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大佬抽烟我点火(1/1)
靳三辰看着周围那些同样认真听广播的土人面孔,他们脸上流露出的认同和隐隐的自豪感,与华人无异。
这一刻,靳三辰深刻地感受到,张弛大统领在报纸和广播里反复强调的“南洋公民”、“共同利益”、“自己人”,并非空话。
无论是他这样的豫省移民,还是秀英这样的滇省逃难来的姑娘,亦或是这些世代居住在此的勃固人、马来人、暹罗人,在“南洋合众国”这个崭新的名字下,似乎真的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凝聚在了一起。
而那个正在雅尔塔舌战群雄的男人,就是这力量的象征,是所有人公认的领袖和主心骨。
“三辰哥,发啥呆呢?” 秀英轻轻碰了碰他,手里抱着刚买的红塑料桶和花布,脸上红扑扑的,“咱还得去买鞭炮和春联呢,爹说了,大门上要贴最大的‘福’字。”
靳三辰回过神来,看着媳妇儿亮晶晶的眼睛,再看看周围这繁华热闹、充满了希望和年味的景象,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他用力握紧了秀英的手,声音洪亮:
“走!买最大的‘福’字!再买挂一千响的鞭炮!咱南洋的好日子,就得热热闹闹地过,让所有人都听见咱的响动。”
-----
在本次雅尔塔会议上,张弛究竟算不算是东南亚各族人民的领袖和代表?
别管丘首相这个固执的胖子承不承认,至少磨刀霍霍向联合王国的罗大统领和钢铁之人是承认的。
随着南洋合众国成立,至少东南亚这块曾经约翰和高卢嘴里的禁脔,如今对毛熊和白鹰敞开了怀抱。
因此随着关于汉斯的战后处置问题以及欧罗巴划界问题讨论完毕,会议讨论的话题不可避免的转移向了东方。
由于丘首相为了老约翰正米字旗的荣耀,拒绝和张弛坐在同一张桌子前,所以钢铁之人和罗大统领干脆扔下丘首相,和张弛一起开小会去了。
2月7日,某间暖意融融的小会客厅内。
张弛靠在一张宽大的丝绒扶手椅里,在他对面,是两位当世巨擘。
白鹰的罗大统领,坐在特制的轮椅上,尽管一脸疲惫依旧强打精神。
毛熊的钢铁领袖,则坐姿如磐石,手指习惯性地摩挲着他那只几乎成为个人象征的、油光发亮的烟斗。
丘首相愤懑的咆哮似乎还在门外隐约回荡,但已被这扇厚重的门扉隔绝。此刻,这间小厅里的,都是资格决定亚太未来格局的男人。
从42年穿越而来,到如今,张弛终于有资格和水蓝星上权力最大的两个男人一同,上桌吃饭。
短暂的沉默很快被烟草的窸窣声打破。
罗大统领习惯性地摸索着他那标志性的加长烟嘴,准备插入一支骆驼牌香烟。
钢铁之人也拿起烟斗,熟练地开始往斗钵里填装浓烈的马合烟丝。
就在这时,张弛动了。
他动作自然,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只见他从容地从精致的珐琅烟盒里取出一支南洋自产的香烟,叼在嘴里却没有点燃,而是身体微微前倾,右手“嚓”地打着了黄铜打火机。
跳跃的火苗首先凑近了罗大统领的烟嘴。
暖黄色的火光映照着罗大统领略显惊讶的脸庞,随即化为一丝温和的笑意。
他微微颔首,就着张弛手中的火苗,深深吸了一口,骆驼牌香烟顶端立刻亮起一点橙红,熟悉的烟草气息弥漫开来。
“谢谢,张。”
罗大统领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这句简单的道谢,却重若千钧。
毕竟到了这个层级,能如此自然地、有资格为白鹰大统领点烟的人,屈指可数。
张弛并未停留,手腕一转,火苗精准地移到了钢铁大叔的烟斗上方。
钢铁之人那双阅人无数的眼睛,在火光映照下扫过张弛平静的面容,随即也微微向前倾身,就着火苗深深吸了一口。
浓烈的马合烟被点燃,一股更辛辣的烟雾升腾而起。
“Спаси6о(谢谢),张同志。” 钢铁之人的声音低沉而浑厚,同样简短,却带着一种罕见的、对张弛作为一国领袖的认可。
他习惯性地磕了磕烟斗,火星溅落。
这一刻,暖黄的火光仿佛一场无形的加冕典礼。
两位巨头自然而然的接受,以及那一声声简单的“谢谢”,无声地宣告着张弛和他们平起平坐的地位。
这不是刻意的恭维,而是权力场中最真实的姿态语言。
侍立在不远处的罗大统领侍从官和钢铁之人的贴身警卫,眼中都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
能为这两位点烟?这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张弛这才从容地为自己点燃了一支香烟,淡青色的烟雾从他指间袅袅升起。
他深吸一口,感慨命运的奇妙。
或许若干年后,他可以在回忆录自豪的写道,那一天下午,他是和两位巨头,一同抽烟……
“感谢你,张,还有南洋的战士们。” 罗大统领再次开口,将话题拉回正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再次感谢了南洋同意派出远征军,张弛也恰到好处地回顾了双方深厚的“友谊”,从勃固收容远征军残部到安民军的建立,言语真诚,姿态谦逊得体。
此时,由于战略上的分歧,白鹰的海军和陆军实际上是在各自为战,麦大帅为了找回面子,坚持要进攻马尼拉,肃清所有残留的鬼子。
而海军则干脆将目光放在了硫磺岛上,准备在19日登陆硫磺岛,并占领该岛获得一个可以起飞B-29轰炸鬼子本土的机场和前进基地。
尽管张弛再次强调,要到3月南洋远征军才能做好准备北上,但罗大统领眼中依旧闪过一丝欣慰。
他很欣赏张弛这种不忘旧情、姿态得体的态度,这比某些盟友的斤斤计较和反复无常强太多了。
他吸了口烟,目光转向壁炉中跳跃的火焰,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张弛心知肚明,罗大统领内心此刻正经历着激烈的挣扎。话题即将转向远东的核心——如何尽快解决鬼子。
去民国走了一遭的马歇尔在五角大楼的报告张弛通过内部渠道也有所耳闻。
他对白党和国军的评价是“短期内指望不上”。
罗大统领自己也直摇头,按照他设想的战后国际秩序,民国或者说大夏将是东亚的定海神针,根据他力推的大国协商一致原则,大夏也显然是这‘大国’里的一份子。
然而他都这么努力的想要拉白党上桌吃饭了,奈何人家不争气啊。
俗话说得好,军事打不赢,一切等于零。
根据马歇尔的报告,民国要整军备战到有北上反攻的能力,至少拖到46年,这显然违背了罗大统领“尽快结束战争、全力投入战后重建”的战略构想。
那么,剩下的选项是什么?
(雅尔塔开会内容会多写一些,本书接下来会按照历史文写法,多交代下当时的大国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