

“再传令下去,让各地官吏军队坚壁清野,将所有百姓全部撤入城中,绝对不能给桓温收获粮草的机会!”

【在灭国危机面前,苻健为首的前秦朝廷展现出了惊人的行动力。】

【与之相对,取得了蓝田大胜的桓温却显得格外瞻前顾后,顾虑重重。】

帅帐中,桓温不断地接见着来自关中各地家族的代表,做出各种许诺。

“立刻领兵前来,将来可以让你们家主成为关中的刺史。”

“大晋不在意你们之前做了什么,大晋只在乎你们为大晋做了什么。”

“对,长安唾手可得,本官现在需要的是能帮助本官兵不血刃平定关中其他地方的军队。”

【已经习惯了东晋内部斗争的桓温有一种错觉,他总以为所有东西都能通过政治妥协和交易得来。】

【但桓温却忘了,经历了四十年战乱的关中地区,无论氐人还是汉人都并不相信政治交易,只相信手中的武器和战场上的结果。】

桓温驻军灞上,对长安围而不打,各种劝降,忙忙碌碌了差不多两个月,却毫无所得。

关中绝大部分的豪强依旧保持沉默,没有一兵一卒前来和桓温会合。

桓冲来到桓温面前,一脸忧虑地开口。

“不好了大哥,咱们的军粮没了呀!”

桓温的军粮是从荆州经过武关道运输而来,道路漫长,消耗严重。

短时间作战是没问题,但桓温已经打了三个多月,粮草自然支撑不下去了。

桓温重重地哼了一声,道:

“现在已经是秋天,咱们直接收割关中田地的粮食不就好了?”

出兵之前桓温就已经考虑过这种事,做好了计划。

桓冲表情发苦,无奈道:

“大哥,关中所有田地的粮食都已经被伪秦派人提前收割走了。”

“而且他们还把所有村子的百姓统统转移到各种坞堡和城池中去,现在关中坚壁清野,咱们根本找不到粮食了!”

“什么?”桓温脸色大变。

直到此刻,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下了致命错误。

要么猛攻长安,要么提前收粮。

但桓温的做法是——啥都没做!

既不猛攻长安,也不提前抢收关中粮食。

如今缺乏粮草的东晋军,面对的是毫发无伤的坚城长安。

这还怎么搞?

【在缺乏粮草的情况下,桓温最终只能撤军。】

撤军前,桓温找来了王猛,恳切开口。

“王先生,你有大才,还请随我南归大晋。”

“我可以保举你为大晋高官!”

王猛闻言表情有些古怪,看着桓温道:

“明公难道不要长安了?”

桓温摇头道:

“我没有粮草,即将撤退。”

王猛表情严肃地看着桓温,沉声道:

“长安城中的伪秦君臣应该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肯定都乐观地等待着明公撤退。”

“若明公此刻突然全力发起对长安的进攻,必可一举攻破长安!”

“嗯?”桓温愣住,思考片刻后摇头拒绝。

“不行,这太冒险了。”

本来就没粮草,再全力猛攻。

赢的希望渺茫不说,输了必然全军覆没。

傻子才干呢!

见桓温拒绝,王猛脸上露出失望表情,摇头道:

“王某听说在大晋朝堂中最看重的就是血脉出身,若不是出生于那几大家族中,即便再有天纵之才也毫无机会。”

“王某并不想因为自己祖宗血脉的问题被人指指点点挑挑拣拣,那样的话还不如留在关中当一个闲散野人。”

桓温闻言不免有些可惜,但也表示理解。

“那就希望王先生将来能得遇明主吧。”

翌日,桓温就领兵撤离灞上,朝着荆州方向退回。

王猛和几名好友站在路旁,目送晋军离去。

有人感慨道:

“王兄,你说关中乃是秦汉发源之地,为何无法让汉人王师久留呢?”

王猛沉默良久,叹了一口气。

“胡人占据关中四十年,已经成了气候。桓温瞻前顾后,也非成大事之人。”

“今后我等汉人若想在关中出人头地,只有一条路了。”

友人追问道:

“什么路?”

王猛深吸一口气,淡淡道:

“不分族别,胡汉并存,最终融合!”

【桓温第一次北伐关中,因各种因素最终失败。】

【王猛本欲投奔桓温,但在接触后对其表现感觉失望,最终选择放弃。】

【但桓温这一次北伐,却在无意中改变了前秦的命运。】

镜头一转,前秦皇帝苻健坐在榻前,握住太子符苌的手大哭。

“苌儿,你醒醒,你别走,别抛下朕啊!”

前秦太子符苌,在追击桓温时被箭矢射伤,并在几个月后不治身亡。

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前秦皇帝苻健遭受了无比巨大的打击。

但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镜头一转,苻健又出现在另外一处床榻边上,放声大哭。

“阿弟,你为何也要抛下朕离开!”

苻健的弟弟,前秦丞相、东海王符雄在符苌死后没两个月,也死了。

在床榻面前,十六岁的苻坚满脸悲痛,放声大哭:“父王——”

【在长子符苌和弟弟符雄接连去世的打击下,前秦皇帝苻健一蹶不振,很快患病卧榻。】

【桓温撤军的第二年,苻健去世,氐人建立的前秦政权迎来了他们的第三个皇帝。】

皇宫大殿中,苻生头戴皇冠身着龙袍,左眼带着金色眼罩,仅有的一只右眼中神光熠熠,毫不客气地坐在皇位上,环视在场众人一圈。

跪地的群臣中就包括了头戴王冠,接替东海王没几个月,刚满十七岁的苻坚。

苻生心情舒畅,声若洪钟地开口。

“诸位卿家,平身吧!”

一条弹幕随之飘过。

【汉高祖刘邦:咦,居然是这个独眼龙当皇帝?朕有一种预感,这独眼龙恐怕也是个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