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章 救灾(1/1)
又五日,四皇子一行终于能上路了,而这时,童州已是一片汪洋!
仅仅一天时间,四道八百里加急的折子便送到京城,童州水患、余州水患,白县显县危矣!
童州真的发生水患了!
永嘉帝问道:“四皇子现在何处?”
按照出城的时间推算,四皇子和工部的人早在十日前就应该已经到达童州。
刘公公忙道:“四殿下前几天病了,如今还在衍州。”
“衍州?为何还在衍州?”永嘉帝暴怒,命人取来舆图。
衍州距离童州已经不远,正常情况下只有两三日的路程,然而四皇子这一病,时间便拖延了,先是童州一带大雨倾盆,道路难行,接着洪水泛滥,衍州到童州的官道上,一座桥发生断裂,现在衍州的人过不去,童州的人也过不来。
工部尚书脸色不好,他也没有想到四皇子一行竟然还在路上。
而且他也接到属下送回京城的信了,原本只应在衍州停留一夜,是四皇子好奇那什么曹仙子,因此才多停留了两日,结果喝了不干净的水,一行人上吐下泄,四皇子更是下不了床,耽误的结果就是童州大雨,接着便是洪水滔滔。
说白了,这和他们工部没有一点关系,要怪就只能怪四皇子一人。
工部尚书二话不说,就参了四皇子一本。
别说什么皇子参不得,生死关头,这口黑锅谁也不想替他背。
冯恪把握时机,立刻跟上,于是四皇子还在官驿里转圈圈,参他的折子已经一筐筐抬进御书房。
就连萧真也没有想到,上一世,五皇子是在水灾发生之后到达童州,而这一世,他提前预警,四皇子也是提前出京,直到水灾发生,人还在路上。
隔了一世,提前预警,换了一位皇子,可是事情的发展却还是一样的。
好在这一世,多了他和赵时晴,童州四地的百姓十之六七抢在水灾之前前往高平。
是的,十之六七,还有三四成的人没有离开,或者是不想走,不愿走,也或者是走不了。
比如今天刚到山上的祖孙三人,儿子在外地做生意,家中只有婆婆和正在坐月子的儿媳,街坊全都走了,她们走不了,赵时晴撑船出去时,恰好遇到她们,把人带到山上。
“萧公子呢?又下山了?”赵时晴问道。
秀秀点点头:“嗯,许乐上山见过萧公子后,他们便一起走了。”
自从上山之后,萧真便彻底摘下了他的假脸,一是每天都在淋雨,假脸糊在脸上很难受,二来这也在他的计划之中。
现在没有什么甄大公子,他是萧公子。
赵时晴像往常一样,先去了后面的客栈,山上以前虽然也有能住人的房舍,但是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间而已,现在的客栈是萧真和赵时晴到了之后,临时搭建的,时间有限,还没有完全干透便住了进去,屋顶盖了油布,倒是没有漏雨的情况。
一股艾草的味道扑面而来,这些艾草连同大量的生石灰都是抢在大雨到来之前运上山的,如今派上了用场。
“二小姐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几个小姑娘闻声跑了过来。
“二小姐,刚来的那一家已经安顿好了,她家的小宝宝好可爱。”
“小宝宝还会吐泡泡呢。”
说话的是一对小姐妹,赵时晴认识她们,她们是郝老夫人的外孙女,自从在山上安顿下来,祖孙三人便自发地帮忙照顾新来的女眷。
赵时晴摸摸妹妹的小脑袋,问道:“今天有人吵架闹别扭吗?”
姐姐想了想,说道:“就是李婶子,今天开饭时,把她的孙子带到这边来,还抢小花的鸡蛋吃,我外婆说了她,她就骂我外婆,还说小花是是赔钱货,不配吃鸡蛋。”
山上物资有限,怀孕和正在奶娃娃的妇人,以及七岁以下的孩子,每人每天有一个鸡蛋或者一根肉干,其他人没有。
赵时晴记得那个李婶子,是个很泼辣的妇人,刚来的第一天,听说女眷住的条件比前面男人住的要好上许多,她就要求和孙子住在一起,但是男女分住是山上的规矩,而她的孙子已经十二岁,自是不能住到女眷这里,她便大吵大闹,凌波过去呵斥,说再吵就滚下山去,她这才罢休。
赵时晴问道:“她孙子现在在哪儿?”
