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董卓笼络士族计划(1/1)

在接下来的近一个月时间里,董恒几乎每日都跟着校尉们学习。

直到这些校尉们,接到了新的任命。

校尉们与董恒之间已经有了非常深厚的友谊,离开时候,全都非常不舍。

董恒倒是洒脱,“诸位兄长们,他日我们必将一同征战疆场,如今不过是短暂别离,不要做小女儿状!”

校尉们也都知道,董恒蛰伏相国府的日子,肯定也快要到头了。

一同征战疆场,还真不是随便说说。

本来有些别离情绪,也都被董恒的潇洒姿态影响,全都乐观了起来。

在校尉们离开后,董恒并没有懈怠,而是每日继续在校场上的练习,甚至比以往更加刻苦。

而他的个人实力,也在不断飞速增长。

这段时间里,董卓基本上很少回相国府,也没有选择接见董恒。

董恒心里是很清楚的,自己在校场上的一切行动,肯定瞒不过董卓。

既然董卓没有主动找自己,并且任由校尉们向他传授作战技巧。

那从侧面也说明了,董卓是没有对他产生怀疑的。

或者说,董卓目前还在观察阶段。

训练的日子,终将过去。

一个月后。

董恒突然接到了朝廷的任命,平静的日子也就到此结束。

“凉州董恒,字子玉,今任左中郎,即日赴任。”

接过任命帛书,董恒微微沉思。

面对突然的任命,他并没有觉得意外。

或者说,他已经等待这一刻很久了。

他知道,从他在长秋宫的表现,以及最近的风评来看,父亲董卓一定会对他进行任用的。

这一点,也是他内心里谋划了这么久的结果。

只是,对于“左中郎”这个官职,董恒有些懵,他完全是第一次听。

不过,他不知道,不代表别人不知道。

经过稍微打听,他明白了。

这左中郎可不是一般的官职。

左中郎职位名声可能不是很大,但是他的上官名气就很大了。

上官名为“左中郎将”。

在东汉末年,有很多名人都担任过左中郎将。

左中郎将是九卿之一---光禄勋的下属官员。

光禄勋下属有几大中郎将,分别是左中郎将、右中郎将、五官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

其中左中郎将居于第一,最为显耀。

光禄勋负责戍卫宫殿,权力极大,甚至有总领宫内事务的趋势。

而董恒即将担任的左中郎,是属于左中郎将的副官,俸禄六百石,铜印黑绶。

从官职来讲,已经不算小了。

而更关键的在于,光禄勋的郎官们,被称为朝廷官员的摇篮。

也就是说,光禄勋官员从职责上来讲,是皇帝的护卫跟班,

从未来来讲,能从这里走出去的,以后十有八九都将成为朝堂高官。

肯定会被进一步重用。

说到底,光禄勋就是官员镀金的好地方,是后备官员基地。

就比如,当年的董卓就是因为担任了羽林中郎将之下的羽林郎,才被逐步重用的。

在了解了左中郎官职的情况后,董恒对父亲董卓的安排,心里已经了然了。

从这么久的观察来看,董卓显然不是演义小说里面满脑肥肠的无脑形象。

反而是有些文武双全的意思。

之所以董卓这次没有把他一次性安排到特别高的职务,而只是安排了个左中郎的职务。

这里面显然有些用心良苦。

实际上,董卓目前的情况,是有些暴发户的感觉。

本来与中央核心权力无关的他,如今突然成了大汉的实际掌权人。

这里面有很多意外,或者说时势造英雄的成分。

然而,对于朝堂来讲,董卓这种意外上位的人。

实际上,那些世家门阀们是看不起的。

他们认为,唯有他们世家门阀,才能永远昌盛,与国朝同享富贵。

在那些朝堂的士族眼里,像董卓这种,就和此前的大将军何进一样,不过都是暴发户,即便掌权,也不会长久。

这样的人,那些士族们打心底里瞧不起,最多表面上虚以为贻。

当然,最好是能够利用董卓,来获取他们的利益。

董恒已经猜到了董卓的意图。

看来,董卓是想要董恒到光禄勋进行一步步镀金,提高身份地位,提高个人名望,然后早日融入士族阶层之中。

但是,实际上,真能如愿吗?融入士族有那么容易吗?

在得到任命后,董恒想了想后,决定去见一下董卓,看看董卓到底怎么想的。

既然董卓不来找他,那他就去找董卓。

很快,他来到相国府后衙。

这里是董卓居住的地方。

他还是第一次来。

不过,看到后衙的情况,董恒知道,想见董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此时,有很多官员聚集在董卓的门前。

显然他们正在商讨事务。

董恒没有靠近,而是选择在不远处的亭子等待,同时也在默默观察着,不时从董卓处理事务房间走出来的官员。

由于董恒在一旁的亭子等待,那些官员并没有关注到他。

而他正好听到了几个刚出来官员的谈论声。

“相国此次想要将那些在野的名士征辟到朝廷做官,也不知那些人会不会接受!”

“如何不会,谁会和做官过不去,我可听说,堂堂大儒蔡邕都已经回到朝廷了。”

“我还以为这些人有多么硬的骨头呢!在利益面前,还不是很快就妥协了!”

“你可要慎言,这可都是相国的大计,相国在向那些世家大族示好呢!”

“哼!你以为那些大族,这么容易就会被拉拢吗?他们恐怕背后在暗中谋划着什么!”

“哦!对了,我听说你昨日参加了太傅袁隗的宴请,真是羡慕,那可是汝南袁氏......”

听了他们讨论的内容,董恒若有所悟。

从这些对话里面,他似乎明白了董卓最近都在忙什么。

很明显,董卓想要通过征辟世家大族子弟或者在野的名士入朝为官,以此拉拢士族门阀势力,获得更多人对他掌控朝堂的支持。

想了想后,董恒不禁摇了摇头。

他知道,董卓的做法,也许短期内能起到一些作用。

世家门阀不会大规模反抗董卓的统治。

但是,正如那几名官员窃窃私语的观点一样,那些世家门阀肯定不会真心的拥戴董卓。

他们不过是想利用董卓,依附在董卓身上吸血罢了。

一旦他们获得了自己需要的利益,他们必将与董卓反目成仇。

原来历史上,也是如此,董卓想要对世家大族示好,他将那些世家门阀们任命为地方官员。

最后的结果,却是被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

也许自己该好好劝一下父亲董卓,一定要加强对世家门阀的防备。

在等了许久后,董恒并没有如愿见到董卓。

他也不心急,既然迟早会见,不必急于一时。

还是先看看新担任的职务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