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1)
第三节米式原型劈胸和劈背一、米式原型劈胸的立体裁剪和绘制
1.原型样布的准备,按照下图所示裁剪样布,并在样布上画上标志线。
图1是劈胸的立体裁剪图。在女体中的胸省和劈胸这两个量的大小很难区分开来,由以上的方法大体可以求得剪胸量的大小。10固定胸围线以下部分的前中心线,固定胸围线,然后按照箭头方向自然推平样布,在领圈部位对不平服的部位打剪口使其平服,这时会看到样布上的前中心线与人台上的前中心线不是重合的,而是偏斜的,偏出的这个量就是劈胸量,在前颈点处大约偏出0.6cm。然后把人台上的前中心线点画在样布上。图2是取下样布放平之后的效果,由此可以测量出劈胸量的大小为8:0.3。求的这一数据之后,就可把这个量单独从胸省中分离出来应用了。劈胸量的大小知道了,但具体女装劈胸的位置并不是在这里(男装在此位置),接下来探讨女装劈胸的位置。
2.前片劈胸大小的立体裁剪(劈胸转移到前中心线的情况)
用笔把人台上的前领圈和前中心线点画在样布上
■这个量就是劈胸的大小
3.前片劈胸位置的立体裁剪
如图1所示,对准胸围线和前中心线的位置,固定左右 BP点、左右锁骨点,按照图示进行裁剪。从中可以看出,此区域为平面状态。由此可以证明,女体的劈胸位置不产生在前中心线上,而是在 BP点和锁骨点之间的连接线上。经常见到的劈胸位置在前中心线上的情况,就是由此转移的结果,对劈胸位置的确定和认识,是女装前片结构处理的基础。
如图2所示,在女体的前胸腔部位,最高的点有四个,即左右锁骨头和左右 BP点。连接这四点组成一个区域,这个区域为一个梯形的平面面不是球面,因此说,劈胸的位置不会在这个区域内出现。胸部的球面状态是在这个区域之外的部分,处在平面和球面之间的部分,即左锁骨头和左 BP点之间的连线,右锁骨头和右 BP点之间的连线就是劈胸的位置。
4.前片劈胸的绘制如图所示进行劈胸处理。从中我们可看出劈胸量从胸省中分离出来。实际胸省的大小为2.1-0.3=1.8。
二、米式原型劈背的立体裁剪和绘制1.原型样布的准备按照下图所示裁剪样布,并在样布上画上标志线。
二、米式原型劈背的立体裁剪和绘制 1.原型样布的准备,
按照下图所示裁剪样布,并在样布上画上标志线
样布片数1后片劈背位置检验样布后片劈背大小检验样布
袖隆深中线,后中心线
样布片数2
后片劈背大小检验样布
袖隆深中线
胸围线
腰围线
臀围线
后中心线
右背高线
2.后片劈背大小的立体裁剪
(劈背转移到后中心线下面的情况)
在此段把样布上的后中心线与人台的后中心线重合
人台上的臀围后中点
由上往下自然推平服
如图1所示,固定点1和2,固定袖窿深中线,袖窿深中线以下部分按照人体起伏自然推平服,那么后中心线自然往左边偏斜一个量,这个量在臀围后中点处为1.5cm左右,这就是劈背的量。劈背量按照人体结构来说应该在上面,但由于制板结构的需要,很多情况转移到下面进行处理。现在把人台上的后中心线、领圈线在样布上用笔点画出来,然后取下样布放平整,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连接 Ap点和 Cf,可以看出在腰部偏移的量被线分成两部分,里面的一部分为背中省量,这个量和劈背量是完全两个概念。背中省量是因为收腰而产生的收腰量,从结.构上它属于腰省。而劈背量由于肩胛骨的突起及颈部的前倾所形成的背部球面引起的收量。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应用是女装结构制板的关键所在。下一步还将用立体裁剪的方法加以讲解。
3.后片劈背大小的立体裁剪(劈背转移到后中心线上面的情况)把样布上的和人台上的袖窿深中线完全重合
在此点把样布上的后中心线与人台的后中心线重合
在此点把样布上的后中心线与人台的后中心线重合
如图2所示,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劈背的大0.35cm,用比值表示为8:0.3。这一结果和前面立裁的结果是一样的。另外背中省量的大小也是0.5cm。这种立体裁剪的方法把劈背和背中省完全分离开来,女装劈背量很少放在此处进行纸样结构处理,但对于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差异有很大的帮助。这两种立裁方法求的劈背大小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按住背高点旋转衣片,线 ApCe垂直的情况下就是前一种方法;线 ApCf垂直的情况下就是后一种情况。对两种情况的相互转化的理解和应用,在服装结构制板中是很重要的。
4.后片劈背位置的立体裁剪后颈点(第七颈椎点)
背高点
背高点
如图3所示,让样布和人台上的袖隆深中线和后中心线重合,固定后颈点和左右背高点,按照图示进行裁剪。从中可以看出,此区域为单曲面状态接近平面。由此可以证明,女体的劈背位置不产生在后中心线上,而是在背高点和后颈点之间的连接线上。经常见到的劈背在后中心线的情况是省道转移的结果。对劈背位置的确定和认识,是女装后片结构处理的基础。
5.后片劈背位置的绘制如图所示进行劈背处理。从中可看出劈背量从背省中分离出来。实际背省的大小为:1.6-0.3=1.3cm。
背宽= AbAe = B /10+( B -80)/40+9.5=18
后身宽=前后身宽/2=23.5
背长= AaAc =0.2身高+6=38袖窿深= AbAa =0.05身高+ B /10+4.6=21
6.后片劈背转移到后中心线上面的绘制
前面的立体裁剪已经求得劈背大小的结果,现在我们用平面制图的方式绘制出来。
由于在点 Cs和 Ct之间为斜布丝,并且也是在后片胸腔中线以上承受衣服重量的区域之内,因此在此,部位要拉牵条加以固定。
劈背量所在的部位,在高级女装尤其是高级套装或大衣的制作工艺中应把这个量归进;在一般的服装制作中或相对较薄的面料则不要。
此段为斜布线
劈背量
背宽= AbAe = B /10+( B -80)/40+9.5=18
后身宽=前后身宽/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