话音刚落,便听到一间屋子里传来小女娃的哭声,小姐姐指着那间屋子说道:“李婶子的孙子还在那里呢。”
赵时晴快步走过去,屋门开着,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孩子正在得意洋洋地啃着抢来的肉干,被抢的是个四五岁的小女娃,此时正被一个妇人搂在怀里,哭得伤心。
看到赵时晴进来,李婶子非但没有半分愧疚,反而一脸自豪,她家孙子多有本事!
至于这位赵二小姐,李婶子可没有放在眼里,心善的人全都好欺负,再说,就是一个小姑娘而已。
赵时晴的眼睛眯了眯,肉干和鸡蛋一样,都是给孕产妇和小孩子补充营养的,李婶子的孙子先是抢了一个孩子的鸡蛋,现在又抢另一个孩子的肉干。
原本这都是小事,赵时晴不用管的,但是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演变成大事,更何况,萧真梦里的那一世,山上混进了坏人,杀了茶馆东家全家,所以赵时晴从开始就让人留意,有问题要立刻解决。
对于李婶子这种人,没有必要理论,因为这种人根本不讲道理。
“凌波,把这对祖孙扔出去,这里容不下他们了!”
话音未落,凌波便一个箭步冲上来,拖起那个和她差不多高的男孩子便往外走,李婶子没想到赵时晴二话不说就让人拖她孙子,尖叫着扑上来抢孙子:“耀祖,你这个赔钱货,快把我家耀祖放下!”
赵时晴见状,伸手扣住李婶子肩头:“你和你家耀祖一起出去!”
主仆二人把这对祖孙拖出客栈,山上虽然没有被水淹,但也到处泥泞,祖孙二人被扔在一片空地上,片刻之后,李婶子的儿子也被拖了出来。
赵时晴看着这一家三口,目光冷冷,来这里的每一家都有详细登记,这家人是看到有人上山,也跟着一起上来的,当时登记的是大河村人,听说有水灾,便进城投奔亲戚,没找到亲戚,又被大雨困在城中。
当时没觉得有什么,现在赵时晴却起了疑心。
她看向李婶子的儿子李大柱:“你妻子呢?”
李大柱正在呼呼大睡就被人拖出来,现在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死,死了!”
赵时晴又问:“你只有一个孩子?”
这孩子已经十二岁,除非孩子很小时母亲就死了,而李大柱一直没有续弦,否则鲜少有这种情况,大多都会还有弟弟妹妹。
李大柱目光躲闪,下意识去看李婶子:“对,对,只有一个。”
赵时晴又看向李耀祖:“你娘呢,不说实话,我就把你从山上扔下去!”
李耀祖长这么大,受到最大的惊吓就是刚刚被像死狗一样从屋里拖出来,他吓得躲到李婶子身后,小声说道:“我娘,我娘被,被卖了。”
李婶子忙道:“没有的事,那个贱人早就死了。”
赵时晴冷笑:“是死还是被卖,说实话!”
说着,她抽出佩剑,抵在李大柱胸前。
李大柱吓得咽了咽口水:“和我没关系,都是我娘的主意,她说那贱人生那两个丫头时坏了身子,不能再生了,留着也没用,就和两个丫头一起打包卖了。”
赵时晴:“丫头?你还有两个女儿?”
没等李大柱开口,李婶子就喊道:“逃难不用钱的吗?不卖掉那两个赔钱货哪来的钱?那贱人拦着不让卖,那就连她一起卖,不下蛋的老母鸡留着有什么用?”
赵时晴:“难怪别人逃难你们却进城,你们进城不是投靠亲戚,而是来卖老婆和女儿的?我呸,是哪个不长眼的把这三个畜生带上山的?”
