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市府担保,合作利弊(1/1)
“李厂长,咱们第一次见面,你对我有质疑,有猜测,不信任我,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换成我是你,也不会轻易相信一个二十多岁小伙子说的话。”
“不过,你可以不信任我,但绝对不能质疑我们当地进行经济改制的决心。”
陈海峰掷地有声的道:“如果我们当地没有破釜沉舟,大刀阔斧进行经济改制的决心,就不会建立经济工业区,更不会集中全市的水泥和钢筋,修筑一条从经济工业区通往火车站的标准公路。”
“另外,滨城的一号领导张建设同志,多次召开会议,重点强调供电问题。”
“其他地方可以断电,唯独工业区绝对不能断电,要有专人进行维护,哪怕是市府黑灯瞎火,也要保证工业区24小时灯火通明。”
“有些足以证明我们要学习南方,搞出的经济工业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商合作,一步步地增强经济实力,提高全市的生活水平。”
“话说回来,要达成这些目的,首先要生产出质量过硬,能让国内老百姓满意,让外商购买的尖端商品。”
“半导体芯片关乎着新型家电商品,能不能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工业区的初期发展是重点
扶植家电生产,抢占属于岛国的家电市场。”
“高等级的半导体芯片,属于区分家电性能的技术标杆。”
“我怎么搞到一千万港币,你不用管,总而言之,我所说的话每一句都是发自肺腑,没有半点玩笑意思。”
讲到这里,陈海峰话锋一转。
提起他对半导体行业的具体了解。
一千万港币,只是陈海峰能够的部分资金。
不代表陈海峰只能拿到一千万。
生产出高标准的半导体芯片,企业的规模必然不会小。
光刻机对于芯片,相当于数控基础对于工艺零配件,全部是核心关键。
只有先进的光刻机,才能生产出高精尖的高等级芯片。
由于光刻机过于娇贵,需要放在无尘车间,确保不会因为其他缘故产生故障。
单单是一个无尘车间的建造,花费资金可能就要超过百万。
国产半导体芯片的研究能力,其实不比国外差多少。
只是一直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
龙国长期受到两个超级大国的夹击,半导体产品很难出口创汇。
一般用在国内生产建设方面。
需要使用到半导体芯片的企业数量寥寥无几。
需求量不大,产能自然没有必要
提高。
按照计划经济形式,需要半导体芯片的企业,每年向上面交一份需求计划。
相关半导体企业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
直到最近两年国门打开,龙国购买了大量来自国外的先进设备和生产,对于半导体芯片的需求开始与日俱增。
特别是部队,许多武器升级项目都少不了芯片的帮助。
京城无线电总厂是国内最具规模的半导体企业。
但是生产出的高等级半导体芯片,很难为工厂实现经济效益。
不与陈海峰合作,京城无线电厂恐怕坚持不了多久。
等上几年,大量外国芯片涌入国内,将对国内半导体行业造成毁灭性的冲击。
“陈海峰,你先歇一下,容我仔细想想。”
李厂长脸色复杂地点燃一支香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过关于半导体的内容分析,陈海峰这即使不是专家,也绝对是半个行家。
系统内出了名的书呆子,技术专家林国忠亲自当中间人,将陈海峰领到这里无线电总厂,证明陈海峰的个人能力得到了林国忠认可。
不论陈海峰能不能如他所讲,拉到一千万的投资。
单说京城无线电厂现在的局面,确实已经到了朝不保夕的程度。
不和滨
城方面合作,继续保持现在的生产规模。
迟早有一天,职工们连工资都开不出来。
可要是合作的话……
每个细节都是大问题。
合作建立新型半导体企业,无线电总厂势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将一批技术专家,设备,原材料转移到滨城。
万一销量无法达到陈海峰所说的每年几百万枚,这些投入都会打水漂。
“老李,你是一厂之长,办事怎么这么磨叽了?”
林国忠有些焦躁的说道:“陈海峰同志已经将资金方面的问题揽下来,你们所需要负责的只有三件事情,材料,技术人员,相关设备,芯片能不能卖出去,陈海峰会帮你们想办法的。”
“林所长,你是技术专家,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事情,你不懂……”
李厂长无奈道。
事情要有这么简单,他何至于这么为难。
就在刚刚,李厂长已经拍板同意了。
说罢,李厂长叹了口气,解释道:“这么大的事情,首先要统一厂领导的态度,之后报给部里,还要和各家有需求的企业进行沟通,让他们理解我们现阶段要投资建立新厂,对他们的半导体芯片供应,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短缺。”
“
万一他们不理解,唉……”
李厂长狠狠地抽了两口烟。
跟林国忠这种书呆子说经营问题,即使将嘴皮子说烂,对方也未必能明白。
陈海峰说道:“如果我让当地一把手为我担保,李厂长这边的压力,是不是能减轻不少啊?”
“四机部领导去我们工业区进行调研视察,对工业区的发展……”
话未说完,林国忠马上帮腔,表示部里领导对工业区非常看重。
答应了陈海峰借调技术专家的请求。
还允许滨城工业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直接联系部里。
四机部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会给予滨城工业区最大的扶植。
“你真能够说服你们当地的一把手,给你做担保?”
李厂长不确定的问道。
陈海峰话不多说,拿起桌上电话。
在接线员的协助下,电话直接打到了张建设的办公室。
几分钟后,陈海峰将话筒冲向李厂长,说道:“李厂长,张领导要和你通话。”
李厂长整个人都是懵的。
陈海峰和张建设之间的通话内容,李厂长听了个大概。
没有想到身为滨城一把手的张建设,竟然对陈海峰的想法百依百顺。
俨然达到言听计从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