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3章 刘邦感慨真像项羽,李存勖风雨飘摇(1/1)

此时的李存勖其实也相当头疼。

契丹人突然南下让李存勖这边的兵力调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部分的空档。

梁军虽然在李存勖北上时并未取得什么战果,但等李存勖南归之后,反而不利的消息接连而来。

戴思远先后收复了成安、共城、新乡等地。

段凝也从唐军手里夺回了卫州。

过去三年时间里,唐军在李存勖指挥下辛辛苦苦打下的这一州三县全部丢掉了,可谓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一路来到德胜北城。

李存勖刚刚登城,视线突然凝固。

从黄河上游飘来了数十艘船只。

这些船只上面并没有梁军的士兵,而是装满了各种易燃物。

此刻船只已经点燃,带着熊熊火焰撞在了德胜北城的外城墙上。

这座要塞是唐军临时修筑的,多以木制结构为主。

此刻被火船撞上之后,很快就开始起火。

但这还不是最麻烦的。

在黄河南岸还有一座德胜南城。

为了连接河水两岸的南北两城,唐军采用的是铁索连江,以舟船搭建浮桥的方式。

此刻诸多火船撞在浮桥上,用来构造浮桥的铁链正被飞速灼烧,船只也开始不断起火。

“这个戴思远,谁教他的这么多阴招!”

李存勖回过神来,破口大骂。

骂也没用。

很快,铁索就被彻底烧断。

砰砰几声巨响,浮桥从中断绝。

德胜南城和黄河北岸失去了联络。

梁军主阵之中,戴思远看到这一幕后大喜过望。

“快,立刻给我全力进攻南城!”

数万梁军呼啸而出,对德胜南城发起猛攻。

负责此地守卫的是号称“大晋铁盾”的李存审。

李存审心知情况紧急,立刻将南城中的所有守军都派上城墙迎战。

他本人更是亲自顶盔掼甲,也来到城墙之上压阵。

唐军士气大振,一次次地打退了梁军的猛攻。

任凭戴思远如何激励士气,梁军如何疯狂攻城,这座孤悬黄河南岸的城池就是没有陷落!

梁军尸体在城墙下堆积,鲜血染红大地,血腥味浓郁得犹如实质。

戴思远红着眼睛,大叫道:

“给我狠狠地打,打不下来,进攻就不能停止!”

天色已黑,梁军却并未放弃进攻,举着火把继续攻城。

德胜南城上的守军们极为疲惫,但也依旧拼死守卫。

李存审嗓子都快要嘶哑了,喉咙疼得要冒烟,却依旧在城墙上大吼。

“敌人很快就顶不住了,大唐儿郎们,打退他们!”

一夜激战,天色渐明。

戴思远明显感觉到南城守卫的力度正在不断减弱,心中欢喜无限。

“他们顶不住了,快,继续调换主力精锐上去打!”

整整五年时间,梁军第一次看到了攻克德胜南城的希望。

更多的梁军士兵冲了上去,一架架长梯架上城头,迅速攀登。

李存审浑身浴血,黑色的盔甲都被染成暗红。

他呼哧呼哧地喘着气,猛地拔出腰间长剑。

“大唐的勇士们,不要放弃,我们能守住!”

话虽如此,李存审其实已经做好了今日死在此地的心理准备。

但下一秒钟,耳旁突然传来惊呼。

“援军来了!”

援军?

李存审身体一震,猛地转头北望。

黄河之上的浮桥,不知何时已经修复完毕。

大队唐军士兵正沿着浮桥源源不断地开来,并通过事前修建好的通道进入德胜南城之中,直接参与守卫。

李存审放声大笑。

“存进那小子做得好啊!”

德胜南北两城,是由李存进负责修建的。

它可不是两座普通的城池,而是李存进召集了当世最出色的工匠,群策群力用了许多新的技术修建起来的。

其中就包括了浮桥在摧毁之后如何快速修复的对策。

仅仅一夜时间,这座浮桥就恢复如初!

有了来自黄河北岸的支援,唐军毫无悬念地打退了梁军这一波攻势。

戴思远也看到这一幕,整个人都呆滞住了。

“浮桥修复的怎么会这么快!”

但他必须接受现实。

梁军打不下南城,只能撤兵。

第二天,又有几十艘火船沿着黄河而下,直扑浮桥。

但这一次,在浮桥上游却多了整整五道铁链!

这些粗壮的铁链拦住了火船,让它们无法触及到浮桥。

火船虽然烧断了最前方的两道铁链,但到第三道铁链时就已经燃烧殆尽,再无任何威胁。

北城之上,李存勖哈哈大笑,拍着李存进的肩膀。

“干得好啊存进,快,赶紧再把咱们的铁链也修复了!”

黄河南岸,梁军主帅戴思远表情呆滞,良久说不出话。

【凭借着更加先进的工匠技术,唐军挫败了这一次戴思远策划的十拿九稳进攻,依旧继续牢牢地将德胜南北两城把握在自己手里。】

诸多弹幕随之飘过。

【秦始皇嬴政:很少见啊,这一次居然是凭借技术打赢的。】

【汉武帝刘彻:看过这么多的盘点,大部分都是靠战术,总算是有一次技术为王了。】

【唐高祖李渊:不错不错,非常不错,总是追求战术也不行,技术在战争中本来就非常关键!】

汉初世界,刘邦笑了起来。

“技术打赢的战争,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李存勖真是越来越像项羽了。”

刘恒惊讶开口。

“项羽也有技术?”

