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第五章(1/1)

四、箱式米式原型的理解1.下片的衣身结构平衡如图1所示,是一个不规则物体,从物体的上方找一点悬挂,在物体的底边 AB保持水平的情况下,使其保持平衡。那么从悬挂点 C垂直往下做一条垂直线,这条垂直线就是重心线。重心线的左边我们称之为“左边区域“,右边称之为“右边区域“。左右边区域面积的改变都会影响重心线的位置。同样地,如图2所示,人体在自然垂直站立时,脚面保持在水平状态,那么在人体中自然也有一条重心线贯穿其中,经过这条重心线作两个互为垂直的面,其中面经过人体的前后中心线,这个面我们称之为“前后重心面“,另一垂直于“前后重心面“的面,称之为“左右重心面“。“左右重心面“经过人体的左右耳屏,臂根截面的前面即胸宽的位置。在人体上“左右重心面“后面的区域称之为“后身区域“;前面的区域称之为“前身区域“。服装是依附在人体上的,因此,服装的重心线也是在原型胸宽线的位置,如图3所示,把重心线左边的区域称之为“后片区域“,右边的称之为“前片区域“。现在我们研究的是下片的衣身平衡问题,因此胸腔中线以下的区域是研究的重点。“后片区域“中胸腔中线以下的区域称之为“后下片省区“,“前片区域“中胸腔中线以下的区域称之为“前下片省区“。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在重心线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改变,特体除外),不能改变前后片区域的面积。而惟一能改变面积的就是省道大小的改变。也就是说在“后下片省区“或“前下片省区“的区域中,总省道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才能保持下片的衣身平衡。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区域中的各省道的量可以互借;但区域间的省道量不能互借。举例来说,可以把后腋下省的量减小 a cm放到侧缝省中使其增大 a cm,但不能放到胸下省中。需要说明一点:米式原型中各省道大小的设定以最能体现人体的起伏变化为依据,因此对原型中各省道的量不要互借。只有在根据款式风格制板中结构的需要进行互借。这一点在以后的章节中将详细介绍。

2.腰省量的分配如图4所示,把箱式原型腰围部的梯形横切面变成胸腰原型的梯形横切面,由于空隙量的大小不同( DaFb > CxBg > DeAo >Ag3Af),所以各省位收省的大小也不一样。另外从中也看出,胸腰原型腰围横切面的轮廓是受胸围横切面的影响,而不受腰围横切面轮廓的影响。

第五节胸臀贴身式米式原型一、对胸臀贴身式米式原型的认识胸臀贴身式米式原型是指臀围线以上部分的原型,它体现了人体臀围线以上部分平面展开的基本结构情况。它又区别于人体体表的平面展开,是被高度概括并加入一定放松量的可具操作性的平面展开结构图。胸臀贴身式米式原型对于研究人体与平面制版之间的结构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也是米式原型的核心部分。胸臀贴身式米式原型适合做衬衫、弹力衫等一类的人体穿着的第一层服装。

二、胸臀贴身式米式原型的立体裁剪1.原型样布的准备

2.原型的立裁

图1、图2和图3是后片的裁剪。如图1所示,后中心线的裁剪按照前面讲的后片劈背的方法操作。如图2所示,在保证胸围线为水平状态的条件下,在肩部收肩省。在肩胛骨下面收背下省,省量为1.5cm左右,注意上面的省尖不要超过胸围线。

如图3所示,把样布在公主缝上固定,注意要留出松量。图4是后侧片的裁剪。如图4所示,在保证胸围线为水平状态的条件下,与后片结合在一起,注意加进一定的放松量。

图5和图6是前片的裁剪。如图5所示,固定前中心线、胸围线、注意胸围线、腰围线和臀围线保持水平。如图6所示,收取胸下省和胸省。

三、胸臀贴身式米式原型的绘制制图条件

第六节胸臀普通米式原型一、胸臀普通米式原型的来源胸臀普通米式原型是指臀围线以上部分的原型,它是穿在衬衣外面衣服的原型,例如套装、大衣、茄克、休闲装一类的服装。也可以说它是介于衬衣原型和运动原型中间的原型。尤其在春秋装和装中经常用到的原型。

由于第一层服装在人体穿着之后,把人体的曲线轮廓模糊化了,造成人体外观轮廓起伏不明显,在这个基础上作为第二层服装的外套原型结构上就做出了很多的变化,其中胸省和背省明显地变小了,前后腰节差也随之变小。根据大量的立体裁剪和成衣制作的检验,下面将详细介绍贴身式原是如何变化成普通原型的。

