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敢诛帝臣怯何妨(三)(1/1)
普明浑其一招“大乘掌”想要重创敌人,这时突然间数十条锁链镰刀袭杀而来,普明迫于无奈慌忙间腾挪闪避,身形完全被敌人打乱,刹那间织田三郎已经劈刀而至,又是沈炼身形最快拔刀斩击、挡开织田三郎和众忍者合击,这才助众人险象环生!
原本双方一十四人混战一起、局势尚且旗鼓相当,俞长生等人还可以应付危局,但织田三郎和这百名忍者一拥而上,他们却是决计抵挡不住的。
俞长生高声道:“对方人多势众大家千万不可分散独战,必须背靠背聚在一起彼此助力、拖延坚持!
咱们只要再顶住片刻,撑至军中弟兄们登岛驰援,届时便可扭转局面!”
众人纷纷回应称是,可还是会不由得想起汪直方才的话,实在是心中难安!
七大明王和织田三郎却是不给他们片刻的喘息机会,他们武功本就不逊色对方七人,现在更有百位忍者形成围剿之势,自是群起而攻、自四面八方向俞长生等人连续进招冲杀!
俞长生七人牢牢抱成一团,结成了一个“鸳鸯阵”的“两才阵”,靠着秋叶丹的重锋作为盾牌,俞长生和普明两位外家好手顶在前面、以浑厚刚猛的拳风掌势压住敌人进攻锋芒,陆流沈炼往复飘忽、策应反击,西穹裂挺松而立坐镇中央、手长剑伺机挑杀。
众人靠着戚家军的看家阵法,这才勉强固守本元稳住局势,但如此战法只能一时撑住抵挡对方的进攻、却是难以突围,况且对方百余人车轮围杀,俞长生等人待气力耗尽后依然是必死无疑,众人唯一的希望仍旧是岛外的援军!
俞长生七人情势危机,另一方面俞大猷和徐渭同样是如履薄冰,他两人未防汪直等人掉转矛头向沈炼突下杀手,只能将对方三人吸引拉开。
徐海对俞大猷恨之入骨,连连出掌迫击,他的“摩诃般若掌”混以“鬼灯浣花息”内力简直怪异无比,惊涛骇浪的刚猛之中充满幽诡,如同一双无形鬼手不断扑卷追袭。
徐海毫不手软不留余力,这般威力的功夫根本容不得雕虫小技应对,俞大猷只能全力以赴、以“虎将摄龙拳”正面相扛。
而两人刚一对攻,足利佐为的天丛云剑便劈杀而至,他的神剑挥舞已成“剑煌”,威力更在“剑辉”、“剑芒”之上!
“剑煌”斩击之威似有毁天灭地之势,俞大猷正在角力之中无暇顾及应对,徐渭挥起“兰渚”身形惊鸿游舞,狂草一个“去”字,将那足利佐为剑招威力弹移开来。“剑煌”余威却是横持不衰,又延伸两丈之后依然将一颗粗树斩断两截!
四人对招方罢,汪直一杖紧接扫荡攻来,俞大猷和徐海分身乏术急忙又是退避三舍,两人未得站定足利佐为的连斩剑招和徐海的飓风鬼掌又接踵而来!
情急之下俞大猷和徐渭又是彼此凌空对掌,靠着对方的反坐之力左右弹开彼此、这才避开杀招!
眼见两人暂时分开,足利佐为当即抓住机会猛劈一剑断绝对方再次汇合路径,随即向着徐渭进招而去。
俞大猷刚想上前助力,这时汪直徐海左右夹击,“天照掌”和“地藏十轮经掌”一齐而出。俞大猷已是避无可避、浑用其生平之力,双手两边各出一掌“龙震八荒”,“轰”的一声!同时接住了汪直和徐海一掌!
三人形若三角,三股内力绞缠在了一起,“阳明真气”和“鬼灯息”阴阳激斗,三人周围空气凝聚狂涌,山石震动、草木倾倒!
而俞大猷终究以一敌二、眼看就要抵挡不住,这时足利佐为一道“剑煌”斩击而来,而其方向竟然是冲着汪直和徐海去的!
三人都是一惊,这“剑煌”攻势铺天盖地任谁也不敢以肉身接挡,三人急忙各自抽身回力、避开剑招。
原来是徐渭虽被足利佐为封住去路,但他身形飘逸飞动、一路在前引着足利佐为挥剑追击,他一边闪避一边观察俞大猷等人的位置。
眼见俞大猷遇到困境,徐渭看准位置、假意露了个破绽引诱足利佐为斩击,随即躲闪开来、而那剑势的延伸方向正好对着汪直和徐海。徐渭便是利用足利佐为的“剑煌”攻势之长,帮着俞大猷解开危局。
足利佐为咬牙道:“这徐渭就会耍些小聪明!当真是能谋善算!”
汪直道:“足利先生,老夫所言不虚吧,这徐庄主和俞大侠都是人中龙凤,一文一物、一谋一伐。这么多年远赴中土的武士英豪大多就是死于这两人之手。
他们就是日本幕府的最大敌人!只要能除掉此两人,胡宗宪便失去了左膀右臂,独他一人再不足为惧。日后您继续派人来大明掠取便能畅通无阻!
诛杀了大明第一名将和第一幕僚,国内诸侯必然不敢继续造次,皆会老老实实向足利家俯首称臣、平息乱局。”
此刻俞大猷也在对徐渭道:“多谢军师出手相助!可也太是奇怪了,我们已然激斗了这许久,援军怎么还没有赶到?
即便汪直他们派人扼守住了登岛入口、大军一时攻不进来,但是数千人驰援进攻、我们不可能半点厮杀声都听不到!”
徐渭这时连连疲喘不住流汗,说道:“看来是汪直又用了什么手段,再发一次信号试试。”
俞大猷当即将两枚烟花号弹全部弹射上天,徐海冷冷道:“不要再白费力气了,老爷子早就断了你们的后路,就凭你们这点小聪明比之老爷子的智谋还差得远呢!早早死心引颈受戮吧!”
说罢徐海又浑其一掌猛攻而来,五人立即又缠斗在了一起!
他五人武功本就都在伯仲之间,以二敌三、俞大猷和徐渭自是落于下风,而最为致命的并不是人数劣势,却是徐渭经过方才三场比试、尤其是最后一场棋局鏖战,他已然心力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