刘邦嘿了一声,道:

“项羽的技术你可想象不到!”

项羽,是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大规模运用马镫、马鞍装备骑兵的将领。

同时,项羽也是第一个发明了骑兵集团冲锋的将领。

正是凭借着这两项技术、战术上的创新,项羽麾下的楚军骑兵才能纵横天下,先灭大秦再破大汉,把刘邦打得狼狈不堪。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开封城里,得知消息的朱友贞忍不住了,破口大骂。

“这个戴思远简直就是个废物!”

“朕给了他那么多的兵马和资源,他居然连黄河南岸一座小小的城池都拿不下来?”

“把他撤了,换人,必须换人!”

在场的梁国群臣面面相觑。

已经五年时间了。

梁军前线主帅从刘鄩开始,接连更换了六位。

但就是没办法夺取德胜、杨刘两大渡口。

挫败的气氛在大殿中回荡着。

难道说,大梁真的就打不过李存勖那小子了?

【虽然成功挫败了梁军又一次大规模攻势,但李存勖很快就发现自己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来自太原的一名使者噗通一声跪在李存勖面前。

“不好了大王,张承业大人过世了!”

“什么?”李存勖身体剧震,如遭雷击。

张承业虽然是个宦官,但却拥有极为出色的后勤才能。

十二年的征战,是张承业一直在太原兢兢业业地操持,把源源不断的军需物资运送到前线,才能让李存勖凭借着山西一隅之地和坐拥中原、关中、山东的梁国进行对抗。

毫不夸张地说,张承业就是李存勖的萧何!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张承业死了。

【张承业死前虽然也推荐了郭崇韬等人帮助继续打理李存勖的后勤,但他的死亡很快就显露出了恶果。】

当年晚些时候,郭崇韬急匆匆地从太原赶来魏州,并告知李存勖一个非常不妙的消息。

“大王,今年河北普遍欠收,等秋季过后,恐怕我们就无法征集到足够支撑一年的粮食了!”

“什么?”李存勖大怒,恶狠狠地瞪着郭崇韬,“之前老张活着的时候从来没少过军需,为什么你们接手了就不行?”

郭崇韬等人跪在地上,无言以对。

他们并非三十年前就追随李克用,在晋王府上下拥有崇高威望的张承业。

张承业能协调的事情,他们协调不了。

张承业能做主的事情,他们必须请示。

各种小事叠加起来,就造成了如今军需不足的灭顶之灾!

“半年,最多半年……”李存勖心中只有这个数字。

秋收过后最多半年时间,也就是夏天刚刚到来,李存勖布置在前线的十万大军就会断粮了!

该怎么办?

李存勖一咬牙,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之前想办,却没办过的事情。

称帝!

一个月后,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正式成为了大唐皇帝。

由于李存勖本身并非大唐皇族,所以他建立的这个大唐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后唐”。

在称帝之后,李存勖立刻封赏了一大批的功臣,建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廷。

他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振麾下臣民士气,尽快地击溃梁国。

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没什么鸟用!

梁国方面得知李存勖称帝后,并没有出现崩溃,也没有人主动前来投降。

刚刚当上了大唐皇帝的李存勖,依旧面临的是即将断粮的危机。

于是李存勖又想到了另外一招。

他派遣使者南下前往吴国都城,希望吴国能在这个时候北伐偷袭梁国。

南北夹击,就可以一举灭亡梁国!

吴国,金陵。

金陵并不是吴国的都城,广陵才是。

但金陵却是吴国的权力中枢。

原因也很简单,吴国如今的权力并不在杨氏王族手中,而是在权臣徐温手里。

吴国的开国君主杨行密死后,原先的顾命大臣徐温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胜出,架空了杨氏王族,以金陵“霸府”作为吴国真正的统治中心。

听完后唐使者的话语之后,徐温陷入沉吟。

“来人,先请使者下去休息!”

等使者离开后,徐温看向面前诸多心腹。

“你们觉得该怎么处理?”

徐温养子徐知诰明显动心,开口道:

“爹,这是一个逐鹿中原的机会,咱们不能错过!”

但另外一名心腹严可求却表示反对。

“如今梁国和晋国相争,我们正好坐山观虎斗,何必参与到此事之中?”

“之前也不是没有北伐过,最后还不是输了!”

两人激烈争吵。

徐温正打算说些什么,突然身体颤抖,剧烈地咳嗽起来。

良久,徐温总算是喘过一口气,摆了摆手。

“中原的事情,我们还是先不要参与的好。”

徐知诰闻言,脸上露出极为不满的表情,拂袖而去。

等徐知诰离去后,严可求忍不住又开口道:

“主公,他只是您的养子,如今却如此跋扈。”

“难道您要把基业传给养子,而不是自己的亲子吗?”

徐温闻言,不由迟疑。

如今徐温掌权日久,已经年迈体衰。

包括严可求在内的诸多心腹屡次劝说,希望他能罢免徐知诰的所有职位,以亲儿子徐知徇取而代之。

但徐温一直犹豫。

听完严可求的话之后,徐温摆了摆手,叹了一口气。

“此事也日后再说吧。”

【李存勖的求援很不巧,正好卡在了老迈徐温需要挑选接班人的时刻。】

【此时的吴国根本就没有任何想要主动出兵北伐的动力,这一次求援最终无疾而终。】

【但李存勖面临的坏消息还不止这些。】

魏州临时行宫之中,刚刚睡醒的李存勖就看到了快步而来的李嗣源。

“不好了陛下,潞州传来急报,李继韬投降了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