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新伙伴(1/1)
老奶奶一边痛苦地捂着腹部,一边打滚。
凌声笙实在是看不下去这般情景,按照她以往的性格,在末日时期若遇到这么个人早就将其解决了。
不过眼前这户人家并不是她的属下,她也懒得管他们的事,想着还是快些买完补给物品回家和家人团聚为好。
正准备离开时,裙子一角被拉住了,那小姑娘用细弱的声音请求道:“姐姐,你可不可以带我走?我……他对我不规矩……”
“你这小丫头,真不知羞耻!他是你爹啊,你说这样的话不要脸吗?真是跟你那不检点的娘一样!”
刚还躺在地上呻吟的老奶奶一听这话,立刻破口大骂起来。
甚至还硬撑着爬过来抓扯着女孩的脸。
“呜呜,奶奶,我已经跟您说过很多次了,你不相信我,他真是个禽兽,我是他的亲生女儿!”
女孩绝望地哭喊着,泪水把眼睛上遮住的纱布都给打湿了。
“你个小贱货,和你那下流的娘一样,活该受这种罪!别说摸你,就算我真的把你怎么样了,也是替你娘还债!”
男人恶狠狠地咒骂道,声音扭曲又恶毒。
“呜呜,我要跟你拼命,你根本就不是我的爹!你不是!”
小女孩将眼上的布条扯掉,在视线模糊中冲向那名男子。
男子发出阴冷的笑声,脸庞显得极其狰狞:“老子的确不是你爸。老子被人抓去服苦役了,等回来时你们家就说你是我的女儿。老子可不做冤大头,你这小浪货!”
女孩听了这话哭得更凶了:“呜呜,你还污蔑我母亲。她说过,新婚第二天你就被强行带走服役了,但是当晚已经圆房了。母亲等了你好几年,你一回来非但不对她感恩戴德,反而用恶毒的话语对待她,最终还休弃了她……我真为母亲感到不值得,呜呜,我要和你拼了!”
她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竟扑倒了男子,挥动着瘦小的拳头,用力击打在他那张脸上。
老奶奶眼看儿子被打,连忙尖叫求援,但凌声笙动作迅速,上前阻止了她:“老太太,请别插手此事。”
从之前的对话里,凌声笙了解到这个女孩母亲的遭遇竟然与自己有些许类似,并且通过观察可以确定。
这孩子确实是此人的亲生女。
因为父女俩长得实在太相像了,都不需要用DNA检测!
即便见过各种末日惨状,但对于这种虐待自己血肉之亲的行径,凌声笙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好像压抑已久的愤怒在此刻爆发,小女孩把那男子打得面目全非。
当对方试图反抗时,她便直接用指甲抓、用牙齿咬,甚至一口咬下了他的耳朵。
男子痛苦地昏倒在地。
“呜呜……母亲,你现在在哪呢,女儿过得太苦了。”
小女孩哭着茫然向前摸索。
凌声笙握住女孩的手说:“坚强的女孩,放心吧,你的双眼只是雪盲症,很容易治好的。你可以和我回去,我喜欢勇于反抗的人。”
听到这里,女孩感动哭了:“呜呜,谢谢你!”
“来,先戴上眼罩,再把这药吃下去,三天之后你就能恢复视力了。”
凌声笙从随身携带的空间中取出一颗药丸,轻轻放在小女孩的掌心。
小女孩没有任何迟疑,直接吞下了那颗药。
“多谢姐姐!哦,我本来的名字叫李女贱,但我自己也觉得这名字好难听,姐姐能否帮我换个好听些的名字呢?”
尽管小女孩的眼睛被蒙住了,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她话语中的哀伤情绪。
“行啊,你以后就叫小芽好了。”
凌声笙点头同意,并给她起了个新名字。
“小芽,小芽……真喜欢这样的名字,谢谢小姐赐名!”
小女孩反复默念几遍新名字,然后开心地笑了起来。
更令人欣慰的是,她还主动改变了对凌声笙的称呼方式,从心底认定这位小姐姐就是自己今后要跟随的主人了。
看到孙女竟这样轻易地就跟着一个陌生人离开了家门,老太太急得几乎失声喊叫:“你这个大逆不道的东西!谁的话你都愿意相信吗?想要走,今天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从小把你养到这么大容易么?想要自由也可以,拿一百两作为补偿吧!”
“这位小姐,之前我还以为您是位善良的好心人,没想到您竟然这般无情无义。我家丫头脑子灵活手脚勤快,在大户人家做活儿绝对不会差事儿,如果肯付一百两,她就是您的人了!”
说着话时,老人家竭力挣扎着爬了过来。
“小姐,请不必搭理她。我对这些金银财宝没有一点兴趣。您今日给了我新的希望与生命,让我有朝一日可以重见光明,小芽心中感激不尽。”
小女孩语气坚决地说。
显然凌声笙也没打算掏钱解决问题,瞥了一眼正在撒泼的老奶奶后说:“原本还以为您是个通情达理之人呢,怎知竟是这么个表里不一、阴险毒辣的老奶奶!若非我向来不愿意对长者动粗,此刻已经教你满口找牙。再敢胡言乱语一句试试?信不信我现在就去割掉你那没良心的儿子舌头?”
正当老太太准备破口大骂之际,忽然看见儿子吓得魂飞魄散的模样。
只见他嘴巴紧闭双眼圆睁试图躲避前方威胁,生怕真有人割掉自己舌头。
“老夫人,请问还需要再发表什么高见吗?”
凌声笙目光锐利地扫过去。
看到儿子嘴角贴着的闪着寒光的利器,老太太哪里还敢多言半句,赶紧用手捂住嘴唇连连摇头示意顺从。
“算了,谅你们也不敢造次。小芽咱们出发。”
凌声笙收起匕首翻身跨上坐骑同时拉上了小芽一同离开。
在穿过村庄边界线之后,凌声笙询问小芽关于当地具体情况,以便寻找购买所需物资之处。
虽则多年以来小姑娘始终生活在蒙昧之中,却凭借丰富经验仍可准确描述所在区域各处详情。
唯一遗憾的是,此间村落内壮丁劳力几乎全部外出务工谋生去了,仅余些许病弱老人甚至某些人过世都没能被及时察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