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倍违约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1)

“陈先生请留步!”

詹姆斯快走两步,挡在门前,小心翼翼的说道:“陈先生稍等。”

“如果与你们签订合同的那个人,因为资金出现问题,所以才选择消失。”

“找到他以后,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

陈海峰从谢家华手里拿过合同,玩味道:“当然是按照合同,支付违约金进行赔偿。”

“合同虽是谢先生签的,但现在我是公司大股东,包老板是二股东。”

“合同内容代表着公司利益,身为一号股东,我必须为整个公司负责,如果换作你是我,这件事情,难道就这么算了?”

詹姆斯紧张的满头大汗。

如果他是陈海峰,绝对要赶尽杀绝。

陈海峰这么说,无非是让自己的明白。

必须为这件事情付出代价。

“詹姆斯先生不用为难,更不用强迫自己帮忙,大不了我拉下脸,去请包老板帮忙。”

“我想包老板应该不会拒绝我的小小请求。”

此话一出,詹姆斯感觉裤裆潮湿。

一旦包老板出手调查这件事。

无论詹姆斯的手下人跑到哪里避难,即使是天涯海角,包老板也有能力将这个人抓回来。

届时。

等待詹姆斯的必将是身败名裂。

“陈

先生,您能不能给我几天时间,我保证,发动所有人手去找他。”

詹姆斯要是还听不懂陈海峰的意思,也就白活了这么多年。

委婉表达了自己知道错了。

求陈海峰给几天时间,让他安排人去找客户。

实则是求陈海峰宽限时日。

詹姆斯才能把钱筹集。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詹姆斯对这句话有了最为深刻的体会。

同时,更是付出了惨重的学费。

担心谢军华死的不够快,詹姆斯示意手下在违约金一栏,写了十倍赔偿。

无论甲方还是乙方,一旦违约,要向对方支付原本价款十倍,也就是一千五百万。

“七天如何?”

“好……好吧。”

送走陈海峰和谢军华,詹姆斯的精气神,像是被人在一瞬间抽空。

毫无力气地瘫坐在地上。

苦心经营多年,如今直接被打回原形。

“哈哈哈……陈先生,您有没有看到鬼佬的那副丑态,吓得都尿裤子了。”

离开詹姆斯的公司,谢军华看什么都是那么的顺眼。

压抑在心里许久的阴霾,在一瞬间消失无踪。

陈海峰淡淡道:“这就叫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做了亏心事,就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惨痛代价。

“对,惨痛的代价!”

谢军华恨恨道。

钢铁厂办公室,周德龙看到陈海峰和谢军华回来,立刻起身问好。

陈海峰点点头,说道:“大概下周四,我就会返回内地。”

“我想再过一段时间,李超人会对和黄记展开收购。”

“消息正式公布,立刻抛掉手里的全部股票,千万不要贪。”

“等我吩咐,我安排你进入内地进行投资。”

对于股市,陈海峰只能说是一知半解。

所有的了解,全部来自某人为李超人写的自传。

万一周德龙贪心不足,事情很可能会发生变化。

交代完周德龙该做的事情,陈海峰又将目光看向谢军华。

谢军华说道:“陈先生请吩咐,凡是您说的,我都会牢记在心。”

“守好钢铁厂,遇到事情和周先生商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旦你们都解决不了,可以给我打电话。”

陈海峰想了想,拿起纸笔写了一个电话号码。

如果找陈海峰。就将电话打到滨城工业办公室,秘书处。

身份是港商,想和陈海峰聊一聊,订购方便筷子的事情。

留在当地的最后一件事,自然是等詹姆斯上门还钱。

第六天,詹姆斯找到陈海峰。

不敢有任何隐瞒

实话实说,一切事端都是他搞出来的。

跪在地上哀求陈海峰放他一马。

一千五百万港币的违约金,詹姆斯实在拿不出。

愿意用五倍价格获得原谅。

最后,赔偿价被定在八百七十万。

一次性榨干詹姆斯手里所有流动资金。

……

“回去吧,不要送了。”

口岸边检站,陈海峰笑着向众人挥手告别。

前方停着多辆汽车。

得知陈海峰今日返回内地,谢军华,周德龙开车过来送他。

李超人和包老板,分别派贴身助理代表他们,过来送陈海峰一程。

告别众人,陈海峰拎着一只硕大的皮箱走进边检站。

重新回到内地,陈海峰多少有点不适应。

几个小时前,身处高楼大厦林立的港城。

如今回到缓步发展的国内。

反差确实有点大。

“陈海峰同志,欢迎回家。”

得知陈海峰回来,李主任马上来到招待所。

看着穿着西服,脚踩皮鞋,拎着皮箱的陈海峰,李主任揉了揉眼睛。

乍一看到,还以为是港商。

“来来来,先喝口水。”

李主任拿起暖瓶,给陈海峰倒了一杯开水。

“陈海峰同志,你这次去港城收获怎么样?”

“不瞒

李主任,收获都在这里。”

陈海峰拍拍手边皮箱。

以为里边装着从港城购买来的技术书籍,李主任没做过多关注。

问起这次去港城,找没有找到创汇商机。

“我正要跟你说这件事。”

有关棺材出口的事情,陈海峰已经和杰克谈妥了。

回到滨城,陈海峰会安排市木器厂和青山日用品厂,各自派出一部分技术骨干,进行这方面的攻关研究。

另外在杰克的介绍下,陈海峰认识了一名想要来国内投资的港商周德龙。

“来国内投资……”

李主任眉头一皱道:“你说的投资,是在咱们国内建厂?”

陈海峰说道:“这件事情兹事体大,我打算尽快回去,和张主任亲自汇报。”

“陈海峰同志,这件事情最好从长计议。”

李主任双手背后,来回走了几步。

“最近几年,国家一直鼓励各国有工厂,省市地区各显其能与外商接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一份贡献,但是主要方针体现在向国外出口商品,让港商在内地建厂,恐怕会阻力巨大。”

想了想。

李主任劝陈海峰放弃这个想法。

相比于投资带来的利益,麻烦会更大。

搞不会,会被戴上无数的大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