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周期计划(1/1)
“对啊厚炜,你为何要在朝堂上给他们这般承诺?”
“虽然对咱们而言没什么约束力,但这承诺给出去终归是不太好。”
朱厚照也是好奇看向朱厚炜,他在朝堂上之时就想问了,但这一天事情一件件来的太快给忘了,弘治皇帝提起了他才再度想起来。
朱厚炜道:“因为近些年的战事确实频率太高了点。”
“父皇,哥。我们开战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隐患缔造一个远迈汉唐的大明。每一战都是有目的的,而不是为了战而战。”
“如果战争已经影响到了发展,不战对当前的大明更有利,那就应该果断停止不必要的战争。”
朱厚炜叹息一声:“虽然大明这些年发展很快,但摊子铺的太大依旧是件让人头疼的问题。”
“消息任命,对地方的考察,这种种凭现在的大明都难以兼顾到太大的地盘上。”
“再为了扩张而战,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最终的结果大概率便是复刻蒙古的结局,短暂辉煌后分崩离析。”
弘治皇帝、朱厚照沉默,在这个时代传讯技术依旧原始,道路交通虽然有了蒸汽机车但铺设也有限的很。
这问题要是放任不管,确实是个问题。
弘治皇帝看向朱厚炜:“蔚王你有什么打算?”
“父皇,这还不明显吗,搞研究搞发展啊。”
朱厚照对此倒是一点就通。
“克服粮食问题研制是依靠的新粮土豆、红薯以及研究密植技术发明促进粮食增产的肥料。”
“克服洪涝问题,我们搞了驱泥引河龙研制了水泥兴修了水利工程。”
“老天不下雨,我们研究了催雨弹。”
“太医院一群老御医吃干饭,我们......”
朱厚照滔滔不绝列举了一系列的例子,最终十分自信点给出了答案。
“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研究,直到研究出能解决它的东西来。”
说罢朱厚照看向朱厚炜:“厚炜,是这意思吧。”
“嗯。”
朱厚炜点点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院创立也有段时间了,许多立项的项目实际上都有所推进,只不过需要时间将它们彻底从概念、实验当中落地成为现实。”
“有了这些新落地的项目,许多看似为难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而三到五年,算是第一阶段的发展期吧。”
朱厚炜说着看向弘治皇帝:“父皇,其实儿臣是有个计划打算日后大明的发展按照周期性来进行规划。”
“比如说这五年先定下一个阶段性的目标,然后这五年的发展就朝着那个目标踏进。”
“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脚踏实地避免冒进给、激进。”
“而第一个五年,儿臣的打算是先将几个试验区的融合工作做好,再将镇国府下农业部的一些技术进行推广。”
“而且儿臣说句实话,土豆都已经出现这么多年了,但大明绝对还有许多地方是没有土豆的存在甚至底层百姓根本就不知道有一个如此高产的农作物。”
“除此之外,还有官吏之间的关系,儿臣也想进行一定的改革。”
弘治皇帝惊讶:“官吏改革?这你想怎么改?”
朱厚照见缝就能插针:“父皇,真正跟底层接触办事的,大多都是吏,朝廷选的那些举人、进士能写的文章,但十个里面八九个都是五谷不分、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货色。”
“一个只能停留在几本书里的人,父皇难道能指望他们落实朝廷的恩惠政策?”
“这......”
弘治皇帝沉默,他总感觉这臭小子在指桑骂槐。
因为他这个当爹的也差不多是他说的那种人!
“西山这几次科举走出来的人虽然不算多,但十几年来也不算少。”
“当初父皇将人交给儿臣安排后除了进了科学院的一批大部分都被儿臣下放下去历练了。”朱厚炜说道。
“而这下放他们许多人发现,就算他们在镇国书院已经是跟百姓们打成一片经历过专门教育的,但地方还是会有一些干实事的小吏在基层干事的能力不弱于他们。”
“甚至因为对地方的熟悉程度更高,他们在一些事情的办理上还能更有效率。”
“但任凭他们干的再好,他们永远都无法再向上有太多的奢望。”
“坐在县太爷上的家伙就算是个绣花枕头,只要他有功名,他就永远压这些干实事的人一头。”
“父皇,您觉得这样对大明真的有利吗?”
弘治皇帝蹙眉,明白了朱厚炜的意思,但正是因为知道其中的涉及,他才更加慎重。
“选吏为官,这种程度的变革不是开玩笑的。”
“它触动的,是天下士子的人心。”
朱厚照倒是不以为然:“早该动了。”
“父皇不知您听没听过一句话: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不动则病,病久则死;用之则利,不用则废。”
“这对制度进行改革跟看病是一样的。当发现了一处弊病如果不想着去进行优化去改善,等到时间久了,它就算只是个小问题也会酿成大灾祸。”
“不能忍受刮骨之痛,日后保不齐就会因此丧命。”
“况且,日后他们未必就不会想要选官为吏的制度。”
“毕竟弘治二十一年的科举,镇国书院再度霸榜,据说地方上都有人想要开设附加试的补习班了。”
朱厚照双手一摊:“要动,得主动牵着他们的鼻子走,执天下牛耳。”
弘治皇帝听着,内心的纠结程度不言而喻。
良久后他才再度眼神复杂的看向朱厚照、朱厚炜。
“你们俩这哪是打算安稳个三五年,这分明是打算在这三五年给文人世家挖大坑啊。”
新官制一旦推行,还不知天下读书人会有多么大的动荡呢......
“这算什么,还有士绅一体纳粮、税法改革等等许多点都还没说呢。”
“说出来怕吓死你。”
朱厚炜心中暗自嘀咕。
别看大明现在是愈发强盛,但不去动一些根本上的东西,它算能延长几十年上百年的辉煌也总有落幕的时候。
朱厚炜倒也不是不允许它落幕,但和平的树立一个变革、变法的意识让每一代的有志之士来改变弊端走向新时代总比日后内部流血动乱便宜了外面的家伙要好吧?
虽然这条路很难走,但朱厚炜觉得贵在尝试。
你不亲自走一走,怎么知道此路不通?
“稳一点,别动作太大。”
“厚照你也是个当爹的了,厚炜过几年也该娶妻生子了,做事要沉稳切记治大国如烹小鲜急不来。”
“然后......放手去干吧。”
“还有朕呢。”
弘治皇帝长叹一声,拍了拍两人的肩膀。
他愈发跟不上思路了。
且看这所谓的五年计划两人做的怎么样吧。
若是真能如他们预料般做的好,他也是时候退位让贤含饴弄孙了。
嗯......
想想怎么还有些寂寥。
弘治皇帝摇摇头,转身朝外走去。
不管了,去看宝贝大孙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