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打造龙国硅谷:只要目的正确,就应该做下去(1/1)

“古人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海峰,你的这个建议提的太及时,太重要了。”

张建设感慨万千。

科技兴城,打造发展软实力。

通过大量吸纳科研院所入住,提高滨城在国内省市地区当中的竞争实力。

一条条一项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陈海峰善于天马行空,做事情不拘一格。

换成其他人,就算想破脑子,也想不到这么妙的发展方针。

外商杰克以一台电冰箱九百五十美刀的价格,一共订购了十万台新型电冰箱。

单单是这一项,总金额已经逼近一个亿。

虽然交易的大头属于港资企业。

滨城当地依旧能通过加工,提供材料,获得一大笔资金。

更别说,后面还有一百万随身听。

两项交易,工业区管委会能够获利将近两千万美刀的。

刨除各项面的支出,纯利润一千一百二十万美刀。

按照80年的外汇兑换比例。

总金额一千六百万龙国币。

手里有了钱,张建设和陈海峰能干的事情一下子多了起来。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滨城的招商引资竞争力。

弥补地理位置带来的的先天不足。

打造科技之城的想法一旦得以

贯彻下去。

无论对现在的滨城,还是对未来,都将起到深远的帮助。

陈海峰的工业和科技发展并行的重要建议,无论从哪方面看,对于提升滨城整体竞争力,都是事关深远的良策。

陈海峰说道:“领导,只要市里始终如一的支持我,我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完成半导体行业的全产业链构建,实现产销一条龙的构想。”

“全国各个国有单位,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大型国有工厂,科研院所,乃至于最高科研机构科学院,能从直属部门得到的资金,数量越来越少。”

“自负盈亏,自己养活自己已经成为主基调,若非如此,别说我出面,就算您带着市府班子去无线电总厂商议联合建厂,他们也绝对不会给面子。”

听完这番话,张建设不由得哭笑不得。

再用辩证眼光看待问题这一点上,陈海峰已经练到家了。

国家勒紧裤腰带,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购买国外先进设备,引进各种高端技术。

必然会有一大批需要用钱的部门做出牺牲。

全国各地都要节衣缩食,为国家的建设提供支持。

别的单位和部门因为资金短缺怨声载道,陈海峰却从中发现了机

会。

身处云端的国字头单位,各领域顶级专家,因为资金问题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陈海峰抓住机会,由工业区出钱,吸引各个科研院所落户滨城。

放在以往,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到了今天,未必不能变成现实。

京城无线电总厂是国内半导体行业老大哥。

更是四机部亲儿子。

连他们都缺钱。

其他科研单位和涉及高精尖技术的工厂可想而知。

若不是资金短缺,京城无线电总厂怎么可能为一千万港币折腰?

张建设点燃一根烟,说道:“他们缺钱,咱们的工业区管委会,又有着充足的资金来源,呵呵呵,你小子的鬼点子,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陈海峰正色道:“领导,当着您的面,我说几句不太中听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打开国门,我们永远不知道和国外有多大的差距。”

“长期以来,我们的各项研究,几乎都属于闭门造车。”

“众所周知,一切的科学研究都不是单独存在,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产业链配合。”

“现代化的自动流水线,符合当今技术潮流的工业标准化,这些都是我们所欠缺的。”

“不论手段好与坏,只要目的是正确的

,我认为就应该做下去。”

张建设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这些话,的确不怎么中听。

但又不能不说,这是现实。

长期以来,张建设一直负责工业方面工作。

比其他的一把手更加清楚。

龙国的工业发展,整体规模丝毫不逊色国外。

但是在细节方面,又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特别是在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这方面,问题极为突显。

龙国从一穷二白,连螺丝钉都制造不出来,变成今时今日的工业规模。

产业工人居功至伟。

大量的七八级老师傅,手艺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八级工不仅是一个荣誉称号,更代表着现阶段的工业巅峰。

可是……

人的精度毕竟不能喝机械相比较。

即便是经验最丰富的八级工,手工制作的零配件,依旧无法做到一模一样。

存在着严重的公差问题。

而越是新进的设备,越需要高精度。

“放手去做吧。”

张建设掐灭香烟,语重心长的说道:“咱们的日子刚刚好过了一些,正是趁热打铁的时候。”

“尽你所能,将滨城工业区打造成和南方特区一南一北第二大工业特区。”

通过陈海峰一次次的

招商引资,滨城工业区发展已经走上正轨。

无论是管委会还是市府账面,资金都算是比较充裕。

有能力代替国家,养活科研单位的专家。

陈海峰感动道:“领导,有您这句话,我整个人动力十足,接下来时间里,我会前往全国各地,招揽科研技术人员。”

“通过他们的科学研究,提升滨城工业区的的整体科技竞争力,将滨城工业区打造成第二个硅谷。”

“硅谷?这是什么地方?”

张建设不解道。

“硅谷是米国的一个地名,属于米国的科技心脏。”

随后,陈海峰详细向张建设详细介绍,硅谷对于米国的重要性。

从四十年代开始,无数的米国科技企业,集中在硅谷落户生根。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硅谷俨然成为米国的科技圣地。

诞生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重要科研人才。

米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排名第一的经济体。

硅谷功不可没。

“可以这么说,没有硅谷的技术研发能力,就没有米国的今天。”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他们能做,我们同样也能做。”

聊着硅谷几十年来的发展,陈海峰心里又一次产生了急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