两名护卫面红耳赤地走出来,他们不仅把这一家三口带上山,那个耀祖还是他们抬上来的,原来是想抬李婶子,可是李婶子让他们抬耀祖,他们没办法,只好抬了。
赵时晴面色阴沉:“你们怎么把他们带上来,再怎么把他们弄下去!我眼里容不下沙子,这种遇事先卖妻女的畜生,不配收留!”
李大柱这时也反应过来,他指着李婶子大喊:“这都是我娘的主意,和我没有关系!我不要下山,不要下山!”
两名护卫过来拖人,李耀祖躲在李婶子身后:“我爹说了,这都是我奶的主意,你们把我奶扔下去,不要扔我!”
......
看着这一家三口的丑态,赵时晴又好气又好笑,也不知那母子三人被卖到何处,这种时候还要买人的,多半是想趁机压价的,不会是什么好去处。
那一家三口被带走,围观的人群默默散开了,有人觉得解气,还有人却不以为然。
“这位赵二小姐做得太过了,听说起因就是那个李耀祖抢了其他孩子的吃食,她这是借题发挥吧,是不是觉得山上的人太多了?如果不是,那就是心胸狭窄,容不下人。”
“嘘,快别说了,你也想被赶下山吗?”
这些窃窃私语,赵时晴很快就知道了,她没有在意,她今天这样做,一定会有圣母心发作的人认为她做得不对,但是她不觉得自己做错了,重来一次,她还会这样做。
萧真很晚才回到山上,棚子里一灯如豆,赵时晴还在等着他。
“咦,你怎么还没去睡?”萧真柔声问道。
赵时晴:“担心你被洪水冲走。”
萧真微笑:“我福大命大,冲不走的。”
“你去哪儿了?”赵时晴问道。
“我和衙役们去抢险救人了,今天在找到了几十人,临时被安顿在黄家的一处宅子里,那里地势较高,暂时没有危险,黄家已经去了高平,临走时将这宅子借给了衙门。钱知州就躲在那里。”
赵时晴给逗乐了,差点把钱知州给忘了,没想到他竟然自己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
赵时晴说了今天把李家三口赶走的事,萧真说道:“之前那伙人聚集的地方已经被水淹了,那伙人不知所终,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很可能混在灾民当中,最近上山的人要仔细盘查,还有,你不要下山了,就留在山上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鬼才知道今天下山后看到漂起的浮尸时,他心里是什么滋味。
那当中就有年轻女子!
赵时晴知道萧真是在关心她,柔情蜜意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也是干巴巴的。
“好,我知道了,明天开始,我就留在山上。”
“山上也要注意安全,去哪里都要带上护卫。”
......
两天后,大雨终于停了,但是山下的洪水并没有退去,而此时的高平城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从童州四地逃难来的灾民,已经安顿下来。
有亲戚的去投靠亲戚,有钱的买屋子买地,没钱的则根据衙门的分派,领了救济粮,跟着里正去了村里,还有的选择去开荒,对于这些新成立的村子,衙门不但有救济粮,还有农具,另外,等到耕种的时候,还能到衙门领种子。
农民们不能没有土地,原本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还有不舍,可是现在得知不但谁开荒就是谁的,而且还能领一年的种子,大家都很高兴,干劲十足,恨不能立刻就冲到目的地,挥汗如雨大干一场。
与此同时,一个名字也在灾民之中流传开来。
观月公子!
不但救济粮是观月公子捐助的,甚至就连买农具和种子的银子也是观月公子出的。
大善人啊,这是大善人!
百姓当中有人见到过观月公子。
“是一位十几岁的小公子,长得就像观音座下的金童一样。”
于是很快,便有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派了金童下凡救助百姓的传说,观月公子就是金童化身的说法也在百姓之间流传开来。
高平来了很多灾民,有穷苦百姓,但是也有很多有钱人。
无论是穷苦百姓还是有钱人,逃难的时候肯定带上了所有的金银细软。
原本是人人避之不及的高平,如今涌进了很多想要发灾民财的商人。
于是,观月公子的传说,也随着这些商人的来来往往传出了高平城,传到了大雍朝的四面八方。
? ?这几章没什么意思,不过这个梗马上就要结束了,争取三天之内,让男女主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