把胸围线和袖窿深中线之间的任何一个部位断开,加进1cm的外套穿着厚度。每种面料的穿着厚度是有差异的,为了统一制板的方便,我们采用中间数值1cm。

为了研究的方便,把肩胸省闭合转移到胸围线上。

由于活动量的需要在前片的肩部抬高0.65cm。抬高之后的肩斜比为8:3.3

胸省分成四等份。把下面的一等份连成如图所示的线,那么在侧缝处大约是1cm左右。

此处剪开,把1/2的背省量转移到袖窿处作为袖窿的活动量。

前片整体下移1cm,即把1/4的胸省量转移到下摆处

现在的胸省大为贴身原型的3/4

转移到下摆的1/4胸省量成为前片下摆起翘量

胸省转移到肩胸省

普通原型的袖窿深比贴身式原型加深1cm。

二、胸臀普通米式原型的绘制通过前面的讲解分析,现在可以很快地绘制出胸臀普通米式原型。在具体应用时,只要掌握最终的绘制方法即可。制图条件身高160,背长38-0.5前后身宽(84+8+2收胸量)/2=47,肩宽38

净胸围84,胸围基本放松量8,成品胸围92,

净腰围65腰围基本放松量7+3=10成品腰围75,,净臀围88臀围基本放松量8成品臀围96

把点 Ah和 Am连接起来可作无背省的原型

AH =45.2, BAH =22.5,FAH =22.7,

第七节运动式米式原型一、运动式米式原型的来源运动式米式原型一般是指腰围线以上部分的原型,由于腰围线以下的部分变化不是很大,因此作为原型来说到腰围线就可以了。它是穿在最外面的运动型衣服的原型,如宽松茄克、运动装

等一类的服装。由于第一、二层服装在人体穿着之后,人体的曲线轮廓更加模糊化了,造成人体外观轮廓起伏更加不明显。在这个基础上作为最外层服装的运动原型结构上就做出了很多的变化,其中胸省和背省变地更小了,前后腰节差也随之变小。下面将详细绍贴身式原型是如何变化成运动式原型的。

如图1所示,后片由于穿着层次的增多,在图示的位置加入一个量1.5cm;把背省的1/2的省量转移到后袖窿中作为后袖窿松量。前片胸省的1/3(在省的开口处表现为1.4cm)转移到下摆从而减小胸省量;前肩点抬高0.65cm作为前袖窿松量。

如图2所示,把前片整体下移1.4cm,可以看到1.4cm胸省量转移到了下摆处。

如图3所示,现在胸省的大小是原来的2/3,另1/3在下摆处。

如图4所示,把胸省转移成肩胸省

如图5所示,由于是穿在最外面的服装,袖窿要增加活动量,加深量1.4cm。

二、有省运动式米式原型的绘制通过前面的讲解分析,现在可以很快地绘制出运动式米式原型。在具体应用时,只要掌握最终的绘制方法即可。

,八安争涯取终的绘制方法即可制图条件

身高160,背长38,净胸围84,成品胸围94,胸围基本放松量10,前后身宽(84+10)/2=47,肩宽38。

三、无省运动式米式原型的来源无省比有省运动式原型更加宽松,服装更加脱离人体。把有省运动式原型的省量去掉即变成无省运动式原型。

四无省运动式米式原型的绘制制图条件身高160,背长38,净胸围84,胸围基本放松量10,前后身宽(84+10)/2=47,肩宽38,成品胸围 94,

五、变态无省运动式米式原型的绘制无省运动式原型在袖窿和肩部除了标准形态外,还可作以下两种情况的变化。一种情况(如图1)是袖窿上抬加深,这种情况在时装夹克款式中用

比较多,它适合白领阶层的人士穿着。另一种情况(如图2)是胸宽和背宽变宽同时袖隆上拾加深的情况,这种情况适合体力劳动密集的工装及运动装较多。但在很多时候这两种情况划分不是很明显、具体要看对款式风格定位的把握和理解。

第八节有胸省针织类米式原型一、有胸省针织类米式原型的来源针织类原型是指用针织面料制作的服装原型。它又分有胸省和无胸省两种情况。针织面料本身具有较大的弹性,因此在设定服装尺寸时,围度方面一般加很小的放松量或不加,对于弹性很大的面料

甚至把净围度(尤其胸围)减小一定的量(一般减小4cm左右)。有胸省针织类原型由于弹性的原因它紧贴人体的皮肤,体现女性的曲线之美,所以根据胸腰贴体原型把它演化出来。

为了研究的方便,把肩胸省闭合转移到胸围线上,变成袖窿下省的形式。

背省分成二等份。胸省分成四等份。把下面的一等份连成如图所示的线,那么在侧缝处大约是1cm左右。

此处剪开,把1/2的背省量转移到袖窿处作为袖窿的活动量。前片整体下移1cm,目的是把1/4的胸省量转移到下摆处。

现在的背省大为贴身原型的1/2。

现在的胸省大为贴身原型的3/4。

转移到下摆的1/4胸省量成为前片下摆起翘量。

把点 Ah和 Am连接起来,把1/2的背省量在肩缝线上消化掉。

消化掉之后的情况。

转移掉之后的情况

然后在宽度(肩宽。胸宽、背宽)和围度(胸围、腰围、臀围)上减小尺寸,减小的具体尺寸根据面料的弹性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