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9章 刘崇南下,赵匡胤居然是猛将皇帝?(1/1)

很快,刘崇使者就来到耶律璟面前。

耶律璟迫不及待地开口。

“酒呢?”

使者愣了好几秒,才让人把一坛酒拿上来。

耶律璟冲上去,将酒坛泥封拍开。

浓郁的酒香立刻传出,充斥整座大殿。

耶律璟拿出随身携带的那个头骨酒杯,就这么舀了一杯,咕嘟咕嘟喝完。

“好,好酒!”

耶律璟哈哈大笑,对着面前使者道:

“来来来,你代表刘崇侄儿,跟朕喝几杯!”

半天后。

耶律璟东倒西歪,和后汉使者勾肩搭背,称兄道弟。

“兄弟,你的事情就是朕的事情。”

“这样吧,朕派杨衮带五万兵马去帮朕的好侄儿灭掉周国!”

一旁的耶律屋质闻言顿时傻眼。

“陛下,不可啊!”

耶律璟天天喝酒,辽国内部许多人对这个皇帝很不满意,打算将其推翻。

此刻若是派出五万大军南下,辽国内部恐怕就要爆发政变了。

在耶律屋质好说歹说下,耶律璟改变主意。

“那就派一万人吧。”

翌日。

从宿醉中稍微清醒了一点的耶律璟叫来南下主帅杨衮。

“汉国和周国打仗,那是中原人自己的事情。”

“你这一次领兵南下,若是汉国能赢,你就顺便抢点东西回来。”

“若汉国要输,你也别管他们,懂吗?”

杨衮点头应是。

耶律屋质在一旁听着,有些无奈。

“陛下,大辽还是要想办法进取中原的,就这么旁观也不太好吧?”

耶律屋质的想法更类似于耶律德光,打算在稳住辽国内部后再度南下占领中原,建立属于契丹人的大一统王朝。

耶律璟瞪了一眼耶律屋质。

“你别总是想着南下南下,皇考当年是南下了,结果呢?”

“死在异国他乡,连朕的皇位都一度被人抢走!”

“朕绝对不会再重蹈覆辙了,懂吗?”

诸多弹幕随之飘过。

【汉高祖刘邦:原来如此,耶律璟是因为这个才对南下没兴趣的。】

【秦始皇嬴政:他其实比较有自知之明,契丹异族本就不可能建立大一统王朝。】

【汉武帝刘彻:从耶律屋质的反应来看,还是有许多辽国贵族心中没数,辽国和中原之间的决战将来还是会爆发的。】

【隋文帝杨坚:任何一个游牧王朝都天然渴望南下中原,这是本性!】

大隋世界中,太子杨勇好奇开口。

“父皇,那些游牧夷狄就不能好好地待在草原上,非得南下做什么?”

隋文帝呵呵一笑,抚须道:

“当然是因为南下生活好啊!”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听起来好像还挺浪漫诗意的。

但事实其实是走哪算哪,压根就没有一个家。

游牧的路上还会经常和其他牧民为了争夺草场、守护牲畜而爆发你死我活的战斗。

过几年还会碰上一次大寒灾,连人带牲畜全部冻死在冰雪中,无人认领的那种。

游牧民就好像是无根浮萍,什么时候死了都不知道,也无人在意。

反过来,农耕就不一样。

每家每户都有田地,有屋子。

每年的收成是固定的,哪怕受了灾,还能寻求邻居、亲戚乃至官府的帮助。

和朝不保夕的游牧民相比,中原的农民们可不要太幸福。

这还是底层的比较,高层就更不用说。

中原的皇帝们,住在宽敞明亮的宫殿,享受着锦衣玉食,香车美女。

草原上的皇帝呢?

辽国皇帝一年四季坐着皇帝帐篷,带着几十万亲卫到处巡游。

东南西北诸多京师逛一遍,每年住在城里的时间就那几天,剩下时间都在风餐露宿。

皇帝尚且如此,跟随的辽国贵族们更可想而知。

中原的官员们,各个都有宅子、屋子、女子。

不怕生活不好,就怕生活比较。

辽国君臣看着南边的华夏君臣那远超自己的生活质量,怎么可能不眼红?

在这一点上,草原的高层和底层意见是统一的。

必须入主中原,才能改善生活!

隋文帝说到这里,淡淡开口。

“这是无法调和的终极矛盾,只有一方彻底击败和统治另外一方,才能结束这个循环。”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后汉皇帝刘崇得到辽国消息,不免有些失望。

“才一万兵马?”

但马上,刘崇又振作起来。

“一万就一万,关键时刻也是有大用处的。”

“诸位卿家做好准备,发兵随朕南下!”

此时,一名浓眉大眼,一脸正气的年轻将领站了出来。

“陛下,咱们大汉怎么能借夷狄的兵马呢?这不对吧!”

【北汉侍卫都虞侯,刘继业(杨业)。】

刘崇哼了一声,不满地训斥道:

“你懂什么?眼下只有大辽才能帮助朕!”

“先把郭威建立的叛军政权给灭掉,光复大汉疆域,将来再说什么华夷之事吧。”

杨业还打算开口说话,他的父亲杨弘信厉声道:

“刘继业,闭嘴!”

北汉是一个非常弱小的政权,刘崇为了拉拢臣子,将许多臣子都赐国姓。

杨弘信、杨业父子就被赐国姓为刘弘信、刘继业。

刘崇见杨弘信训斥了,便摆出老好人姿态,摆手道:

“孩子年轻不懂事,卿家别发这么大的火。”

“继业,你集结本部兵马,随朕南下。”

【借助后周新老君主交替的机会,刘崇尽发北汉三万倾国之师,再加上杨衮带来的一万辽军骑兵,从太原沿太行山南下,直扑泽州、潞州。】

开封,后周皇宫。

刚刚登基没几天的后周皇帝柴荣表情凝重地听完了汇报,然后缓缓站了起来。

“这一次,朕要御驾亲征!”

话音落下,诸多后周大臣顿时劝阻。

“陛下,不可亲自犯险啊。”

“陛下,大周人才济济,何须您冒险前往呢?”

柴荣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开口。

“这是大周真正的立国之战,朕必须去!”

镜头一转,柴荣率领后周大军浩浩荡荡,从开封出发。

在柴荣御驾的不远处,二十七岁赵匡胤昂首挺胸,眼神凌厉。

柴荣很信任赵匡胤。

后周建立后,柴荣便将赵匡胤提拔为滑州副指挥使。

等柴荣被任命为开封府尹、确立后周继承人地位后,又把赵匡胤升为开封马军指挥使。

柴荣登基后,赵匡胤紧接着就被提拔为后周禁军殿前都虞侯将军。

【柴荣、赵匡胤、杨业,这几个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即将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碰撞出属于各自的火花!】

诸多弹幕随之飘过。

【汉高祖刘邦:哟,看不出来啊,小赵竟然是正儿八经的武将出身?】

【光武帝刘秀:大宋不是和文官士大夫共天下么,你赵匡胤怎么就是军人皇帝了,这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