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1/1)
朱橚回答的很干脆,充满了自信。
毕竟这一次朱雄英给他的权力太大了。
大明朝所有部队,甚至包括锦衣卫的人。
他都可以随意挑选。
想要组建一支医疗队,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嗯。
人员的专业性,我倒是不担心。
我最担心的是各种药品的保证情况。
五叔,你了解我。
我不想看到为咱们大明朝开疆拓土的勇士,生命得不到保证。”
朱雄英认真的看向朱橚。
对于人命,朱雄英看的很重。
“大侄子师父放心!
一切尽在我的掌握之中!
药品储备情况,完全足够!”
朱橚严肃开口。
“皇太孙殿下。
我那边也都已经准备好了。
大哥给我推荐了不少的能人。
现在都在我这呢。
只要二哥和老四那边传来好消息。
我这边马上就能带人顶上去。
保证让二哥和老四他们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朱棡也是认真的回答。
朱雄英点头,以朱棡那稳妥的性格,做这件事情他还是很放心的。
“好!
既然大家都准备好了!
那就事不宜迟!
明日各位叔叔就出发!
唉,我是真想跟你们一起去啊!”
朱雄英感慨。
说起来,他是真的想要参与到这一场灭国级别的战争中去。
但是奈何,老朱和朱标无论如何也不让他离开应天。
不过想想这也是正常的。
毕竟只要上了战场,任何意外情况都有可能会发生。
而朱雄英作为大明朝的储君。
老朱和朱标自然是不会让他去冒险的。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朱雄英起身,大声开口。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众人大吼,声音直冲天际。
这一刻,所有人的心里,那都是无比的亢奋。
开疆拓土,没有什么事情是比开疆拓土更能让一个男人激动了。
“呼···好了。
爷爷说,让咱们晚上去坤宁宫。
各位叔叔。
这一战,就靠你们了!”
朱雄英呼出一口气。
“杀!杀!杀!”
众位王爷大吼。
当晚,坤宁宫中,马皇后亲自做了一桌子的菜。
但是表情,却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惆怅。
明日就要送几个儿子上战场。
当娘的,心情自然是很复杂。
“娘,你不用担心我们。
咱们大明朝无论是兵马还是装备。
都遥遥领先北元!
我们过去,不过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朱樉看着马皇后兴致不高,如此说道。
“是啊娘!
有大侄子给我们准备的那么多好装备。
我们不会出事的!
娘你就在这坤宁宫里,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就行。”
朱棡也是笑着开口。
故意表现出一副很轻松的样子,不想让马皇后担心。
“娘!我们都已经长大了。
能照顾好自己!”
朱棣也是跟着开口,劝慰马皇后。
“是啊娘!
我们都长大了!
已经可以为父皇和朝廷分忧了!”
朱橚同样认真的开口。
“老五啊。
其实我最担心的就是你了。
你这几个哥哥,在外带兵戍边多年,也算是有些经验。
可是你···唉,你可从来没上过战场啊!”
马皇后看着朱橚,有些担心的说道。
“娘!谁说我没上过战场?
你可别忘了!
当时大侄子师父亲征倭寇的时候。
我也跟在大侄子师父身边的!”
朱橚一脸的不服气。
仿佛马皇后这样说,会让他在众兄弟面前丢了面子一样。
“你小子。
那也叫上战场啊?”
马皇后终于是露出了笑模样。
“娘,不用担心。
有我和雄英在呢。
弟弟们不会出事的。”
朱标也是劝慰马皇后。
“好了好了!
又不是生离死别!
搞得这么压抑干啥?!
喝酒!来!喝酒!”
最后还是老朱发话了。
不想让气氛变得那么压抑。
“来!各位叔叔!
侄儿在这里预祝你们旗开得胜!平安归来!”
朱雄英亲自端起一碗酒,一饮而尽。
众王爷见状,也是赶紧将面前的酒碗一饮而尽。
“奶奶,一切有我在呢。
我会让叔叔们平安归来的。”
朱雄英笑着看向马皇后。
“嗯,孙儿说的话,奶奶相信!”
马皇后也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尽显豪迈之气。
“来来来,都吃饭吧。
是娘不好,娘影响到你们心情了。”
马皇后给几个儿子夹菜。
一个都没有落下。
虽然只是一些家常菜,但所有人都吃的很香。
因为大家都知道。
今日一别,下次再吃到马皇后亲手做的菜,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第二日一大早。
朱雄英和朱标亲自来到城外,送几位藩王出发。
大战在即,所有人都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各位叔叔!
旗开得胜!平安归来!”
朱雄英挥手。
朱樉朱棡等人都是郑重的抱拳,随后带着大批人马离开了应天府。
“一切顺利!”
朱标也是默默的开口。
“走吧,爹。
咱们也要开始忙了。
打仗,可不只是前线的事。”
朱雄英笑着开口。
“嗯。
我们一定要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条件!”
朱标点头,带着朱雄英返回应天。
这一次,朝廷足足派出了二百万大军!
虽然其中有一部分后勤部队。
但是直接参与战争的人数,那也是超过了百万。
和历史上的二十万大军相比。
足足增加了五倍以上的兵力。
虽然兵力增加了五倍。
但是他们这次的任务,也和历史上不太一样。
历史上,大明朝只是想要打败北元。
而这一次,朱雄英要的是彻底的解决掉这个麻烦。
控制包括北元王庭所在的漠北。
甚至继续向北延伸,直至冰天雪地的自然天堑。
“爹,你说我是不是步子迈的有点大了?”
朱雄英看着朱标,认真的询问。
“不,雄英。
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虽然打仗劳民伤财。
但那是值得的。
一代人受苦,总好过代代人受苦。
我们也是为子孙后代的长久安宁做打算。”
让朱雄英没想到的是。
朱标竟然很支持自己的想法。
“谢谢爹!”
朱雄英认真的看向朱标。
“傻孩子,谢我干什么?
我只是在做自认为正确的事情。”
朱标笑着开口。
“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是说,谢谢爹如此信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