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程阳的小测验(1/1)

黄文新打给福牙仔的时候,是个男人接的电话。

大概率就是火车见过那个。

他说算盘不要了,铜镜还是如约给黄文新。

已经交给了他院子里的老太太。

然后直接把电话挂了。

李子妹那伙人神出鬼没,莫名其妙不是一次两次,黄文新也算是习惯了。

可能也是觉得算盘是沈钧放出去的假消息,只为了炒他的木头,这才放弃了。

不靠谱。

撂下电话,他就赶紧打给陆峰,告诉他把拍卖数目改一下,直接五把全出。

还好还来得及,要是再晚几天,他真得去潘家园吆喝了。

“这是另一边没卖出去吧?”

陆峰在电脑面前,用手指头一个一个按拼音,在表格上标注了一下。

他刚学这玩意,还不熟练。

南边小凤凰说她们那的姑娘用的可熟练了,赶明儿给春和顺发来一个女秘书。

也不知道现在到哪了。

“哪能呢,上次是没数清楚,这不回去盘盘库,又发现三个。”

“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一块出手我也省心。”

“我发现挣你点钱真不容易。”

就黄文新的库,还用盘?

一只手就数清楚了。

“东西最晚今天下午三点前送过来,我们要关库保证拍品没人调换。”

“还有,你的算盘我帮你冒了春和顺的名字。”

“后天来的全是角儿,没什么名气的很难拍出好价,你本人到的话,记得别说漏嘴。”

“放心,我肯定到。”

黄文新那天从春和顺出去的时候,陆峰就给了他拍卖会的“通行证”。

就算现在钱包不鼓,有这个机会黄文新是必须到场的。

就是他们这个地下拍卖会现在还是灰色地带,根本不能像海外一样印好手册发给参会人员。

具体拍卖会上有什么,谁都不知道。

也算是个小悬念。

上次从春和顺出来,程阳也没闲着,一双眼睛一直看向春和顺的陈设。

黄文新是从菜鸟到某某专家一路走过来的,知道人的天赋意味着什么。

程阳的直觉是一种很可怕的天赋。

他们这行,光靠书本上的知识和死记硬背,是不可能成功的。

要不是在黄文新摆摊的十来年里,始终热衷于淘破烂,他也不会厚积薄发,小有所成。

不管是黄皮子还是文荣还是他自己,都已经在这个行业摸了很多年才敢出来做生意。

他们不仅要看大量的真品,还要看大量的赝品。

程阳起步不算晚,只要能一直保持住对文物的嗅觉,还是值得一句未来可期的评语。

所以趁着孟卫军两口子还在海南的功夫,这几天黄文新和文荣带着程阳去潘家园练摊了。

摆的就是文荣上次带着程阳从金嘎子那收来的一批货。

距离上一次抽奖宋瓷已经过去很多天,这股抽奖风和铺天盖地的劣质首饰风终于刮过去了。

再加上亚运会一结束,外国人也少了很多。

除了摊子上有黄花梨的还有人问问,别的摊主都已经昏昏欲睡了。

整体来看潘家园又恢复到了黄文新刚来的时候,除了鬼市,白天都是那种死水微活的状态。

黄文新还不太适应,摇头叹息。

这么安静,后继无人啊。

摊子是文荣看着,黄文新给了程阳两百块钱,让他买回来五件东西,不用管朝代,全靠直觉。

他就在身后看着,一句话都不说。

为了激励这孩子好胜心,黄文新还特意说了这次试炼至关重要。

如果能回本,就带他去参加春和顺的拍卖会。

黄文新本意是不管程阳买回来什么,他分门别类就在这潘家园逛,去给他指什么是真的。

真假一手拿一个,这不就有参照组了吗。

结果程阳还真会挑偏门子……

五件东西到手,黄文新看了看,一把扇子,一个竹筒,两枚凑数的大钱都说得过去。

怎么还有个老绣片。

这东西他也不会看啊……嗯,冲这个毛边和泛黄的使用痕迹,不好说,也许是民国的。

扇子,竹筒都不对,做旧感太强了,大钱也是大路货。

这几个好办,黄文新很快就在潘家园找到了几个清末的物件。

顺便在程阳如饥似渴求学的目光中,讲了讲怎么看木头和大钱。

至于绣片,他感觉应该是老的。

回到摊子给文荣看了看,他有点吃不准,看形状倒是像清朝汉女八面裙上的裙门。

上次他收过一个类似的被面,卖给一家做旗袍的老裁缝,他爱好这个,还说以后有类似老绣片都可以给他看看。

文荣把绣片拿走,明天刚好送完孩子去找老裁缝问问。

程阳第一次实践,正确率能有五分之一,已经很不容易了。

毕竟给他的本钱也不高,要是拿两千,黄文新相信程阳能买五个老物件。

程阳还有些紧张,毕竟光看和真金白银拿出去买,心理是完全不一样的。

好几个东西他觉得很漂亮,拿在手里的时候就犹豫了。

手心出的汗给人家木头都打湿了。

他是真怕买来的是假货,让黄文新亏钱。

也担心自己没法通过考验,让新哥觉得不够格一起去拍卖会。

上次送算盘,他可是听的真真的,这次全是业界名人,新哥能拿到入场券都是额外关照。

他也想跟着学学本事,就算能见见世面也好啊。

听到那个绣花片可能值点钱,不至于让两百块钱打水漂,他才长舒一口气。

这口气还没喘匀,就听到黄文新说道:

“以后每天从荣顺斋账上支两百块钱,到潘家园花出去。”

“不管多少个,不管什么品类,只要是你看好的,就买回来。”

程阳现在如果去系统的学,时间成本太高了。

只能是花钱买经验教训,先试行一周。

顾青云的音像店已经租好,音响设备也从磁带胖哥那淘了半套,他自己去了趟珠海进磁带。

等到磁带回来就可以开张,按照大云的性格,肯定是一天到晚的自己看着,坐在店里。

要是六日忙不过来到时说一声,让小月去帮帮忙就足够了。

既然程阳在这块有天赋,就不能浪费了,还是过来跟他干。

看着程阳立刻变成了苦瓜脸,黄文新安慰道:

“没事,都得经历这一步,你文叔四十好几了,还能收到荒货呢。”

黄文新捞起来文荣摊子上的一个纯铜的小弥勒佛。

文荣被揭短,急了。

“你懂个屁,这是假的我能不知道?”

“当时和佛龛一起来的,镀金的,我没拿过来。”

程阳眨眨眼睛,好像不是吧,他怎么记得这个小佛没有带佛龛啊,就是文叔单独收的。

还站在那跟人讲了半天价。

黄文新嘿嘿一笑,放下了。

你看这老头,还挺要面子,要是黄叔肯定认打眼了。

“新哥,那我这算过关了吗?”

“后天晚上,你来玉树胡同咱们一起过去,哦再让你文叔给你买身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