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9章 开垦农田,撑死胆大的(1/1)

“第二点,开垦农田!”

朱童蒙也不再卖关,继续道:“卫拉特四部并不是单一的游牧民族,

他们很清楚单一游牧经济的脆弱性,为了支撑军队的扩张和对外的战争他们有意识地、系统地发展了农业。

但是耕地的主要劳动力不是卫拉特蒙古人自己,而是他们从周边掠夺过来的。

诸如拥有精湛的农业技术和水利(坎儿井)知识的叶尔羌人,中亚人以及被俘的汉、满等民族的士兵和工匠

所以诸位从新源那边过来,一路上就会发现有不少地方都开垦出了耕地,估摸着不足三十万亩以及不足二十万亩的丘陵地带种植果树等。”

说到这里,朱童蒙话锋一转,看向众人:“诸位认为,伊犁河谷内大概能开出多少耕地?我说的是在不影响游牧的基础上。”

“一百万亩?”

“百十万亩?”

“一百五十万亩,最多了!”

“伊犁河谷虽然大,但却是三山夹两谷的,又不能影响游牧,估摸着两百亩是极限了。”

……

众将纷纷开口后,孙应元看向洪承畴:“大将军,您认为多少?”

洪承畴微微思索了几息,直接道:“五百万亩……甚至一千万到两千万亩。”

嘶……

众人倒吸了口凉气,满眼震惊的看着洪承畴。

他们猜两百万亩就算是壮着胆子了,结果大将军这里直接翻了个十倍。

看着众人目光,洪承畴笑道:“耕地多少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有多少能耕种的百姓;二是有没有利益可图;三是取决于什么目的;

耕种的百姓,如果从内地迁十万百姓,撑死了也就是五十万到百万亩,加上会耕种的牧民也就是一百五十万亩左右;

利益,如果说耕种产生的价值没有放牧高,那么即便是朝廷免费提供农具、种子、技术等等也没有牧民会耕种。

按照统计,贫困牧民人均低于三头,生活将会极其困难,五头是一个阈值,低于是贫困,高于则是自给自足能抵御灾荒。

部落首领、台吉等贵族人均拥有牲畜可达数百甚至数千羊。

一头成年健康的羊,可产奶约八十到一百二十斤,可制作艾日格(酸奶)、比什拉克(奶酪)、沙尔托斯(奶油、黄油)等等;

其次则是羊毛,一年修剪一到两次,大概在五到十斤之间,可制作成毡房、衣服、绳索等等;

第三则是粪便,这是燃料,这是做饭、取暖的主要来源,一年产生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第四则是洋仔,一头成年健康的羊一年可产一到两头羊羔,这是游牧民族增加财富的根本;

最后则是肉与油脂,但这是一次性消耗,非必要时刻,一般不大可能会宰杀。

总得算下来,一头健康成年羊一年的产值根据丰年和灾年大概是半两到一两半之间。

如果耕种产生的价值高于游牧,那耕地的牧民增加,牛羊等减少,耕地增加,反之则减少。

最后则是取决于什么目的,这一点朱总兵一会儿会讲的。”

“大将军英明!”

朱童蒙听洪承畴这么说,立刻就知道了洪承畴已经猜出了他这么做的主要目的了,当即朝着洪承畴拱了拱手。

众人听得正入迷,结果两人在打哑谜,众人好一通着急。

“诸位莫着急,等我将耕地这一块说了再揭晓大将军的最后一个说法!”

朱童蒙朝着众人拱了拱手:“伊犁河谷呈喇叭状,东西长七百余里、南北平均宽度两百八十里,总面积在五万六千平方千米。

目前卫拉特主要聚集在十个地方,诸如新源、巩留、特克斯、伊宁等等,

新源位于巩乃斯河河谷地带,是伊犁河谷的东大门,地形以河谷草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较为开阔,那拉提草原的核心区域就位于该县。

巩留,地处伊犁河上游南侧,特克斯河与巩乃斯河交汇处附近,南部为天山山区,北部为河谷平原。

特克斯,典型的高山盆地地貌,南部和北部为高山,中部是平坦肥沃的河谷草原;

伊宁市,伊犁河谷中心地带,地势平坦,完全是冲积平原地貌;

……。”

足足一炷香的功夫,朱童蒙将伊犁河谷内卫拉特四部十处驻地的地形地貌给讲述了一遍。

这些都是这一路行军时大玉兹的叶斯穆汗给出的详细描述。

“如果想开发,在保留几大草原的基础上,至少能开垦出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亩之间。”

我艹……

众人再次被震惊了,连洪承畴都微微的错愕。

洪承畴在他们猜测的基础上翻了十倍,没想到朱童蒙在洪承畴的基础再次增加了一倍,而且是有理有据,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伊犁河谷主食类以大麦、小麦、糜子、谷子为主,经济作物以榨油的亚麻和以布料为主的胡麻,最后则是各种瓜果和蔬菜等等。

主食类的亩产在五十到一百斤之间,甚至更低,亩产少就导致这些主食类的金贵,多供于汗庭、寺院、驻军和极少数精英。

产量少也没有在市面上形成流通,所以也没有稳定的市场价格,但正常情况下,一石粮食至少需要一头羊、甚至更多,也就是说两到三亩耕地的产出才能换一头羊。

大明北方粟麦大约在一百五十到三百斤之间,一亩地可以换两头羊,农业技术的引进,哪怕是大面积种植,粮价下降,一亩地产出也能换一头半左右。

其次,耕种只是一方面,其余时间还能做做手工等等,依旧能赚到一些银子,而放牧春上冬下,来回几千里,并不比耕种轻松。

基于产量和价格、劳累程度,只要朝廷引进技术和扶持,那么就会有大量的牧民愿意放弃放牧转到耕种上面来。”

说到这里,朱童蒙看向众人:“在一个地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平日里还能做做手工赚点银子,一年大概能赚十到十二两,

另一个则是来回转场三五千里地,居无定所,危险,一年大概就是七八两,你们会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