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执经叩问(1/1)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怀着极度忐忑的心情。

刘泽单独走进来,还没等他开始请教,却发现宋濂正在写文章。

因此没有出声惊扰。

往前凑了凑,眼睛正好瞥见。

他认出了文章内容,竟是初中语文课上学的《送东阳马生序》!

“不是,这真的假的?”

因为提问不会,他课文带翻译抄过二十遍。所以记得一清二楚。

刘泽掐掐自己的大腿,很疼,是真的。

所以说,眼前这个宋濂,和课本上那个是同一个人?“但是,这可是秦朝啊!宋濂是元末明初的人!”

刘泽有些懵,继续往下看。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是的,一个字都不差!”刘泽额头上冒出些冷汗,踮着脚站立。

宋濂在写他的人生际遇,写他求学之艰,写他为人处事的经验。

“看似语言真挚,真挚到带了些虚伪,但其实这课文却另有深意。”

一般人看不懂,只是应付考试,却不知他只用寥寥几百字,便道透了穷人孩子如何翻身的方法。

刘泽抄了很多遍,后来常常回想其中内容,加上在社会上待了几年后,有了一种极其不凡的感受。

无论承认与否。

读书都是穷人家孩子,拓展人脉和提升自己的最为简单的方式。

而且哪怕家里再穷。

在这个社会上,只要你真的想学习,真的很想学习,想学习想到了“嗜”字,那么便无人能阻拦你。

那些“藏书之家”,或者说一些社会上爱心人士,便会资助你完成学业。他们对此还会颇有成就感。

重点是那些“藏书之家”是什么社会地位?至少是在当地有些名望的家族,这种家族是什么?人脉!

宋濂这个人简直是太聪明了。

他只靠一个“嗜”字和“借”字,便为贫穷的自己建立起了一条人脉。

不花钱,站着就把书给读了。

不光读了书,还因为这个“嗜学”二字,让人家记住了,感觉你挺好,比他们家的混球二代强多了!

以后要是有了合适的职位或者机会,你的优秀品性被摆在这里。

好处还能差了?工作还能没有了?贵女投怀送抱的事,还能少?

主要是,提拔你,不光是单纯因为欣赏,更是为了家里的二代找个靠山。这点道理谁还能不明白?

但前提是,你是真的“嗜学”,不是那种看着就像是投机的人精!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刘泽以往只在抄录中有所感悟,现在亲眼见到宋濂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不由得更是心神一震。

“这些话更是经验中的精华!”

同为年轻人,刘泽心里明白,谁还没点脾气?被老师或者领导训斥两句,马上就要生气不干了。以为人家是在看不起自己,故意的。

但是,经过多年社会毒打,刘泽已学会收起自己可怜的自尊心。

拜托,人家堂堂一个体制内领导,或者是学术界大牛,凭啥要对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另眼相看?

摆正自己的位置很重要!

“还要厚脸皮”,要知道,那些所谓的领导也是人,最喜欢“好为人师”,喜欢批评下属,然后再教育。

这个时候老实认错,再虚心请教,他们往往会把自己心里话说出来,而且是不肯轻易教人的诀窍!

刘泽有种感觉…宋濂是有意写给自己看的,像是在提点他什么。

不然,何以解释别人都是三人同时进来请教,而他却单独而来?

而他穿越以来,其实就是按宋濂这篇文章做的,努力改变命运。

“事实证明,宋濂的人生经验,即便不能完全复制,也可以帮助自己从普通人混到一些朋友和人脉。”

刘泽很庆幸,当初班主任让自己抄了二十遍课文。记得当时自己还骂过他,后来才慢慢后知后觉。

“出了学校,才知道语文课本上写的,全是上下五千年的精华啊!”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写到此处,宋濂停笔,拿起文章,自己先颇有感慨的默读起来。

……估计是在回忆他的人生吧!

“哈哈,这最后一段,可就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了!”刘泽笑笑,心里吐槽老登还是有点好面。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同类人,自然知道对方心里想的什么。

“人嘛,总有点自尊心,心里明明很羡慕了,嘴上却说着不羡慕。生怕被人知道后,人瞧不起自己。”

要是宋濂他当时真的不羡慕,岂会将别人穿的、戴的、用的记得一清二楚?“他都从年轻人变成老登了,还真就是,整整记半辈子啊!”

