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小贼上门(1/1)

穷苦百姓难舍故土,更舍不得地里种下的作物。不到生死攸关之时,不会轻易离开。

故而前几批抵达北关的,大多是乡绅富户,乘坐马车、雇着驴车、拖家带口而来。

或是一些贩夫走卒、游手好闲之辈。

街上来来往往全是车轿,车轿里坐的是身着绫罗、头戴金冠的贵妇人。

向来冷清寡淡的燕州府,一下子变得五彩缤纷、热闹喧嚣起来。

人一多,流民安置就成了各州府县村的头等大事。

否则一旦起了乱子,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乌索之乱恶名远播,安分守己的百姓大多避开了此地。反而一些行凶作恶的不法之徒,想要来此地碰一碰运气。

从进了四月,廖华裳身边就只留了郑全、陈方、春生和金宝四人,其他人则出去统领廖氏商队。

平日后院留一人值夜、前面酒楼留一人,不值夜的便回后宅歇息。

谢翊非必要不出门,知道他在此养伤的也不多。

廖华裳的酒楼很快被人盯上。

生意红火的九道斋酒楼大掌柜是个带着孩子的妇人,后院只有两个丫头和一个管事媳妇。

平日里出入酒楼,身边也只跟着一个护卫。

晚春月末,夜黑无声。

乌索县百姓在结束一天的劳作之后,很快进入沉睡之中。

子时刚过,鸡犬不鸣。

白日里踩好点的十余条黑影身形轻巧穿过街道,在九道斋前楼门口一分为二。

一行四五人去了酒楼,另一队则去了后院。

后院一片漆黑,主人家和护院都已入睡。

其中一个黑影轻飘飘一跃而起,跳上墙头,四下里打探一番后,悄无声息落入院中。

他贴在院门口,屏息静气听了一会儿,确认屋里并无动静,才悄悄抽开门闩,朝守在门外的伙伴招了招手。

几人鱼贯而入,贴着东厢慢慢靠近北屋。

他们打听过了,这个廖大掌柜,撒金如土,有酒楼、有铺子还有一支几百人的商队,手里定然有大量的银子。

为了防止护院听到动静跑出来,其中两人还踮着脚尖走到东西厢,透过窗棂,将迷烟点燃后塞了进去。

过了三五个呼吸,守在正屋门口的黑影才掏出匕首,慢慢拨开门闩。

屋里同样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因为是女眷居处,空气中有股甜甜的脂粉味。

首先进门的黑影从怀里掏出火折子,轻轻一吹。

火折子闪了闪,一抹微弱的光线便扩散开来,正正对上一双狼一般冷厉的眼睛。

那贼心里一跳,还没等叫出声,一只沙包大的拳头已经照脸来了一下。

接着胸口一痛。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进了屋的小贼破门而出,整个人倒飞出去,扑通一声摔倒在院中。

还没进屋的小贼顿时愣在原地。

有个小贼反应快一些,见事不妙就想往外跑。

没跑几步,有人从墙头一跃而下,出腿如鞭,一记横扫,那小贼便一路惨叫着乖乖飞了回去。

漆黑的夜色里,拳拳入肉的殴打掺杂着惨叫,听着让人头皮发麻。

一支松油火把燃起,照亮不大的院落。

七个小贼背靠着背,警惕地站在院中。人人脸上都挂彩,伤势轻重不一。

有的鼻子破了,有的眼角裂了,有的嘴肿了……

而他们原先以为没几个人的后院里,东西厢门口各站着一人,正屋站着两个,院门口还堵着一个。

其中一个小贼小声问他们带头的,“你不说他们家没多少人吗?”

这叫没多少人?

而且看样子,个个都是练家子!

他们这哪叫踩点?

这特么分明是踩中了马蜂窝!

郑全掂了掂手里的大刀,咧着嘴笑得开心,“家主,小人这刀可有些日子没见血了,最近闹腾得很。今日可以让它开开荤?”

廖华裳披着氅衣,吩咐陈方,“你去前面看看,把人一块带过来。”

又吩咐郑全,“让他们乖乖站好,不听话的,直接杀了!”

小贼们头皮一麻:这还是女人吗?!

看着长得挺好,人模狗样的,这心咋这么狠?

他们就是来偷个东西,一言不合就杀人,也太狠了吧?!

郑全领命,去前院带人。

不一会儿,金宝就扛着大刀,与店里的伙计押着五个头破血流的小贼,从后门走了出来。

一边走还一边说道:“这一届的小贼,功夫不怎么样啊?太不扛揍了!”

小五笑吟吟跟在金宝身侧,看见瑞儿从谢翊身后露出头,连忙跑了过去。

店里的伙计齐齐朝廖华裳拱手一礼,大声呼道:“家主!”

“嘘,小声些。”廖华裳竖起手指,轻嘘一声,“邻居们都睡着呢,别吵醒了人家。”

她步下石阶,走到院中这群偷儿面前,转了一圈后,脚步停在那个为首之人身前,“你是他们的头儿?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微微一愣,十分倨傲地挺直了胸膛,歪着嘴开始放狠话,“爷爷行不更……”

“咚”的一声响,那人头猛地一点,身子晃了晃,咕咚一声倒了下去。

金宝收回刀鞘,一双眼睛恶狠狠扫视着众人,“废话忒多!敢在家主面前自称爷,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那个分量!”

郑全将脱了半鞘的大刀收了回去。

廖华裳唇角微勾,重新问道:“谁出来说?”

站在金宝旁边的小贼小心翼翼往旁边挪了挪身子,怯生生举起一只手。

廖华裳点了点头,“你说。”

“小人姓王名大牛。”他指了指地上晕过去的男子,“他叫王通,我们是一个村儿的,从甘州那边过来的。”

甘州?

彭州和甘州去年遭遇了洪灾,傅恪私自压下两府奏折,最终酿成了民变。

廖华裳点了点头,问道:“听闻,甘州去年就发生了洪灾。你们这些人,都是从那边过来的吗?”

王大牛苦笑道:“我是。小人家中父母姐弟都死了,小人无处可去,才跟着同乡,投奔了王通大哥。”

廖华裳看了看地上的王通,“他是做什么的?”

王大牛老老实实回道:“他是青云山的二当家。”

青云山二当家?

听名字就是山匪了。

廖华裳又问道:“这次你们青云山,共来了多少人?你们来我这儿,是王通自己一个人的主意,还是你们大当家的主意?”

王大牛挠了挠头皮,“大约百十号人。是……”

他小心地看了看旁边一个身形消瘦、细眼鼠须的男子,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是他跟王大哥提议的。”