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上山(2/1)

观月公子!

这个名字很快便在百姓中间传开。

与此同时,童州连降暴雨的消息也传到了高平。

童州下雨了!

大雨倾盆,来势汹汹,就像是把天捅出了一个洞,下得人心惶惶。

说来好笑,童州城以及下辖的县镇村,抢在暴雨来临之前往高平逃难的,多是贫民百姓,而城里的大户人家,反而按兵不动,这些要么是不相信,要么是相信了却不肯走,四皇子要来了,这是他们距离天皇贵胄最近的一次机会,千载难逢,舍不得错过。

城西韩家。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少奶奶在屋里坐立不安,她娘家早在几天前就已经动身前往高平,娘家姑姑嫁到高平。

她爹已经托了姑姑在高平置办宅院,一来不用寄人篱下,一家老小住得也舒服;二来无论水患的传言是真是假,置办产业总归不会出错。

娘家临走前,大哥特意来找自己,问他们要不要一起去,她问了夫君,夫君不但说她短识,还嘲讽娘家人云亦云,气得她在床上躺了一天。

雨一直不停,三年前才修缮的屋子居然漏雨了,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韩大郎正在发脾气,他的书被雨淋湿了。

正在这时,一名小厮水淋淋地跑了进来,韩大郎忙问:“四殿下到了吗?”

小厮哭丧着脸:“四殿下还没到,不过,不过......”

韩大郎没好气:“不过什么?”

小厮:“不过童河决堤了,小的在城门口遇到过来报信的衙役了!”

钱知州派了衙役在童河沿岸巡逻,如有意外要在第一时间回来报告。

韩大郎怔了怔:“这么大的雨,童河决堤也是正常,不用急,不用急,四殿下和工部的人马上就要到了。”

少奶奶在听到“童河决堤”这四个字时,便脸色大变。

“相公,你快和公爹去说,咱们去高平吧!”

韩大郎瞪她一眼:“大惊小怪,四殿下和工部的大人们马上就要到了,区区决堤而已,很快就能修好。”

少奶奶却不这样认为:“相公,衙门今年刚刚加固了堤坝,咱家还捐了银子呢,这不也是说决堤就决堤了吗?可见这雨有多大了,就算工部的大人们现在就到了,也不是说修就能修好的。”

韩大郎不悦,拂袖离去:“妇道人家你懂什么!”

望着韩大郎远去的背影,少奶奶咬牙切齿。

即使是白天,屋里也是昏昏暗暗,韩家规矩大,没到掌灯的时辰,哪怕屋中昏暗也不能点灯。

少奶奶想要做做针线让自己静下心来也不行。

忽然,一道闪电划过,将屋中照得雪亮,隔壁传来孩子的哭声,想来是被吓醒了。

少奶奶快步跑过去,从乳娘怀里抱过孩子小声哄着,孩子却哭个不停,声音里带着恐惧。

往常孩子白天睡觉时也会惊醒,但不会像现在这样哄不好,少奶奶心中越发不安,都说小孩子对危险的感知比大人敏感,该不会是这个原因吧。

“来人,去把五福叫过来。”

五福,就是刚刚从外面回来的那个小厮。

五福已经换了干衣裳,从前院过来短短的一段路,虽然披着蓑衣可衣裳还是又被淋湿了。

“少奶奶,您找小的?”

“五福,我且问你,你去过城门口,现在出城的人多不多?”

自从传出四皇子要来童州的消息,韩大郎每天都让五福去城门口,若问外面的情况,五福最清楚。

五福说道:“先前的时候,每天都有很多人出城,最近出城的人少了,尤其是这几天,雨越下越大,出城的人就更少了,但还是有人出城,今天小的就看到黄家的骡车了。”

“有人在京城做官的那个黄家,他家出城了?全家一起吗?”少奶奶问道。

五福点头:“对,就是那个黄家,他家的二老爷,一早就陪着老太爷和老太太,带着家中的女眷和孩子出城走了,城里只有大老爷和三老爷留守,今天小的刚到城门口,就看到黄家的大老爷和三老爷冒着大雨,出城往高平的方向走了。”

五福走后,少奶奶气得撕碎了手里的帕子。

黄家的大老爷和韩大郎是同窗,人家早早地就把家中老弱妇孺送走了,韩大郎却恰恰相反,不但自己不走,还不让妻儿走,这不是傻,这是毒!

