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3章 石敬瑭要窝囊而死?历朝皇帝笑哈哈(1/1)

赵匡胤越说越气,到后面甚至挥舞起手臂。

“你能想象吗?皇考当时都已经是堂堂的四品将军了,但在面对契丹人的时候都还能吃瘪!”

说话间,一幕幕回忆在赵匡胤心中浮现。

“混账,这些契丹人实在是太混账了!”赵宏殷策马回到府邸中,气愤地当着众人的面破口大骂。

妻子杜氏闻言便道:

“官人这是怎么了?”

赵宏殷恨恨地开口道:

“我堂堂禁军指挥使,却连自己麾下弟兄的妻女都护不住。耻辱,简直是汉人的耻辱!”

今早刚到禁军营地,赵宏殷被一名属下告知,有契丹人强抢其妻女。

得知消息后大怒的赵宏殷立刻带人去找契丹人理论,却不曾想竟然被宫里派人强行命令返回军营,还被石敬瑭派来的太监当场臭骂了一番。

赵匡胤安静地站在一旁听着,拳头却不知不觉地握紧。

“爹爹!”两岁多的幼童赵匡义跌跌撞撞地跑来,跳进赵宏殷怀中。

赵宏殷摸着小赵匡义的脑袋,对着妻儿道:

“我决定了,这就自请出京,前往其他地方去谋求军职。”

“唉,这京师真的待不下去了!”

大宋世界。

赵德芳安静地听完赵匡胤的讲述,忍不住问道:

“那后来呢?”

赵匡胤知道儿子问什么,淡淡地开口道:

“后来,那对妻女就被契丹人活活折辱而死,至于凶手嘛……呵呵,回契丹逍遥去了。”

赵德芳:“……”

仅仅是听着自家父皇的描述,赵德芳心中一阵阵怒气都不断上涌。

很难想象,当年身临其境的父皇究竟心中有多么憋屈!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除了杨光远之外,刘知远也开始越来越不省心。】

刘知远在太原之战的关键时刻配合耶律德光契丹骑兵里应外合大破后唐军,立下大功。

石敬瑭取胜后南下洛阳灭亡后唐时,便让刘知远负责镇守太原。

这一镇守就是七年。

漫长时间中,刘知远一直都很安分,太原方面也没有任何值得石敬瑭操心的消息。

直到……

太原,北都留守府。

“吐谷浑人?”坐在主位上的刘知远有些惊讶。

吐谷浑活动的区域一般是在柴达木盆地(青海)地区,怎么会跑到太原来?

禀报此事的太原留守府长史王章道:

“根据他们的说法,是被辽国契丹人驱逐而来。”

由于有了后晋源源不断的进贡,再加上吞并了幽云十六州,契丹实力大涨,耶律德光也顺势将契丹的国号改为“大辽”。

变得强大的辽国逐步沿着漠南草原一路向西域的方向扩张,许多游牧部族纷纷选择臣服。

但也有一些不愿臣服者选择逃难,就比如现在太原城外这万余吐谷浑人。

郭威瓮声瓮气地开口道:

“主公,我觉得应该收留这支吐谷浑人,咱们正好缺少骑兵!”

王章皱眉道:

“收留吐谷浑人会得罪契丹人,若是契丹人通过陛下对我们施压,那该如何是好?”

刘知远哼了一声,道:

“陛下当年就是糊涂了,才会当什么儿皇帝。若是能因此帮助陛下彻底和辽国断绝关系,刘某也算是尽到臣子本分。”

“传我命令,收留所有吐谷浑人,将其中可用之士编入骑兵队列中!”

【刘知远明面上的理由冠冕堂皇,但实际行为表现出来的其实是不断扩张的兵力和对那个皇位隐隐约约的觊觎。】

【这也是当时所有实力派藩镇们共同的想法。】

【石敬瑭这种儿皇帝都能当皇帝,那天底下谁还当不了皇帝了?】

【刘知远收留吐谷浑人的行为果然触怒了耶律德光,辽国的使者也很快抵达开封。】

“儿皇帝陛下,我们陛下说了,你若还是他最忠心的儿子,那就必须要惩治刘知远,给大辽一个交代!”

“否则的话,你自己知道后果!”

石敬瑭唯唯诺诺,脸色却极为发苦。

等辽国使者趾高气昂地离开后,石敬瑭看向宰相桑维翰。

“老桑,你说这件事情怎么办?”

五短身材的桑维翰整个人都纠结成了麻花,叹息开口。

“陛下,臣、臣也无计可施啊。”

刘知远,太原留守,后晋中最强悍的军阀之一。

真要问罪刘知远,对方绝对会立刻造反。

别忘了,后晋境内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西京留守杨光远呢。

刘知远造反,杨光远肯定立马声援。

那后晋就会立刻崩溃,压根都等不到耶律德光前来支援。

石敬瑭当然也深知这一点,他只能想办法调和。

但根本调和不了!

刘知远不会把刚刚到手的几千吐谷浑骑兵放出来,态度强硬。

耶律德光作为父皇帝,更不可能坐视刘知远收容不臣服于辽国的吐谷浑人。

辽国使者多次威胁石敬瑭,若再不采取行动,辽国大军直接南下灭亡后晋!

【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石敬瑭忧心成疾,最终病倒。】

可病倒了,问题也没有解决啊。

刘知远和耶律德光之间的矛盾,依旧没有任何一边选择退让。

【两头受气的石敬瑭,就这么窝囊地被耶律德光和刘知远逼到了即将病死的地步。】

看着金幕中呈现出来的内容,历朝皇帝不由乐了。

【汉高祖刘邦:居然是窝囊死的,简直太搞笑了。】

【秦始皇嬴政:石敬瑭这个狗汉奸,这样子也算是便宜他了。】

【汉武帝刘彻:刘知远和杨光远怎么一点魄力都没有?直接起兵杀掉石敬瑭不行吗?】

【隋文帝杨坚:朕已经总结出规律了,除了李存勖这个奇葩之外,一般来说都是会在第二代皇帝时才有人造反的。】

【明太祖朱元璋:好歹也是第一代的创业者,能力肯定是有的。造石敬瑭的反比较难,造他继承人的反就容易多了。】

【宋太祖赵匡胤:也没啥难度,朕当年就是太年轻了,才十来岁,不然弄死石敬瑭还不是轻轻松松!】

【唐太宗李世民:哟,以前怎么没发现,小赵你对自己的军事能力这么有信心?】

【唐高祖李渊:呵呵,这还用说?吹牛又不需要打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