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部队的排长(1/1)

1956年。

春天。

四九城。

三月初的暖阳洒在古老的城墙上,给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

礼拜五的下午,李浪刚从东城区武装部顺利拿到了自己的个人档案。

那份沉甸甸的纸张,不仅承载着他的过去,更预示着他未来的方向。

走出武装部的大门,李浪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

他感受着春天独有的气息,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同志,请问往红星轧钢厂怎么走?”

李浪向路边的一位行人问道。

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和期待。

“哦,红星轧钢厂啊,你往那边走,看到那个十字路口再往左转,走不了多远就能看到了。”

行人热情地指了指方向,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

李浪道谢后,目光在四周搜寻着可以代步的工具。

不一会儿,一辆人力三轮车缓缓驶来。

车夫是一位年约五十、面容和蔼的大叔。

“大叔,去红星轧钢厂多少钱?”

李浪问道,同时拉开了三轮车的车门。

“小伙子,五块大洋。”

车夫笑着回答,露出了几分慈祥。

“好,成交。”

李浪爽快地答应。

随即上了车,找了个舒适的位置坐下。

随着人力三轮车缓缓启动,李浪的视线开始在这片充满年代感的城市中穿梭。

街道两旁,一幅幅标语口号映入眼帘。

它们或红或白,或新或旧。

但都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句标语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它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信仰和追求。

李浪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些为人民服务的身影。

他们或许平凡,但他们的精神却如同这标语一般,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中。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这句充满斗志的口号,让李浪想起了那些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先烈们。

他们的英勇无畏,正是这个时代的最好见证。

“团结力量大”。

这句简单却深刻的标语,让李浪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

在这个时代,人们团结一心,共同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劳动最光荣”。

这句口号让李浪想起了那些辛勤耕耘在田野、工厂、矿山等各个角落的劳动者们。

他们的汗水,浇灌出了这个时代的繁荣和昌盛。

随着三轮车的行进。

李浪的视线逐渐从标语上移开,转而投向了街道上的行人。

他们穿着蓝灰绿白的工装,这些颜色虽然单调。

但却透露出一种质朴和坚韧。

这些工装,不仅是他们的工作服,更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和时代的印记。

“大叔,这些工装是不是都是政府统一发的?”

李浪好奇地问道。

“是啊,小伙子。”

“在那个年代,国家初立,一切都以国家建设为主。政府为了让我们这些老百姓能够安心工作,特意为我们准备了这些工装。”

“虽然颜色单调了点,但穿在身上却格外踏实。”

车夫大叔笑着回答,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

李浪点了点头,自己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他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他们穿着工装,戴着安全帽,在工厂里忙碌着、奋斗着。

他们的身影虽然渺小,但他们的精神却如同这工装一般,坚韧不拔、永不言败。

不等李浪完全踏入红星轧钢厂那略显斑驳的大门。

一阵略带惊喜的声音突然在空气中炸响,仿佛夏日里的一道惊雷。

只是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排长?啊!排长。”

“您怎么也退伍了?这真是太意外了!”

声音中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仿佛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

随着声音的落下,一名身着保卫科制服、身材挺拔的青年男子迅速从门卫室旁冲出,步伐中带着几分急切与兴奋。

他的脸上洋溢着见到故人的喜悦,双眼闪烁着光芒,仿佛要将李浪的模样深深烙印在脑海中。

看清楚来人后,李浪的脸上也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温暖而明媚。

“哈哈,石头,原来是你小子啊!这么多年没见,你还是那么精神!”

李浪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亲切与感慨。

自己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倒流,回到了那段并肩作战的岁月。

“对对,是我!排长,您还记得我,真是太高兴了!”

王磊一边说着,一边力争保持着稍息的姿势。

虽然已经退伍,但那份军人的严谨与自律仍然深深烙印在他的骨子里。

他迅速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装,确保没有一丝褶皱。

然后一脸严肃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那军礼中蕴含着对排长的尊敬与怀念。

李浪见状,也连忙回了一个军礼。

但语气中却多了几分轻松与随意。

“好了,石头,今时不同往日,如今我们都已经退伍了,也不用像以前那般严肃。以后啊,咱们就是兄弟,也是战友,不过更多的是同事了。”

“是的,排长。”

“对了,排长,您是不是也转业到红星轧钢厂了?”