孩子又哭了,少奶奶咬了咬牙,忽然下定了决心。

“梅香,去看看大爷去哪儿了?”

片刻后,梅香回来:“大爷在春梅屋里。”

少奶奶冷笑,还以为他换了个地方读书呢,或者是去老太爷屋里商量对策,却不知是去找通房了。

“去,把咱们前几天收拾出来的箱子全都抬到廊下,再让老陈备车,让老陈把他的几个儿子也全都叫上。”

几个丫鬟和老陈一家都是她的陪房,早在娘家要去高平的时候,少奶奶就把金银细软收拾妥当,可是韩家不肯走,那些东西也用不上。

现在她不想等了,她还有孩子,她不想带着孩子一起陪着韩家人送死,她又不是没有靠山,她还有娘家,还有疼爱她的父母和大哥。

自从岳家去了高平,少奶奶就总是念叨着要一起走,韩大郎烦得不成,头发长见识短,为了能和娘家人在一起,连夫君的大好前程都不管了,四皇子来童州,这是多好的机会,她却吵着要离开,真是可恶。

韩大郎转身便去了春梅屋里,春梅从小就伺候他,原本想着生下嫡子之后就把春梅抬成姨娘的,可是嫡子已经周岁了,少奶奶却还是不肯。

韩大郎一进屋,春梅便含羞带怯地告诉他,这个月的月事已经过了十几日还没有来。

韩大郎大喜过望:“梅儿,你有孕了?太好了,这下子那个母夜叉若是还不肯给你抬房,我就休了她!”

春梅忙道:“大爷快别这样说,让大奶奶听到一定不会饶了梅儿。”

韩大郎冷笑:“她敢!以前不过是看在她大哥的面子上,忍让她几分,没想到她变本加厉,连个名分也不肯给你,现在好了,她娘家去了高平,那穷山恶水的地方,这辈子怕是回不来了,她若是知情识趣乖乖听话倒也罢了,若是仍然不知所谓,我就休了她,再娶个温顺懂事的进来。”

春梅上前,抱住他的腰,把脸贴了上去:“梅儿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个小仙童追着梅儿叫姨娘......”

韩大郎大喜:“真的?梅儿这一胎一定是个男丁!”

......

屋外大雨如注,屋内春光旖旎,小厮跑来报信,却被春梅的丫鬟拦在外面:“你有点眼力,大爷最不喜有人在这个时候打扰他。”

待到韩大郎终于从小厮口中得知少奶奶带着孩子冒雨出府的消息,已经是两个时辰之后了。

少奶奶的骡车,在大雨中艰难前行,说来也怪,自从出了家门,孩子就不再哭闹,小小婴孩,像是知道什么,好奇的睁着眼睛。

“少奶奶,雨太大了,要不找个地方避一避吧。”

少奶奶看了看孩子,说道:“这雨一直在下,避雨也只能避得一时,还不如抓紧时间赶路,等出了童州地界,说不定雨就小了。”

她提前做过功课,传出水患消息的地方,除了童州还有其他三个地方,而高平则是在另外的方向,也就是说,只要出了童州的地界,就不会有水灾的隐患。

可是雨太大了,城外的雨比城中下得还要大,刚刚出城,骡子便不肯往前走了,老陈急得不成,少奶奶更是不知所措。

“喂,大叔,这是怎么回事,是车坏了吗?”

