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驻城办事处选址(1/1)
这次进城,陈海峰要租的不是普通的房子。
必须同时满足多个条件。
足够僻静,少人过去。
其次,要有电。
陈海峰打算拿出全部家底,购买一台破旧的机床。
利用办事处给自己干死活。
生产市面紧缺的工业品。
只要机床没有彻底报废,他就有办法修复。
从小到大,一步步地积攒资金。
有日用品厂厂长这个头衔,许多事情都能变得方便不少。
当然。
身为厂长,陈海峰不可能一直留在滨城。
自己不在这段时间,必须有一个知根知底,值得相信的人帮忙守着这份产业。
筹建办事处是陈海峰的主意。
理由是引来外商,要有一个像样的接待条件。
不论是青山大队还是公社所在的镇上,环境都是一个德性。
脏乱差,不忍直视。
让外商去这种地方考察,生意百分百做不成。
知道岛国人挑剔,公社高主任和老岳父王老栓,都没什么反对意见。
批了一笔钱,安排陈海峰进城找房子。
黄颖说道:“海峰,等到机床和其他材料到齐,你打算生产什么产品,能不能先跟我们说说?”
“我也好提前有个准备,跟王磊商量怎么把东西卖出去。”
陈海峰不紧不慢地说道:
“电风扇。”
“电风扇?好主意!”
对于陈海峰打算偷偷制造电风扇的想法,黄颖举双手赞成。
别看现在还是寒冬腊月,距离夏天也没几个月了。
电风扇和收录机一样,都是工业品。
也需要工业票。
租赁房子,私下购买机床,寻找材料,这些都需要时间。
外加陈海峰还要负责青山大队的集体企业。
里外里算一算。
一切稳定下来,差不多也到夏天了。
陈海峰看着后面桌子上的日历牌,笑道:“黄颖,张君,你不妨猜猜,到了夏天,最需要电风扇的人,是哪一类人?”
张君白了陈海峰一眼,说道:“你这不是对牛弹琴嘛,我要是能猜到,也不至于为结婚彩礼的事情发愁……”
“张君,你别说话。”
黄颖打断张君的抱怨,跟着看向日历牌。
“我知道了!”
下一秒,黄颖脱口而出道:“家里有孩子打算参加高考的父母。”
“聪明。”
陈海峰竖起大拇指,调侃张君娶到黄颖这么聪明的媳妇,没事就偷着乐吧。
张君嘿嘿傻笑,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黄颖钦佩地说道:“海峰,你真是天生做生意的材料。”
“我怎么就没想到,他们是最佳的买家。”
“今年高
考时间不同于去年,听我爸说,将会在夏天开始。”
“为了让自家孩子安心复习考大学,他们的父母肯定会想方设法,搞到一台电风扇。”
这一次,黄颖对陈海峰的脑筋佩服到了极点。
谁能想到,陈海峰会将主意打到考生父母身上。
77年,龙国重新恢复高考。
考试时间是一年中最冷的十二月份。
据说今年的时间,会在六七月份。
考上大学等于一步登天,改运换命。
凡是家里有点条件的父母,肯定会给孩子提供一个最好的学习环境。
电风扇这东西,决定是紧俏货。
黄颖在百货商店上班,最清楚什么东西紧俏。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工业票不好弄。
“这一次的电风扇,我只打算造一百台,数量如果太多,会引起注意的。”
陈海峰先给二人打了一针预防针。
刚开始搞私活,动作绝对不能太大。
如果一下子,市面出现大量的电风扇,必然会引起怀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等到让日用品厂走上正轨,打开出口渠道。
陈海峰手里的权力,必然会进一步加大。
到了那个时候,才是大展宏图的最佳机会。
“我懂,悄悄地进村,开枪地不要。”
张君不失时机地插科打诨,蹦出一句知
名电影台词。
屋内顿时响起欢声笑语。
一顿饭吃到半夜。
架不住夫妇二人的挽救,陈海峰留在张君的新家休息。
靠着老丈人的关系,又加上张君浑不懔的蛮劲。
让他死缠烂打,从五金厂搞到一套职工住房。
面积大约五十平米,一室一厅一卫。
外加一个阳台。
面积不大。
内部各种家具家电,放在七十年代,绝对称得上奢华。
隔天,张君将陈海峰带到五金厂厂区后面。
街道对面,耸立着一栋破破烂烂的三层小楼。
玻璃全部不翼而飞,内部各种生活垃圾。
“海峰,这栋楼原来是五金厂的职工医院,后面是配药房和仓库。”
“你觉得怎么样?”
走进楼里,张君如数家珍地向陈海峰介绍着里面的情况。
一楼是接诊室,药房,输液室。
二楼是病房,三楼属于办公区。
随便走进一间房间,陈海峰挑起眉头。
右手边的墙壁上面,分布着无数的孔洞。
孔洞差不多有小拇指左右粗细。
“这是……弹孔?”
陈海峰回头问道。
张君点点头,抬手多了一个开枪的手势。
“怪不得这么大的地方,会一直空置着。”
陈海峰叹了口气。
这是既是医院。
更是一处曾
经的武斗战场。
墙上遍布弹孔,可想战斗之激烈。
“我们厂附近符合你要求的地方,也就是这里了。”
“绝对的清静,平常有人路过都会加速离开,唯恐触了霉头。”
张君耸耸肩膀,玩笑道:“除了投机倒把,挖公家的墙角,你貌似没干别的亏心事,不会和那些人一样,也疑神疑鬼吧?”
“租金多少?”
陈海峰问道。
“每月一百。”
随后,张君又开始介绍这里的优势。
医院
将机床放到这里,启动的声音能被墙壁阻隔不少。
加上凶名赫赫。
周围除了五金厂,再没有其他的住户。
稍微打扫一下,将地下室当成车间。
楼上弄成办公区,绝对体面气派。
唯一的问题是,这里的水电供应停了好多年。
需要陈海峰自己想办法。
说服五金厂重新接上。
“就是这里了。”
怎么说服王老栓和张建设,同意自己租下这里。
陈海峰心里已经有了方案。
广交会不但对陈海峰是个机会。
对于滨城,又何尝不是呢。
当地有资格参加广交会的企业,唯有滨机厂一家。
滨机厂又是部属于企业。
和滨城当地关系不大。
拉到的客商,是不会介绍给滨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