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港城的数控机床(1/1)

时间马上就要进入到二月。

而到了二月份,张建设将会成为滨城的一把手。

随着张建设的步步高升,陈海峰的话语权和能做的事情,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去年,张建设和陈海峰商议对滨城一座军工厂的旧址进行改造建设。

将这里全部推平,效仿南方建立新型工业区。

周德龙投资建设的工厂,将会在这里拔地而起。

估计到了三月份,陈海峰就该返回内地。

必须在一个月内,将摩托车的后续问题,全部安排下来。

“陈先生,你怎么了?”

陈海峰嘴里喃喃自语,一直说着摩托车生产几个字,周德龙心里有了个想法。

“没什么,咱们继续往下谈。”

周德龙主动说道:“陈先生应该是担心离开以后,摩托车生产线的问题吧?如果你信得过我,我倒是有一个解决的办法。”

“哦?”

陈海峰饶有兴趣的说道:“你有什么解决办法。”

“当地一家机械厂正在出售部分股份,如果您有兴趣的话,我可以用极低的价格,代替您入股这家机械厂。”

“我相信以您的本事,很快就能将这家机械厂,变成摩托车生产厂,机械厂里边各种设备,或许都能派上用场

。”

陈海峰多次这里的提过未来的工业发展。

数控机床是工业发展的核心。

而周德龙口中的机械厂,正好有数控机床,而且是最先进的数控机床。

“还有这种事情!”

陈海峰表情诧异地说道:“这家机械厂叫什么名字?”

“繁盛机械厂。”

见陈海峰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周德龙从头讲起。

自从跟了陈海峰,周德龙开始对有关工业和电子产业方面的事情上心。

除了看书加强自己对这方面的了解,他还会时刻留心港城当地各种工业新闻。

繁盛机械厂老板孙繁盛,去年向岛国一家企业下了数控机床订单。

随着一台先进的数控机床到货,港城机械圈子里马上就传开了。

就在孙繁盛准备利用新型数控机床,大干一场之际,噩耗砸了过来。

依托数控机床,孙繁盛紧接着开始招兵买马。

花大价钱,雇了多位外国机械工程师。

又向岛国购买了其他设备。

各种大动作不断的孙繁盛,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

他的工厂资金,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程度。

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技术实力,孙繁盛的机械厂,都称得上是港城机械公司中,数一数二的存在

然而手头没有多余的流动资金,就无法购买材料,研发新项目。

银行从来都是雨天收伞,晴天送伞。

港城是个商业社会,做什么事情都以利益为先。

买买买,丝毫不考虑厂里资金现状。

身边朋友拒绝向孙繁盛借款。

掌握着另外一部分股份的孙繁盛大哥孙繁荣,不同意将工厂抵押给银行。

不抵押工厂,孙繁盛就没钱继续进行研究。

孙繁盛本人又不敢轻易招惹地下钱庄。

决定放出一部分手里股份,通过股份换取资金。

周德龙的意思很简单。

将有意购买股份的人全部拦住。

一点点逼迫孙繁盛走向绝境。

等到孙繁盛走投无路,周德龙出面低价购买股份。

“你先等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海峰打断周德龙的讲述,找出一个档案袋。

无论做什么事,陈海峰都会进行多手准备。

走访当地机械公司之前,陈海峰做了大量功课。

从档案袋里找出关于繁盛机械厂的资料。

上面清楚地记录着,繁盛机械厂的人员,技术,各种生产机械。

机械厂老板孙繁盛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认为现在的机械加工生意,通通被岛国抢走。

自家机械厂想要发

展,就必须另辟蹊径。

将注意力放在了家电领域。

试图研究出家用电冰箱。

掌握家用电冰箱的全部制造技术,依托机械厂进行生产。

至于机械厂里的生产设备,品质也是相当不错。

拥有进行各种基础机械加工的设备。

不但能做模具,还能做齿轮与链条。

原本一片的大号的局面,因为孙繁盛的过度冒进陷入危机。

不顾工厂实际资金情况,购买数控机床,高薪聘请外国工程师。

一切都是为了电冰箱项目。

对于港城企业来说,破产比家常便饭还要常见。

每天都有大量企业破产,也会有大量企业出现。

根据周德龙的分析,孙繁盛急于冒进的下场必然是破产。

借给他钱过关,等于是打水漂。

“陈先生,你有兴趣吗?”

周德龙问道。

陈海峰淡笑道:“别的没兴趣,对他的想法很有兴趣。”

要制造与岛国相媲美的家用电冰箱,必须解决一个首要问题。

压缩机问题。

发动机是摩托车的心脏,压缩机则是冰箱的心脏。

无论是发动机还是压缩机,运用领域都是十分的广泛。

压缩机又分为家用压缩机和工业压缩机。

发动机不

但能用在摩托车,汽车,还能用在船舶,飞机,航天火箭上面。

压缩机的领域同样广泛。

“周大哥,明天你联系一下孙繁盛,就算你有意购买他的部分股权,看看他是什么反应。”

说完,陈海峰沉默了几秒钟。

“明天咱们一块去见见他。”

生产摩托车需要的设备已经在采购当中,如果陈海峰拿下这家机械厂,倒是可以让他的计划事半功倍。

孙繁盛要做家用电冰箱,为了这个想法雇用了多名外国工程师。

又购买了先进数控机床。

证明孙繁盛是一名技术型老板。

一个既懂家电,又懂机械的人,或许能代替陈海峰协调摩托车生产方面的工作。

仔细算算,陈海峰手里能够动用的钱,大概还有两千万港币。

其中一部分来自股市。

另一部分来自鬼佬对远大钢铁厂的赔偿。

孙繁盛的机械厂,市值约在一千二百万。

用两千万资金买控股权是绰绰有余。

港城的机械工业不发达,不代表荒地里开不出美丽的鲜花。

越是不大发,陈海峰越有机会大做文章。

别人不看好孙繁盛的机械厂。

殊不知这家机械厂,等于给陈海峰打开了数控机床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