雨声中,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是女子的声音。

只见几人身穿蓑衣骑在马上,朝着这边走过来。

老陈一惊,天色越来越黑,该不会是遇到劫道的吧。

老陈的几个儿子抄起随身带的木棍,护在车前。

马上女子见状,笑着说道:“大叔不用惊慌,我们不是坏人,只是和你们说一声,雨太大了,前面的路更加难走,如果你们暂时没有地方去,可以到山上茶馆避一避,山上有客栈,那里地势很高,即使洪水淹了童州城也不怕,现在洪水还没来,你们趁早上山吧。”

女子说完,便和同伴一起,向前面走去,前面不远处,还有一驾骡车停在那里。

“少奶奶,您听到了吗?那女子说山上能避雨。”

少奶奶刚刚也听到那女子的话了,土生土长的童州人,她当然知道山上茶馆,韩大郎还在那里搞过诗会,只是她没有去过。

“那女子说的山上,可靠吗,咱们的骡车能上去吗?”

老陈说道:“少奶奶,那山上茶馆开了几十年了,算是老字号,可以放心,上山有人走的台阶,也有马道,平时上山有滑竿,只是这么大的雨,马道定然泥泞,滑竿怕是也没有了,咱们可以把车留在山下,让小人的儿子牵着骡子走马道,小人护送您走台阶,就是要辛苦少奶奶了。”

少奶奶不怕辛苦,她只是担心孩子,哪怕再辛苦,也不过就是一两个时辰的事,可若是从这里到高平,这么大的雨,还不知能不能走过去。

“老陈,你替我背上宝儿,把宝儿藏在蓑衣里,你只要护住宝儿,不用管我!”

骡车掉转方向,回到城里,城里的水已经没过膝盖,好在地势平坦,骡子还能前行,好不容易到了山下,远远的便看到飘在水中的几辆车驾,看来已经有人和他们一样,带着骡马上山了。

老陈用布带子把孩子绑在背上,穿上蓑衣,孩子离开阿娘,也只是哭了两声,便乖乖地藏在蓑衣里。

少奶奶在两个丫鬟的搀扶下踏上石阶,雨水很快便模糊了视线,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忽然,老陈喊道:“上面下来人了,少奶奶小心!”

丫鬟连忙扶着少奶奶闪到一旁,来人却在她们面前停下脚步,那是两个穿着蓑衣的年轻汉子。

他们肩上扛着的,竟然是滑竿。

“坐滑竿吗?保证稳当!”

少奶奶大喜,刚要答应,老陈却道:“少奶奶小心,他们不是本地口音。”

其中一个汉子说道:“我们的确不是本地人,是我家二小姐心善,担心台阶湿滑发生事故,特意让我们守在这里,看到老弱妇孺上山,就帮一把,你们放心吧,这两天我们已经抬了很多人上山了。”

老陈还要说什么,少奶奶却想起在城门外遇到的那个年轻女子:“你们说的二小姐,这会儿是不是出城了?”

“咦,你们也是二小姐让来的?这个时候出城很危险,二小姐便亲自去了城外,见到有人出城,便让他们来山上。”

少奶奶点点头,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忽然就信了那位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二小姐。

“好,劳烦两位,抬我上山吧。”

她抬腿上了滑竿,让老陈把孩子给她,老陈不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筐里的道理,少奶奶不懂,他老陈却是懂的。

这两人若是坏人,他救不下少奶奶,却还能护着小主人逃走。

而此时的山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茶馆里已经没有了往日清静闲适的气氛,秀秀带着伙计们用最大的锅煮了姜汤,淋了雨的人喝上一碗,全身都暖了。

夏大川看看天色,嘴里嘟哝:“二小姐怎么还没回来啊,这么大的雨,早知如此,说什么我也要跟着她一起去。”

另一名护卫劝道:“二小姐的脾气你还不知道,你要跟着,她也不让,放心吧,凌波姑娘和四大护卫都在呢,二小姐不会有事。”

是的,此番出行,老爷子把自己的四大护卫全都给了赵时晴,有他们在,老爷子才会放心让宝贝大孙女来童州。

“又有人上山了!”

外面传来小女娃的童音,这是茶馆东家的小女儿,大人们全都忙得飞起,她年纪小,就帮着跑腿。

“快点端几碗姜汤,上山的有小宝宝。”

“哎哟,小宝宝喝不了姜汤,多烧点热水给孩子洗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