反正刘泽丝毫不会掩饰自己的羡慕,“穷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看到别人衣服好看,他就是想要穿;看到别人都有一个大房子,他就也想给家里人买上一处院子。

看到那些达官贵人有坐骑,有钱,有身份,有地位,难道不羡慕?“切,不羡慕你来求什么学?”

“说不羡慕,那不是虚伪是什么?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成年人,既要,也要!”

刘泽在心里剖析着自己。

他认为,作为一个人,只有学会正视自己、直视自己欲望之后,才会有充足的动力,能不断向前。

这一点,他觉得自己要比宋濂强,也比那些现在他的同龄人强。

没办法,二十岁和八九十岁,都是男人正是处在要面子的时候。

“那张嘴哟,比钻石都硬!”

以前刘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经过毒打之后,嘴就硬不起来了!

“……”

“老师,您若累了,我这就退出去!”说完,刘泽转身就要离开这。

他现在嘴甜的像捅了蜂蜜窝,恭敬的做出儒家敬奉老师的手礼。

“不必!”宋濂摆手。

这不是拒绝,而是无需多言。

“整个班里的学生,就属你最体谅我,也属你最和我相似!难得!”宋濂老登对刘泽的恭敬十分满意。

心里满足感爆棚,脸上在笑。

“说吧,你还有十分钟的时间向我请教,另外,这篇文章我送你。”宋濂递过去竹简,他小心接过来。

“学生回去,自当亲手用刀将老师字迹铭刻于上,以谢师恩!”刘泽继续拍马屁,给足宋濂情绪价值。

…不然,你以为普通学生三个人五分钟,他自己十分钟请教时间怎么来的?而且还专门送篇文章。

这就叫,来自老师的偏爱!

接下来,刘泽说起了还没有熟练度的两个法术,请求宋濂指点。

“百步穿杨?这法术倒是难得,是一门硬功夫,需要天赋和努力,你先来试试能拉动多少斤的弓箭。”

刘泽闻言,拿起墙上弓箭。

这只是一个50斤的弓,刘泽身体经过强化,很轻松就将其拉满。

宋濂神情有些诧异。他知道刘泽在“书”和“数”上都极有天赋,但却不知,他竟还能拉开五十斤的弓!

而且呼吸均匀,弓身稳定,力道也足够的强悍,明显没到极限。

到是极限的话,弓身早就晃动了,只有弓身稳定,箭射的才准!

“以前怎么没发现此子竟还有箭术上的天赋,看来是我小看他了!”

宋濂决定来试试刘泽的极限,开口道,“你再试试八十斤的弓!”

刘泽点头。

百斤重的石头,他尚可双手抱起,八十斤的弓,不过小菜一碟。

但他不知道的是,手上这个八十斤的弓,除了他以外,班里的所有人都拉不开,包括那个北畔哲。

“好,拉得很稳!”宋濂兴奋的让刘泽松开弓,对他越发的满意。

心道:

他果然和我年轻时一样优秀!

“嗡!”

屏风外学生听到巨大的弓弦声。以为是老师拿着什么东西在教育刘泽,也就没多想,甚至嘲笑。

然后,宋濂准备放大招,将那把100斤的弓,递到了刘泽手上。

“百斤弓可不好拉,就算是那些二代子弟,也少有人能开得了……”

“嗡!”

他话还没说完,弓弦声便再次出现。如同闷雷,在人耳边响起!

此刻,屏风外的学生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猜测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会不会是刘泽在被老师暴打!

梁山伯非常担心,但祝英台仍旧专心的看着小说。表示,莫慌!

“嗡嗡!!”

下一刻,却闷雷再现,而且连着响了两声!

这声音急促而有力!

“这是百斤弓的弦声,难道,是刘兄在拉弓?”祝英台好奇的自语。

“不会吧,我才勉强开50斤的弓,这才过了不到一个月,难道我们两人差距就已变得如此之大?”梁山伯被这三声弓响震惊的疑问道。

宋濂目瞪口呆。

感情,刚刚的话白说。

如果不是因为刘泽还如此年轻,他定要以为这是个沙场老将!

从“射”术修行这事上来看,刘泽不像是初学者,倒像早就精通。

“老师,还请指出不足,教我射术真意。”刘泽这次是真的恭敬了。

但是宋濂却开始呵呵笑了,抚着胡须道:“不错嘛,你已经通过了我的全部考验,力量上很有天赋,只是欠缺一些实战经验,多练习练习,法术百步穿杨早晚可以精通!”

“至于‘驾驭神兽’这个法术……跟我移步,咱们换个地方我再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