“我听说这里最近接收了不少退伍军人呢。”

王磊的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与排长再次并肩作战的未来。

“没错,我今天也是过来报到的。以后啊,咱们就是真正的同事了。”

李浪微笑着点了点头,心中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那可真是太好了!排长,轧钢厂我熟,我给您引路。”

王磊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自豪与热情。

自己仿佛要将红星轧钢厂的一切美好都展现给排长看。

说着,两人便一同走向门卫处。

李浪主动取出介绍信和个人身份证明,按照流程一丝不苟地登记着。

他的动作中带着几分从容与自信,仿佛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迅速适应环境。

在王磊的引领下,两人穿过一道道宽敞而整洁的厂区道路。

沿途,王磊不停地向李浪介绍着红星轧钢厂的历史、规模以及各个车间的情况。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专业与热情,仿佛要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仰都传递给排长。

“排长,您看那边,那是我们轧钢厂的生产车间,里面的设备都是最先进的。”

“”

还有那边,那是我们的质检中心,每一批产品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才能出厂。”

王磊一边指着前方,一边滔滔不绝地介绍着。

李浪认真地听着王磊的介绍,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

他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赞赏,仿佛已经看到了红星轧钢厂未来的辉煌。

约莫五分钟后,两人来到了后勤人事处。

王磊轻轻地敲了敲门,然后推门而入。

“请进。”

一个沉稳而有力的声音从办公室里传来。

进入办公室后。

王磊一边对着一名中年男子行礼。

然后一边开口道:“李主任,我们是过来办理入职手续的。这是我的排长李浪。”

李主任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李浪身上,他的眼神中带着几分审视与好奇。

他站起身来,微笑着伸出手来:“欢迎欢迎,李浪同志吧?我是后勤人事处的李主任。这里不是部队,其实不用拘束,你坐吧。”

李浪微笑着与李主任握了握手,然后坐在了沙发上。

他环顾着四周简洁而温馨的办公环境,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

“个人档案和介绍信带来了吗?”

李主任一边说着,一边从抽屉里取出了一份表格。

“你好,李主任,我叫李浪,这是我的个人档案和介绍信,您请过目。”

李浪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文件递给了李主任。

接过李浪恭敬递上的那份沉甸甸的资料。

李主任微微颔首,当即认真地翻阅起来。

一页页纸张在他指尖轻轻翻动,发出细微而清脆的声响。

他的目光时而凝重,时而沉思,显然对这份资料的内容十分重视。

李浪站在一旁,目光落在李主任那略显沧桑却依旧精神矍铄的面容上,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眼前这位李主任,对他而言既是陌生又是熟悉。

陌生在于他们之前从未有过交集,而熟悉则源于李浪内心深处那抹难以言喻的亲切感。

“红星轧钢厂?李主任?”

“还有石头言语间提及到的‘杨厂长’?”

李浪心中暗自嘀咕,脑海中不断回响着这些名字。

自己心中不由得涌起一阵强烈的预感。

“难道说,这里竟是《禽满四合院》所在的那个平行世界?”

思绪纷飞间,李浪不禁回想起自己这十年的军旅生涯。

他是个烈士遗孤,自幼便失去了双亲,是部队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

在过去的十年里,他跟着部队天南地北地跑。

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雨雪,也见证了无数次的生死离别。

他清晰地记得,49年解放四九城时,他作为一名炊事兵,亲眼目睹了胜利的曙光照亮整个京城。

他也记得50年北上的高丽战争,那是一场残酷而激烈的战斗,他亲眼见证了战友们的英勇与牺牲。

然而,这一切都在52年的一个局部战争结束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一次战斗结束后,李浪意外觉醒了前世记忆。

随之而来的还有那个神秘的金手指。

那一刻,他仿佛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一夜之间成长为了一个拥有超凡智慧的青年。

为了不暴露自己的金手指,也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李浪决定在跟随部队返回国内后,主动申请退伍转业。

他知道,只有这样,他才能摆脱过去的束缚,开始新的生活。

此时,李主任已经翻阅完了资料,他抬头看向李浪,眼神中透露出几分赞许与期待。

“李浪啊,你退役之前曾担任过排长,按照相关规定,军官退伍转业后自动擢升半级,也就是副连级干部。基于此,关于你接下来的工作安排,我有三个建议。”

李浪闻言,连忙正色道:“李主任,您请讲。”

李主任微微点头,缓缓说道:“第一,去采购三科当个副科长。这个职位虽然琐碎,但却能让你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对你的成长很有帮助。”

“第二,去保卫科当个中队长。保卫科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也能锻炼你的意志和能力。”

“第三,去后勤当个食堂副主任。这个职位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实则责任重大,关系到整个部队的伙食问题。”

说到这里,李主任停顿了一下,目光深邃地看着李浪,仿佛在等待他的抉择。

这时,一旁的王磊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口了。

“排长,您甭想了,直接来我们保卫科吧!咱们保卫科可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而且您之前也是军人,肯定能很快适应这里的工作。”

李浪闻言,心中不禁暗自思量。

确实,以上三个去处都不错,各有各的好处。

采购三科能让他接触到更多的人脉和资源。

保卫科则能锻炼他的意志和胆识,而后勤食堂则能让他发挥自己的厨艺特长。

然而,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一阵微风拂过,带来了丝丝凉意。

他抬头望向窗外,只见天空中飘着几朵悠闲的白云,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斑驳的光影。

这一刻,他突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李主任,谢谢您的建议。”

李浪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去保卫科当中队长。”

李主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好!你的选择很明智。保卫科虽然辛苦,但也能让你更快地成长。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胜任这个职位。”

:在那个特殊而动荡的年代,每一份职业都似乎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尤其是在轧钢厂这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与责任更是泾渭分明。

保卫科作为维护厂区安全与秩序的重要力量,无疑是众人眼中的实权部门之一。

其成员行走间都自带一股威严之气。

而采购科,虽然时常需要奔波于市场与供应商之间。

但只要能够按时按量完成采购任务,便也能享受到相对的自由与轻松。

至于后勤食堂,那里虽不比前两个部门光鲜亮丽,却也有着一份独特的安稳——无论外界如何风雨飘摇,至少厨子们总能在自己的灶台前找到一份温饱与慰藉。

李浪其实是一个对仕途并无过多向往的年轻人,却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避风港。

他深知,即将到来的三年饥荒以及社会动荡,将会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能够提供稳定食物来源的地方,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

因此,当李浪的目光落在后勤食堂上时,他的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

“李主任,您好。这是我最近在哈城考取的证书,请您过目。”

李浪恭敬地将手中的证书递给了轧钢厂的李主任,脸上带着一丝谦逊的微笑。

李主任接过证书,仔细端详着上面的文字。

“没想到你还有3级厨师证?嗯?你不是排长吗?怎么还会这个?”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惊讶与好奇。

王磊见状,连忙上前解释道:“李主任,您可能有所不知。”

“排长他以前年纪小,部队领导为了照顾他,就把他安排在了炊事班。直到后来上了高丽战场,排长才主动申请调到前线去。他的厨艺,那可是在部队里出了名的。”

听到这里,李主任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对于他来说,轧钢厂并不缺少一个保卫科的中队长,也不缺少一个采购科的副科长。

但是,一个厨艺高超的厨师,却是目前厂里最为紧缺的人才。

毕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顿美味的食物足以成为工人们辛勤劳作后的最大慰藉。

“这样吧,李浪。”

李主任沉吟片刻后说道:“你去后勤食堂部门担任食堂副主任,同时兼任小灶的主厨。至于工资待遇嘛,食堂副主任我们按照24级标准来,每个月45元。而小灶主厨呢,就按照6级厨师的标准来,每个月48.5元。你看怎么样?”

李浪闻言,心中不禁暗自庆幸。

这个待遇,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连忙点头答应道:“可以,李主任。我非常感谢厂里的安排。”

“好,那就这么定了。”

李主任满意地点了点头。

“另外,关于你的住房问题,虽然厂里暂时没有空置的筒子楼,但是民宅之类的却有不少。你可以挑一处你喜欢的,我们尽快帮你安排妥当。”

听到这里,李浪的心中更是充满了感激。

他知道,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安身之所,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